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西遊記

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中的巔峰之作,書中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歷經整整九九八十一難取經的故事。作者細膩而深刻地塑造了四個極其經典的形象:慈悲、寬厚但軟弱、迂腐的師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他們懷著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條取經路,面對各種難以想像的妖魔鬼怪、險惡絕境,他們既有矛盾,又有合作與情誼。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豐富的知識與驚人的想像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和妙筆生花的高超寫作技巧,相信會令每位朋友都獲益匪淺,從中取得人生路途中的“真經”。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吳承恩編著的《西遊記》全本共一百回,為了讓青少年在能看懂的同時,對這一古典文學名著有更完整、全面的了解,本書在改編時儘量保留了原著的面貌,一百回一回不落。本書故事是以仁慈寬容的唐僧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神通廣大、勇敢樂觀、會七十二變武藝的孫悟空、憨厚可愛、好吃懶做但力氣滿身的豬八戒以及誠厚老實、忠心耿耿的沙悟淨的保護下,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完成皇命,取回真經。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唐僧師徒一起降妖伏魔,踏上西天取經的路程吧。

作者簡介

作者:(明)吳承恩

圖書目錄

第 一 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 二 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 三 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 四 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 五 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 六 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 七 回 八封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 八 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 九 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 十 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瑀蕭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相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 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 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挪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 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文摘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噱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日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開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日,地辟於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日東勝神洲,日西牛賀洲,日南贍部洲,日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日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箇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嗚,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進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導:“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你看他一個個: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耶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蜒,撲扒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怵;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箇似滾瓜涌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閒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余流潤翠微。潺渡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天遣入仙宮。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箇好所在。但見那: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迴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囂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像個人家。
P1-3

序言

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我國明代著名文學家,自稱“射陽居士”,人稱“射陽山人”。祖籍江蘇漣水,後隨父母舉家遷至淮安山陽。吳承恩自幼喜歡聽父親談說史傳,講述民間神魔故事;也愛讀野言稗史,淮河水神及僧伽大聖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而且他勤奮好學,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他還擅長繪畫書法,愛好譜曲填詞,對圍棋也很精通,很小就因文才出眾而聞名。但在青年時代他依舊熱衷於蒐集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神怪小說,再加上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性格,使得他的社會地位低下。吳承恩二十歲那年,與同鄉中姓葉名淇的姑娘結婚,婚後生活和睦。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便與朋友結伴前往南京參加鄉試,但由於他不同流合污,剛毅正直而名落孫山。後來他流落到南京,長期用自己寫的一些小文章換取錢財維持家庭生計。晚年因生活窘迫不得已出任太湖邊長興縣的縣丞,由於無法忍受官場的黑暗,不久便憤而辭官回到家鄉,終日過著貧窮困苦,放浪詩酒的生活。科場失意,生活艱辛,官場的腐敗,嘗盡苦辣的吳承恩,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不合理、社會現實的黑暗,並促使他運用鬼怪小說的形式來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怒。吳承恩從小就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興趣越發濃厚,這為他創作《西遊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步入中年的吳承恩已經廣泛蒐集了滿胸滿腦精怪鬼魅的奇聞軼事,他從中吸取創作養分,溶入自己對生活的深刻體會,將唐僧西遊的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精髓、民間故事以及淮安地方的典故創作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因故停寫了一段頗長的時間,直到晚年他辭去官職回到故鄉才又開始繼續《西遊記》的創作。所以《西遊記》從動筆到問世經歷了七年。
《西遊記》全書共一百回,每一回都有工整的對偶作為獨立標題。小說講述了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克服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拜佛求經的故事。全篇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描繪了花果山美猴王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從“大鬧天宮”開始,將孫悟空的反抗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敘述了如來傳經,觀音暗訪,唐僧出世等故事,清楚交代了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回到全書結束)是全書主體部分,生動描寫了孫悟空在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的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唐三藏平安到達西天取回真經,修成正果的過程。從此孫悟空聰明活潑,勇敢忠誠,嫉惡如仇的經典形象便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了。
唐僧取經確有其事,在歷史上是有詳細記載的。唐太宗貞觀元年(大約一千三百多年前),二十五歲的和尚玄奘帶著一個弟子從京城長安出發,途中經過中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天竺(印度)遊學。在路過高昌國時,由於當地居民非常信奉佛教,國王聽說他們是由大唐來此的高僧,十分驚喜,奉為貴賓,提出封他們為護國法師,並賜黃金百兩,駿馬千匹。面對如此誘惑,經歷艱辛苦難的隨行弟子動搖了,選擇留下,而玄奘趁機偷溜出高昌國向西邊逃去,希望繼續前行,不料被該國士兵中途攔截了。正在玄奘焦急不已,惶惑不安時,士兵們卻送給他一匹白馬和一些經書,原來他們是來給玄奘送行的。玄奘感激地朝王宮方向恭敬地拜了幾拜就繼續騎馬西行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達到天竺後,在當地努力學習了兩年多,其間在大型佛經學辯論會上大放光彩,受到頗高的讚譽,後於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並帶回珍貴佛經六百五十七部。玄奘這次頗具傳奇色彩的取經歷程前後耗時十九年,行程幾萬里,這次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征”,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後來,玄奘的弟子辯機根據他口述的沿途各國歷史、地理及交通整理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其中並沒有任何神話傳說,直到弟子慧立、彥琮編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才為玄奘的西行經歷增添了許多頗具神話色彩的趣聞軼事。然而後世由此產生了無限想像,並創作了一批文學精品,如: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的《唐三藏》、《蟠桃會》等,元代的《唐三藏西天取經》、《二郎神鎖齊大聖》等等。《西遊記》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正是吳承恩在吸收和借鑑前人的基礎上之而創作的。他創作的《西遊記》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使神佛世界和現實社會巧妙地結合起來,顯得莊重和諧,妙趣橫生。
雖然《西遊記》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神魔世界,但實際上每部文學作品都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我們在《西遊記》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找到現實社會的投影。首先,唐僧師徒在取經的路上遇到的眾多妖魔鬼怪,就代表了自然災難和邪惡勢力。它們貪婪兇惡、殘忍奸詐的性格,正是當時社會黑暗勢力的最大特徵。其次,玉皇大帝統領的天界、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都帶有人類社會的色彩。另外吳承恩對統治者的態度值得我們大家思考。我們可以注意到在《西遊記》中,完全沒有一個稱職的皇帝,他們之中不是昏庸無能就是兇狠殘暴。還有代表正義力量的孫悟空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反映了人民之中蘊含了戰勝一切邪惡勢力的強大力量。孫悟空向無所作為的玉帝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正如許多學者所說:“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衝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像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彩奪目。”
《西遊記》不僅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內涵,在藝術上更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最大的藝術成就是成功地創作並塑造出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的第一主角,雖然愛聽恭維話,頑皮愛鬧,但他本領高超,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具有反抗精神。他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堅持為自己的“齊天大聖”正名;面對可怕的妖魔鬼怪,他的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任何一個;不管遇見怎樣難以解決的困難,他決不退縮。
豬八戒,雖然本事遠遠不如孫悟空,也沒有光輝高大的形象,他好吃,自私自利,貪圖女色,撒謊又不能自圓其說,甚至還在耳朵里藏私房錢,但他的憨厚老實,力大無窮,敢與妖魔作戰,對師傅忠心不二,不愧為唐僧第二高徒。所以他並不是一個反面形象,人們不但不厭惡他,反而認為他真實可愛。其實豬八戒身上的種種惡習正是小市民性格缺陷的真實寫照。因此吳承恩對他的批評嚴厲中透露著善意。
唐僧和沙和尚也都各自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唐僧嚴格固執,善良執著,謹守戒律,雖然為人善良仁慈,但不能明辨是非,作為行途首領,空有滿腔理想,卻手無縛雞之力。沙和尚安於天命,敦厚忠實,任勞任怨,在四人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調和矛盾和凝聚力量的作用,更有農業社會裡普通勞苦大眾的影子。
《西遊記》的語言也極富特色,吳承恩汲取了當時民間說唱和地方語言的精華,散文韻語交織其間,顯示出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首先在人物交戰時,經常用韻語來表明各自的身份來頭,待雙方真正交手後,也大都運用韻語來渲染緊張激烈的氣氛。其次在人物對話時,吳承恩巧妙使用簡潔明了的官方語言和風趣的淮安方言。還有人物刻畫也往往只需要寥寥數筆便能使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就連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也描寫得細緻入微。
在結構上,段落故事之間,涇渭分明,體現出了吳承恩的獨具匠心。《西遊記》以人物的活動為中心把情節逐次展開。“大鬧天宮”中孫悟空閃亮登場,又為他後來隨唐僧去西天取經埋下伏筆;“江流兒”的故事交代了唐僧身世和取經緣由;九九八十一難通過唐僧師徒,神佛,妖魔間的是非恩怨一波一波地展示出來。每個故事相互獨立,又因果明確。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以豐富大膽的想像為基礎,安排了奇特曲折的故事情節,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角色,並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結合得天衣無縫,把神魔小說尋找與追求,斬妖與降魔兩個主題巧妙地結合起來,帶給人們重要的人生啟示:在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和目標,完成偉大的事業的過程中必然會遇上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堅定信念,頑強拼搏,奮勇前進,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西遊記》對後世產生了直接和深遠的影響。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編成戲曲、電視劇、卡通片、電影、漫畫等各種版本。在日本等亞洲國家還出現了數目繁多的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