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此假定下,可以通過干預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結構及各要素來完成土地這種稀缺資源的配置,實現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各主體效用最大化這一終極目標。
經濟學家對制度效率的研究經歷一個由制度外向制度內轉化的過程。制度在運行過程中是否具有彈性、開放性等外部特徵及制度是否具有“帕累托改進”等研究強調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制度效率;制度中對交易成本、契約、產權、國家等要素的研究強調用什麼方法來提高制度效率。制度效率的判定與提高是在“制度外部特徵與結果”和“制度要素運行水平”兩者不斷循環更替的過程中實現的,並且制度總效率具有遞減的規律,可推知制度效率研究的重點應是制度要素是否適度運行。新制度經濟學研究的四個主要方面(交易成本、契約、產權和國家)中的國家、產權和契約是影響制度效率的“制度要素”。制度要素的協調運行會最大化制度效率,其中某一個或某些要素的“失靈”會導致制度效率出現“短板”,從而影響到制度的效率。基於上述基本判斷,以產權、契約和國家為核心要素給出了制度運行原理的一個假定,並且用制度要素對制度效率的作用機理的明晰、制度效率“短板”的判定、制度效率“短板”治理原則及“三級同步治理”過程的說明等內容共同建構了“制度效率‘短板’理論”。特別地,“制度效率短板理論”從制度本身和制度主體的角度提出了“真實短板”和“虛擬短板”的概念,並詮釋了其內涵。在此基礎上,制度效率的CPC模型得以描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國內外文獻綜述
第一節 效率、制度和制度效率
第二節 農地、農地制度和農地制度效率
第三章 一個關於制度運行的假說
第一節 制度概念的重新界定
第二節 制度研究的對象
第三節 制度運行的邏輯起點——三個假定
第四節 制度運行的一般路徑
第四章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論及制度效率模型
第一節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論
第二節 制度效率CPC模型的建構
第五章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類型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演進——國家視角
第二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演進——產權視角
第三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演進——契約視角
第四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類型的判定
第六章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結構的演進及現狀
第一節 中國農村家庭承包制度的基本分析
第二節 一個關於產權運行的理論假說
第三節 改革開放30年農村土地制度產權結構的驗證
第七章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產權短板”的治理
第一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政府向農民的讓渡
第二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最佳化
第三節 政府讓渡權力於產權和契約問的配置
第八章 政府視角下農地使用權的市場流轉
第一節 農地使用權流轉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第二節 政府行為視角下農地使用權流轉的一般路徑
第三節 中國農地使用權流轉階段的實證分析
第四節 現階段農地使用權流轉的補貼與限價
第九章 供求視角下農地使用權的市場流轉
第一節 農地使用權流轉現狀的基本判斷
第二節 市場供求視角下農地使用權流轉的理論分析
第三節 農地使用權供求制約因素與流轉比例的實證分析
第十章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效率“契約短板”的治理
第一節 農村地權契約“政府型”向“市場型”的轉變
第二節 中國農村地權契約內環境的最佳化
第十一章 農民農業收入的“惰性契約”解釋
第一節 契約與農民的農業收入
第二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及農民農業收入的歷史回顧
第三節 “惰性契約”模型
第四節 惰性契約對改革開放30年農民農業收入的驗證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