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科學研究所機構設定為:管理機構有綜合辦公室、科研處和人事處(黨辦),服務機構有科技服務中心和試驗農場,研究機構有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研究中心、作物遺傳育種系、作物分子生物學系、作物栽培生理系和學報編輯部。是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國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北京)、農業部作物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作物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業核技術與航天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作物種質資源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依託單位,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是其主要的科技創新平台。
現有在職職工314人,離退休職工313人。在職職工中,有科技創新人員17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各1人,長江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博士生導師34人,農科院傑出人才一級崗位8人,二級崗位19人,三級崗位9人,有研究員57人,副研究員84人,獲得博士學位人員有62人。擁有作物種質資源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信息學、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授予點 , 設有作物種質資源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博士後流動站。
全所現有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100多台件,房屋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試驗地60多公頃,科研試驗設施近萬平方米。
作物科學研究所是中國作物學會、中國農學會遺傳資源分會和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作物生物技術分會的掛靠單位。編輯出版的期刊有:《作物學報》《植物遺傳資源學報》《作物雜誌》和《中國種業》。
作物科學研究所長期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 “973” 項目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 “863” 項目 、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國家轉基因植物專項、農業部種質資源保護專項、科技部自然資源科技平台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編寫出版了《中國小麥品種改良及系譜分析》等科學專著和科普書刊逾百部。獲得科研成果獎146項,其中包括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發明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全國科學大會獎8項和省部級獎116項,育成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品種150個。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科研條件的不斷改善,國際交往的不斷發展,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作物科學研究所必將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Made by zenglinZhang
相關詞條
-
李新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
李新海,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
-
農業科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除保留原子能所、撤銷農業經濟研究所外,其餘31個研究所全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恢復,有28個科研機構。即:原子能所、養豬所...、草原所。 197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增至32個。包括新建...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是按照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於2003年7月由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作物育種部分經戰...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合作交流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是農業部直屬的科研單位,國家最高農業科研機構。 研究生院成立於1979年,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首批博...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學術研究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是專業從事農作物有害生物研究與防治的社會公益性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創建於1957年8月,是以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系和...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雲山麓,占地面積1918畝,是唯一的國家級柑桔專業科研機構。 中國農業科...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是經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批准、農業部籌建的國家農業專業研究機構。1959年4月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正式增名...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始創於1957年,是國家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全國農業信息技術創新中心、農業信息分析預警中心、國家農業科學數據中心。 中國農業...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國際合作 -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建於1958年,地處湖南省長沙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麓谷,是從事麻類作物研究的唯一國家級綜合性專業研究所主要從事苧麻、黃麻、紅...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