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谷

中國農谷

中國農谷,是借鑑“矽谷”、“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以“四化同步”為原則,泛農發展為方向,科技為支撐,機制創新為核心的農業試驗示範區。它的基本特徵是,農業要素集約集聚,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緊緊圍繞建設“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農業產業化的展示地、現代農業科技的套用地、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引領地”的目標任務,著力在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科技示範、休閒觀光農業展示、農耕文化傳承、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奮力打造“產業、綠色、創新、富民之谷”,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要實行“中國農谷”建設文化先導戰略,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專題研究,大手筆、大氣派培育“中國農谷”文化品牌,加大建設力度,將“農谷”由荊門擴展到整個江漢平原。

基本信息

概況

中國農谷風景中國農谷風景

“中國農谷”建設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主題,緊緊圍繞建設“中國農耕文化的傳承地、農業產業化的展示地、現代農業科技的套用地、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引領地”的目標任務,以生態文明為總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發展特色,著力在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科技示範、休閒觀光農業展示、農耕文化傳承、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集中探索實踐,奮力打造“產業之谷、綠色之谷、創新之谷、富民之谷”,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農谷區位農谷區位

荊門市地處湖北中部和“兩圈一帶”結合部,是全國糧食主產區和湖北農業生產的典型代表區,人文、農業、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境內“屈家嶺文化遺址”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把荊門打造成“中國農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國農谷”建設,要求按照“全省樣板、全國一流”的標準,以“農”為魂、以“農”為形、以“農”為神,打造集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農業文化、農業旅遊於一體的“中國農谷”響亮品牌。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荊門市出台關於加快推進“中國農谷”建設的實施意見。

荊門屈家嶺是五千年前神農氏祖先留給湖北人民的厚禮,屈家嶺自然稟賦好、生態環境優,有望將這裡建成“中國農谷”。屈家嶺發現了中國第一粒人工稻、第一隻彩陶紡輪、第一座隔牆連間式住房遺蹟,形成了內涵極為豐富的農耕文化,是長江中游、江漢平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2009年華中科技大學張培剛、張建華教授等提出了“屈家嶺·中國農谷”的概念,經過媒體報導後,引起了省委的重視。要實行“中國農谷”建設文化先導戰略,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專題研究,大手筆、大氣派培育“中國農谷”文化品牌,加大建設力度,將“農谷”由荊門擴展到整個江漢平原。

建設意義

中國農谷,就是借鑑“矽谷”、“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以“四化同步”為原則,以泛農發展為方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機制創新為核心的農業試驗示範區。它的基本特徵是,農業要素集約集聚,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經濟生態協調發展。

建設中國農谷,是探索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試驗田”。當前,我國在“三農”問題上面臨著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如何實現“三化”同步發展等諸多深層次問題。應該說,建設“中國農谷”,順應了中國“三農”發展的大趨勢,契合了需要解決的新問題。通過荊門的先行先試,有利於積累經驗,為傳統農業區破解“三農”難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探索出一條新路。

建設原則

建設“中國農谷”,基本原則是“三化同步”。堅持以工業化為支柱、城鎮化為載體、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實現“三路並進”、協調發展,形成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相得益彰、新型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建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主攻方向是泛農發展。堅持以“農”為魂、以“農”為本、以“農”為形,突出農業底色,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接“二”連“三”的產業格局。空間布局是全域復蓋。以屈家嶺為引爆區、各縣市區為主體功能區,實行全域規劃、全域統籌、全域發展,進而輻射帶動江漢平原和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功能定位是“四區”。堅持優勢優先、錯位發展,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努力建成全國有重要地位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集聚區、農業科技示範區、農業生態旅遊區、農耕文化展示區。

建設進展

建設“中國農谷”的構想,最早是華中科技大學張培剛、張健華等知名教授,在2009年底編制的《屈家嶺管理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中提出的。2010年,湖北荊門屈家嶺現代農業示範區“屈家嶺·中國農谷”總體規劃通過國家農業部審批。2011年7月18日,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對“中國農谷”建設做出重要批示;9月4日,又帶領省直相關部門到荊門進行專題調研,明確要求要將“中國農谷”作為荊門發展的一面旗幟。從屈家嶺到全域荊門,從具體措施到發展旗幟,“中國農谷”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不斷升華、不斷完善的過程,已經上升為湖北省的重大戰略。

中國農谷,定位為“湖北戰略,荊門實施”。建設範圍約12000平方公里,涵蓋荊門市管轄的東寶區、掇刀區、漳河新區、京山縣、沙洋縣、鍾祥市和屈家嶺管理區。根據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的指示精神,結合荊門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基礎和人文特點,荊門市明確了“中國農谷”建設基本構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世界眼光、國內一流、湖北樣板”為目標,舉全市之力,全產業、全地域、全方位推進“中國農谷”建設,努力打造“產業之谷、綠色之谷、創新之谷、富民之谷”,前期(2011-2015)力爭“中國農谷”初具雛形,遠期(2016-2020)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屈家嶺作為“中國農谷”建設的起步區、先行區和引爆區,優勢更為獨特和明顯。首先,屈家嶺文化是與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齊名的長江三大古文化之一,屈家嶺文化遺址是國家重點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相傳神農炎帝教人種五穀就是從屈家嶺開始的。其次,土地優勢十分明顯,一方面,屈家嶺管理區土地性質屬國有,土地權屬清晰;另一方面,該區作為湖北規模最大的國有農場,土地資源豐富,十分有利於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再次,屈家嶺既是全國農墾系統100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也是全省僅有的2家省級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試點單位之一,這兩塊“招牌”,為屈家嶺創新體制機制,開展系統性、綜合性試驗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國農谷中國農谷

如今,“中國農谷”建設起步良好。

一是成立專班,加強領導。荊門市委、荊門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中國農谷建設的決定》、《關於加快推進中國農谷建設的實施意見》;組織召開了“中國農谷”建設推進會;成立了以荊門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荊門市“中國農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常委為指揮長的“中國農谷”建設前線指揮部;組建了市、區兩級的綜合協調、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工作專班,負責抓好相關工作的落實。

二是保護品牌,擴大影響。搶先註冊了“中國農谷”和“屈家嶺·中國農谷”兩個中文、英文網路域名;積極向國家和省工商局匯報,爭取註冊“中國農谷”系列商標。同時,邀請中視金橋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和科特勒諮詢集團來荊開展宣傳策劃活動,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加大了“中國農谷”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

三是啟動規劃,明確方向。積極配合省發改委,抓緊制定發展規劃,規劃目錄體系即將擬定。市政府專題召開了屈家嶺規劃調研工作會議,對旅遊規劃、城鎮規劃等進行了具體研究。

四是構築基礎,助推發展。按照一級公路的標準,啟動了武荊高速公路至屈家嶺連線線(“農谷大道”)建設工作,預計將在2012年3月底全面完成土方工程和墊層施工。同時,正在抓緊組建荊門市中國農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是策劃項目,招商引資。對“中國農谷”建設項目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共制定出6大類42個建設項目,計畫總投資38.22億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