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

圖書信息

作 者: 鄒秀清 著

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
叢 書 名:江西社會科學研究文庫出 版 社: 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0040217出版時間:2008-12-01版 次:1頁 數:311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經濟法

內容簡介

《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從歷史和現實出發,系統梳理制度變遷與中國農民土地權利結構的演進,總結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變遷的發展規律和歷史經驗;深入剖析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地區)和東歐轉型國家農地產權制度演進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借鑑其中所沉澱的先哲智慧和歷史教訓,為我們提供農民土地權益保障的豐富實證和國際經驗。在充分尊重農民認知意願及調查農地制度變遷中的農戶行為回響的基礎上,從法學和經濟學兩個不同視角系統診斷農民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形成機理;在農地集體所有不變的框架下,提出現階段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具體對策;以系統的、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研究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戰略思路和相關配套措施,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目錄

1.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1.4 重要觀點與主要政策建議
1.5 研究不足之處和幾點說明
2.制度變遷與中國農民土地權利結構的演進
2.1 奴隸社會的農地產權制度
2.2 封建土地產權制度及其特徵
2.3 近代土地產權制度及其特徵
2.4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演變
2.5 改革開放以來農地產權制度的變遷
2.6 小結
3.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的國際經驗
3.1 近代以來土地權利制度的演進及基本特徵
3.2 部分已開發國家(地區)現代農地產權制度概述
3.3 土地徵收補償制度的國際比較
4.實證研究:農地制度變遷中的農民認知意願與農戶行為回響
4.1 調查方式和數據來源的說明
4.2 被調查地區和農戶的基本情況
4.3 農民對農地產權制度的認知與意願
4.4 關於土地調整調查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4.5 農戶的耕地流轉意願及行為
4.6 農地徵收的調查分析
4.7 農民社會保障的調查分析
4.8 農民工對於農地產權的意願
4.9 農民收入多元化與農地產權偏好:約束與動態選擇(代本章小結)
5.《物權法》頒行前農民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系統診斷
5.1 實踐中農民土地權益可能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侵害
5.2 《物權法》頒行前農民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系統診斷
6.現階段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
6.1 農民土地權益的現行法定內容
6.2 現階段農民土地權益的法定保護
6.3 現階段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具體對策
6.4 在當前土地產權制度安排不變的框架下:一個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征地補償標準
7.發展農民土地權益與農地產權制度創新
7.1 現階段發展農民土地權益和進行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社會經濟基礎
7.2 近期發展農民土地權益和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戰略思路與政策選擇
7.3 中長期發展農民土地權益和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可能方向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繁榮社會科學;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在中國發展和繁榮的過程。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這對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於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增強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集中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社會科學的生命在於創造,在於創新,“若無新變,不能代雄”。新的世紀,新的千年,呼喚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呼喚著社會科學研究的突破和創新。換言之,沒有社會科學研究的突破和創新,也就沒有社會科學真正的發展和繁榮。理論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勇氣,需要智慧,需要執著的追求和艱辛的探索;理論重在創新,創新需要有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理論功在創新,只有創新的理論成果,才能探索規律、把握規律,才能啟示實踐、指導實踐,才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堅持理論創新,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必須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