中國醫學史略

中國醫學史略

《中國醫學史略》是1986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行準。本書主要講了博大精深的醫學歷史以及各科醫學疾病的講解。

作者介紹

范行準,名適、字天磬,浙江省湯溪縣厚大鄉人。少時家境清貧,先生13歲始,在叔父開的藥店裡當學徒,16歲出師。18歲回鄉,繼續學習中醫二年。20歲始,在鄉診病,凡三年。後進入上海國醫學院就學。結業後,在上海行醫。撰有《明季西洋傳入之醫學》、《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中國醫學史略》、《中國病史新義》等著作。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中醫醫史文獻學家之一。

作品目錄

前記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醫學
第二章 青銅時代的醫學
第一節 巫醫
第二節 生理和病理
第三節 藥物與藥理
第三章 英雄的鐵器時代的醫學
第一節 醫、巫和它們的鬥爭
第二節 物理療法
第三節 職業醫生和醫學的分科
第四節 環境衛生
第四章 理論和實踐醫學的統一時期
第一節 醫學理論的樹立
第二節 陰陽五行結合後在理論上的變化
第三節 醫經和經方學
一、黃帝內經
二、本草和本草經
(一)本草和本草經的歷史背景
(二)神農本草經
第四節 臨床醫學的建立
第五節 軍事醫學
第五章 內外諸科醫學的發展時期
第一節 醫學重心的南移
第二節 華佗
第三節 張仲景
一、仲景醫學和它的歷史背景
二、傷寒論
三、金匱要略
第四節 醫經和經方的纂集
一、脈經和仲景書的纂集
二、明堂書的纂集——黃帝甲乙經
三、仙藥和寒食散
四、寒食散在醫學上的影響
第六章 門閥與山林醫家分掌醫權的醫學成熟時期
第一節 門閥與山林的醫家
一、它們的時代背景
二、門閥中的醫家
(一) 南朝門閥中的醫家
(二) 門閥中的世醫
三,山林的醫家
(一)道家
(二)沙門
第二節 醫經學
一、黃帝內經的發展
二,豐富多彩的經方
第三節 趨於分類發展的本草學
一、神農本草經的衍化
二、專科本草
三、本草圖譜
四、本草別名
五、本草音義
六、本草的收采與種植
七、本草的炮製
八、食經
第四節 診斷學上的新里程
第五節 臨床醫學的發展
一、內科
二、外科
三、婦產科
四、小兒科
五、五官科
第六節 醫學教育
第七節 東方醫學的交流
第七章 醫學的充實時期
第一節 醫學盛衰之分歧點
第二節 醫經經方的結集
一、醫經的結集
二、經方的結集
第三節 藥典學的興衰
一、世界最早的藥典——唐新修本草
二、簡本藥典——蜀本草
三、藥典學的鼎盛時期
四、藥典學的衰落
五、藥典學的批評
第四節 醫經的纂注
一、黃帝內經的纂注
二、黃帝八十一難經注
三、明堂針灸書
四、銅人象——明堂針灸學上的創製
第五節 傳信方及其流變
第六節 局方學
第七節 診法的駢技
第八節 預測的病因學——五運六氣
第九節 臨床醫學
一、傳染病
二、婦產科
三、小兒科
四、外科創傷
五、五官病
第十節 醫學史
第十一節 中西醫學的交流
第十二節 保健事業
第八章 醫學的衰變時期
第一節 醫學衰變與學派的產生
第二節 “新病”——鼠疫的橫行
第三節 學派的論爭
第四節 河間學派
一、劉完素
二、張從正
三、河間弟子和擁護此一學派中人
四、新舊之爭
五、朱震亨
第五節 易水學派
一、張元素
二、李杲
三、李杲的傳人
四、王好古
第六節 舌診
第七節 臨床醫學
一、一般醫學的概況
二、外科創傷移植木的發明與發展
第八節 保健組織和管理
第九章 醫學的孱守時期
第一節 醫學發展的兩面——孱守和飛躍
第二節 學派的流行
第三節 東垣學派
第四節 丹溪學派
第五節 折衷學派
第六節 服古學派
第七節 叛經學派
第八節 解剖學的新發展與停滯
第九節 本草學的發展
一,本草綱目
二,本草綱目拾遺
三,偏重生藥產地形態的本草學
(一) 本草原始
(二) 植物名實圖考
(三) 地方本草圖
第十節 免疫學的發明與發展
一、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及其傳人西洋
二、牛痘的創製及其傳人我國
第十一節 傳染病學
一、傳染病學總論一一溫病學
(一) 為傷寒附庸時代的溫病
(二) 新病漲破舊框
(三) 寒、溫的分立
(四) 寒、溫歷史的消長
(五) 溫病學的新境界
(六) 三焦與六經之爭
(七) 溫病學之衰息
二、鼠疫
三、霍亂
四、猩紅熱
五、白喉
六、梅毒
第十二節 職業病
一、工業的職業病
二、農業的職業病
第十三節 醫案學
一、個人醫案
二、合輯醫案
三、醫案評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