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國經濟:轉型與增長作 者:巴里·諾頓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208093287
開本: 16開
定價: 58.00元
內容簡介
2007年出版的《中國經濟:轉型與增長》集中了諾頓教授和西方以及中國國內對中國經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經濟學理論為支持,全面描述和評價了中國經濟,不但填補了國際學術界尤其是中國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空白。該書中文版的出版也填補了國內出版界關於中國自 1949年以來的經濟發展研究的一個空白。當代中國正在經歷兩大變遷,一是從計畫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一是從傳統農業經濟轉變為現代產業經濟。前者是所謂的轉型,後者在經濟學的術語中被稱為現代經濟成長。轉型是為了改變不久前在中國延續了二十多年的計畫經濟,增長是為了改變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經濟。因此,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增長,本書首先對中國經濟的資源約束、傳統農業作了簡單介紹,然後闡述了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為了從傳統經濟中掙脫出來所作的成功或者失敗的努力,包括建立計畫經濟的努力,從而為讀者理解中國當前的經濟制度轉型和經濟成長建立了基礎。
本書的副標題是轉型和增長。而轉型又是為了增長,所以本書的重點是中國經濟成長。除了第一篇“歷史遺產和資源稟賦”用兩章專門討論轉型外,本書把中國的制度轉型放在經濟成長的大框架里論述,既突出了轉型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必要性,也突出了轉型對中國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這樣的寫法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
全書七篇中,除了第一篇介紹背景和第七篇結論外,第二篇以人為關注的中心,說明中國的增長模式。作者從中國的人口狀況和人口政策、勞動力狀況和勞動政策、經濟成長對中國人生活質量的影響三方面論證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並對此做了肯定的評價。從第三篇到第六篇,作者分別闡述了中國的農村經濟、城市經濟、對外經濟和財政金融。在這四篇中,作者一方面分析了這些部門的轉型過程、轉型措施,一方面說明了它們的增長和發展過程與態勢。
本書的布局合理,層次清晰,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本書對21世紀初期的中國經濟作了全面闡述和系統介紹。這是國內讀者非常需要、而國內學者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集體完成,質量又難以保證)。同時,本書從外國人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在許多問題上又能夠給國內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本書由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作序。
作者簡介
巴里·諾頓(Barry Naughton)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聖迭戈分校的中國經濟教授,是國際首屈一指的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他對中國經濟運行機制的通透把握,對經濟數據的敏感和準確分析,無人能敵。他還對中國的經濟的政治學十分敏感,對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決策和執行部門裡的人員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他的文字流暢,文筆清爽,文章、書籍讀起來清新明快,令人愛不釋手。他寫有上百篇關於中國經濟的論文和著作,在許多著名雜誌上發表過文章。諾頓教授受約給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中國領導觀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寫中國經濟專評,每期一篇。在我國經濟學界有很高的知名度。2005年,他曾作為中國政府的特邀嘉賓,參加了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目錄
中文版序中文版前言
致謝
導論
第1篇 歷史遺產與資源稟賦
第1章 地理概況
第2章 1949年以前的中國經濟
第3章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時期(1949-1978年):大力推進工業化與政策的不穩定性
第4章 市場轉型:戰略與過程
第5章 城鄉差距
第2篇 增長與發展模式
第6章 增長與結構變化
第7章 人口增長與獨生子女政策
第8章 勞動力和人力資本
第9章 生活水平:收入、不平等和貧困
第3篇 農村經濟
第10章 農村組織
第11章 農業:產出、投入和技術
第12章 農村產業化:鄉鎮企業
第4篇 城市經濟
第13章 工業:所有權與治理結構
第14章 結構變化:工業、能源和基礎建設
第15章 技術政策與知識經濟
第5篇 中國與世界經濟
第16章 國際貿易
第17章 外商投資
第6篇 巨觀經濟與金融
第18章 巨觀經濟趨勢與巨觀經濟周期
第19章 金融體制
第7篇 結論:中國的未來
第20章 環境質量與可持續增長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