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是中國歷史發生天翻地覆變革的時期,是中國文學由古典走向現代的時期。洞悉這一時期文學思潮變動的驚濤駭浪,也就可以讀懂中國文學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轉換的歷史必然性以及促成這一文學轉折的多重因素。《中國近現代文學思潮史》堅持歷史主義原則,描述近現代中國文學思潮,以一個新的視點、從救亡社會思潮以及綿延一個多世紀的戰爭對文學思潮影響的角度,來進一步探尋近現代中國文學發展的總體特徵。
目錄
中國近現代文學思潮史上
緒論 文學的潮汐
引言人文主義的晨光與古典主義的末路
第一編 悲壯的沉落(19世紀初年-19世紀80年代)
第一章 嘉道之際學風士風的轉換與文學主潮
第一節 風雲際會與學風士風的轉換
第二節 言關天下與自作主宰的文學精神
第三節 驚秋救敝與憂民自憐的文學主題
第二章 鴉片戰爭詩潮描述
第一節 民族災難與詩海潮汐
第二節 鴉片戰爭詩潮的情感流向
第三節 詩潮的意象群與客體形象系列
第三章 鴉片戰爭時期文學發展的探索與困境
第一節 封建末世文學的怪題:創新與復古
第二節 宋詩派的雙重期待:自立不俗與學問至上
第三節 桐城派的兩難選擇:立誠求真與道統文統
第四章 太平天國與曾國藩集團文學異同
第一節 對峙雙方的觀念形態衝突與文化之戰
第二節 功利實用的文學價值取向
第三節 戰爭背景下的情感世界
第五章 稗官爭說俠與妓
第一節 文化變動與小說主旨
第二節 俠妓演述:熱題成因與主題模式
第三節 忠義觀念與英雄馴化現象
第四節 情愛旨趣與狹邪心理
第二編 晨光微明時分(19世紀90年代-1917年)
第六章 維新改良文學運動
第一節 文化的反省與文學的轉軌
第二節 文學的改良與改良的文學
第三節 四界革命:詩歌、散文、小說和戲曲的改良
第四節 從傳統向現代的歷史過渡
第七章 創世紀的激情與世紀末的悲哀
第一節 創世紀:未來的狂想與實踐
第二節 世紀末:過去世界的低回輓歌
第三節 王國維:生命本體的痛苦絕望
第三編 從新潮到奔流(1917年-1937年)
第八章 “五四”文學思潮的湧現
第一節 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胡適與“五四”文學思潮
第三節 新思潮的內涵及特徵(上)
第四節 新思潮的內涵及特徵(下)
第五節 回響、抗拒、調和
第六節 三水分流
第九章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從濫觴到興盛
第二節 中西文化交孕的寧馨兒
第三節 茅盾與魯迅
第四節 “大轉變時期”何時來呢?
第十章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並非“異軍突起
第二節 不甘“沉淪”的“女神
第三節 個性主義、名士風流及其他
第四節 “在方向轉換的途中
第十一章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遲到的先鋒:現代主義?
第二節 微雨、竹林、狂飆、野草:現代主義!
第三節 歷史的遺憾:現代主義
第十二章 學衡派的崛起與古典主義思潮的涌動
第一節 學衡派的崛起
第二節 “模仿說”的激活和創造性闡釋
第三節 “美之大者為善
第四節 與新文學的對峙、對話
第十三章 20世紀30年代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嬗變
第一節 嬗變的政治和文化氛圍
第二節 “革命文學”論爭中文學觀的傾斜
第三節 “唯物辯證法的創作方法”的誤導
第四節 “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匡正
第五節 文藝大眾化運動檢視
第十四章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鼎盛
第一節 鼎盛的契機
第二節 新感覺派的藝術追求
第三節 現代詩派的美學取向
第四節 中西現代派比較
第五節 現代派文學的價值判斷
第十五章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衰落
第一節 衰落原因面面觀
第二節 浪漫派文學的母題範式
第三節 浪漫派文學的審美特徵
第十六章 現實主義文學主潮的形成
第一節 競爭、互補、吸收
第二節 走人困境的現代主義
第三節 主潮成因的多維考察
第十七章 古典主義的堅守與反響
第一節 梁實秋:古典主義文藝思想的堅守
第二節 新月派的文學觀及其意義
第三節 理性節制下的文學世界
第十八章 古典主義的審美取向
第一節 京派的形成及其“向傳統傾斜
第二節 在“為人生”與“為藝術”之間尋求平衡
中國近現代文學思潮史下
第四編 戰火中的繆斯(1937年-1949年)
第十九章 抗戰文學思潮的發展路向
第一節 救亡文學思潮的孕育
第二節 戰爭改變著一切
第三節 攪亂了的文學秩序
第四節 文學觀念的傾斜
第五節 走向多元的文學形態
第六節 抗戰勝利與文學思潮發展的新動向
第七節 抗戰文學思潮與國際反法西斯文學思潮
第二十章 現實主義主潮
第一節 工農兵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第二節 獨樹一幟的七月派文學
第三節 歷史劇創作潮
第四節 諷刺、暴露文學的崛起
第二十一章 反思文學的勃興
第一節 反思文學的勃興
第二節 《圍城》與反思文學
第二十二章 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
第一節 浪漫主義的歷史命運
第二節 中國新詩派的悄然行進
第二十三章 民族文學運動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戰國策派:民族文學運動的提倡者
第二節 戰國策派的文學創作
第三節 三民主義文藝思潮與創作傾向
第二十四章 淪陷區文學思潮的走向
第一節 淪陷區文學的類型
第二節 淪陷區救亡文學發展的獨特形態
第三節 一種新的創作傾向的探尋
第四節 殖民文學和漢奸文學一瞥
第五編 風雨歷程(1949年-1976年)
第二十五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工農兵文學的新拓展
第一節 “從屬論”主宰文壇
第二節 創作取向的務實化和時效化
第三節 英雄主義:文學價值的最高理想
第四節 文體意識的歷史演變及其偏向
第五節 同根分櫱的文學流派現象
第二十六章 現實主義問題的新探索
第一節 “現實主義廣闊道路”文學思想
第二節 “干預生活”文學思想
第三節 “人學”文學思想
第四節 “兩結合”文學思想
第五節 “寫中間人物”及“現實主義深化”文學思想
第二十七章 有關文藝思想理論導向的討論
第一節 關於“可不可以寫小資產階級”問題的論爭
第二節 關於電影《武訓傳》創作傾向的批判問題
第三節 關於“戲改”中的反歷史主義問題
……
第六編 喧譁和騷動(1977年-20世紀90年代末)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嘉道之際學風士風的轉換與文學主潮
嘉道之際,中國正處在鴉片戰爭的前夜,處在一個山雨欲來、風雲驟集的年代。此時,清政府統治已由強盛的巔峰走向低谷,東方帝國王朝盛世的釉彩雖未剝落殆盡,但其王霸之氣,已蕩然無存,衰敗之象,處處可見。在17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的百餘年內,全國人口由一億五千萬猛增至四億三千萬,資源、生產力水平與人口比例的矛盾加劇,流民無以為業,士人仕途擁擠,成為國內政治不安定的重要根源;承平日久,官場腐敗之風愈演愈烈,政府權力機能減弱,威信下降,令不行而禁不止,尾大不掉,貪污成風;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如漕運、鹽法、河工三大政,舉步維艱,弊端重重,貨幣與稅收制度混亂不堪,嚴重影響著國家經濟體制的運轉;西北、西南邊疆地區,外擾不已,東南沿海,鴉片貿易劇增,白蓮教與南方秘密會社起事頻繁,屢禁不止。各種社會危機,重重疊疊,紛至沓來,如同地火在奔涌匯聚,集勢待發。
即使沒有後來外敵入侵所引發的鴉片戰爭,清王朝所面臨的諸種危機,也必然會誘發巨大的社會動盪。其中的訊息,最先為生活在這一時期具有敏感觸角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知識群體所窺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