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增長:1978-2008年的經驗研究》主要以經濟成長理論的最新發展為基礎,以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經濟發展為現實背景,研宄中國經濟成長的動態特徵、經濟成長的內生變數以及經濟成長的潛在動力和長期增長的決定因素。《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增長:1978-2008年的經驗研究》主要由導論和三篇內容組成。導論分析了中國經濟成長的總量水平與現有格局,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並就中國經濟如何緩解結構性矛盾,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進行概略性分析。《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增長:1978-2008年的經驗研究》第一篇研究體制轉型與經濟成長,主要關注的是體制轉型對各經濟部門所產生的激勵效應。中國的經濟成長是一個政府和市場交織推動的過程,從一個巨觀政策層面分析,政府的公共支出政策與金融市場發展尤其值得關注。為了能夠更深入地挖掘這兩方面因素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影響,圍繞著以上兩大方面內容,《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增長:1978-2008年的經驗研究》第二篇研究公共支出、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從中國公共支出規模與結構在改革以來時序變化的獨特性出發,研究政府支出規模、結構變化對中國經濟成長產生的影響。
儘管中國經濟總量增長快速,但在制度演進中迅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系列矛盾,區域發展不平衡、不斷拉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勞動力轉移和資源環境約束等都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制約性因素。為此,在第三篇,首先根據經濟成長收斂性理論,對地區間經濟成長的收斂狀況進行了檢驗。一個基本的發現是我國地區間的經濟成長不存在新古典的絕對收斂機制,而在控制投資率、投資效率、人力資本、技術水平以及工業化程度等變數後,我們則發現地區間條件收斂的機制不僅包括新古典的資本收益遞減機制,還包括內生增長理論下技術收斂機制。這個發現促使我們並從勞動力流動角度研究我國的經濟收斂性,分析了勞動力轉移的規模與經濟收斂的動態關係。另外,伴隨著經濟成長,社會經濟結構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轉變,其中有兩個基本的結構轉變最為引人注目:一是工業化,二是城市化。圍繞著這兩個主題,我們對城市化和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城市化對經濟成長的兩種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增長:1978-2008年的經驗研究》最後還對中國經濟成長的可持續性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