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公司介紹

1935年,中國第一家全能型鉛筆製造企業---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誕生,經過艱苦創業,特別是解放後職工們的奮發努力,企業獲得新的活力,於1954年改名為中國鉛筆一廠。

歲月悠悠,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和蓬勃發展,由中國鉛筆一廠改制的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以精湛的技術、優良的品質、繁多的品種等綜合優勢,雄居全國同行首位。

目前,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銷售"中華牌"、"長城牌"、石墨鉛筆、彩色鉛筆、活動鉛筆,"古雷馬"削筆器,"好學生"橡皮等文具以及"愛麗絲"系列化妝筆,其中"中華牌"、"長城牌"兩大品牌的產品是我國輕工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是消費者首選的辦公、學習用品。

發展歷程

鉛筆為現代人們文化生活中主要書寫工具之一。

木桿石墨鉛筆在16世紀時起源於英國。17世紀德國建成世界第一家鉛筆製造工廠。18世紀法國人研究改革鉛芯製造工藝取得成功,對提高鉛筆使用價值得到重大突破,為近代鉛筆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世紀俄、日、美等國家相繼建立鉛筆製造工廠。19世紀末,德、日、美等國家的鉛筆先後輸入中國,霸占了中國的鉛筆市場。

中國鉛筆製造工廠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1932年香港九龍由國人投資將英商經營的鉛筆廠改建為大華鉛筆廠,是為中國第一家鉛筆廠。1933年又相繼出現了北京中國鉛筆公司和上海華文鉛筆廠,這兩家工廠都不是全能製造廠。並且由於生產技術落後,都未能立足發展起來。

1933年吳羹梅留日歸國,滿懷實業救國的理想,發起集資籌建鉛筆廠。他在場藝術中大聲疾呼:“鉛筆在各種文具品中占重要之位置而與小學生關係又切。查海關貿易報告,去年(1932)年鉛筆輸入我國者,達150萬金單位之巨,區區鉛筆一物,每年亦竟耗我國人之財富達數百萬元之巨。吾人所惕者在此,覺有從速創辦此種工業之必要者亦在此”。“雖九龍已有我國唯一之大華鉛筆廠創設,然持此一廠,抵制外貨,力當未逮,此種工業實大有提倡發揚之必要”。吳羹梅和章偉士、郭子春等幾個志同道合者一起,艱難地籌措得5萬元資金,堅毅地解決了廠房、技術設備、原材料等等難題,於1935年在上海創建成中國第一家能夠自己製造鉛芯、鉛筆板、筆桿及外觀加工的全能鉛筆製造工廠。

在舊中國,國產鉛筆要同外貨鉛筆競爭,擠進市場,困難重重,吳羹梅不畏縮,不氣餒,順應當時國人反日愛國情緒,全國廣泛掀起提倡國貨的潮流,將工廠定名為“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1942年公司改組更名為“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鉛公司”)。宣稱工廠的產品是“中國技師、中國原料、中國資本”製造的。同時將“中國人用中國鉛筆”八個字印在鉛筆上,以激發同胞的愛國熱情,促使國人使用國產鉛筆。在國人愛國熱忱的支持下,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的產品逐步擠進外貨鉛筆霸占的鉛筆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後又經過多方努力,將鉛筆擺進了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著名的永安、先施、大新等三大百貨公司的文具櫃檯,提高了產品的身價和知名度,建立了產品信譽,銷路日增,不僅在上海市場上站穩了腳跟,而且逐步擴大了銷售區域。遠至雲南、陝西、新疆等邊遠地區以及南洋(東南亞)泰國等地區也都有產品的足跡。

1937年國內外風雲突起,“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火很快蔓延到上海、爆發了中國軍民奮起抗擊日軍侵略的“八·一三”淞滬抗戰,鉛筆廠地處國界,淪於炮火之下,被迫停工。為了不讓嘔心瀝血所創建的企業淪於敵手,吳羹梅在職工們的贊同支持下,回響國民政府經濟部工廠內遷的號召,決定將工廠全部拆遷內地大後方。工廠職工在敵人炮火威脅下全力以赴,首遷到武漢。1938年再遷到宜昌。1939年三遷重慶,川江水流湍急,裝運機器的民船遇險,有十分之二的器材沉沒於江底。三次遷移,艱苦危難,幾瀕絕境的鉛筆廠終於在重慶立足生產,成為大後方唯一的鉛筆廠。在重慶期間,工廠兩次被日機轟炸,炸毀車間、倉庫,損失慘重。全廠職工在敵人淫威下,沒有被嚇到、壓垮,奮力搶修,堅持生產,承擔起大後方獨此一家鉛筆廠應盡的責任。抗戰八年中,製造了完全國貨的鉛筆5141.4萬支,行銷大後方各地,緩解了後方急需文化書寫用品的燃眉之急。同時附屬的中國標準鋸木廠製造了大量抗敵前線急需的軍用木箱,附屬的中和化工廠生產大量軍工所需的化工產品,為直接支持抗戰事業盡了力量。

1945年抗戰勝利結束,吳羹梅當年就回到上海進行復廠籌備工作,1946年上半年即建成開工生產,為上海的內遷工廠首批從重慶返回上海復廠的企業之一。

復廠初期,面臨美國鉛筆大量傾銷的嚴重威脅,又受到原在上海的長城鉛筆廠和上海鉛筆廠兩大強大對手的劇烈競爭,致使工廠的生產經營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1948年社會動盪不安,通貨膨脹,物價無限飛漲,工廠賣出成品轉瞬間補不進原料,只得飲鴆止渴,高利貸款,維持生產,形成了惡性循環,債務越來越重,入不敷出,難以為繼。至1949年工廠已陷於半停工狀態。工廠職工們在重重的苦難下,承受了痛苦和煎熬,頑強抗爭,終於把工廠完整地保存下來,為新中國成立後發展鉛筆工業奠定基石。

雄雞一唱天下白,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不久,中鉛公司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為新中國發展鉛筆工業盡心盡力。1949年9月積極回響人民政府號召,將一套月產能力2萬羅的鉛筆製造設備作為投資與黑龍江省“公私合營哈爾濱企業公司”合資建立“公私合營哈爾濱中國標準鉛筆公司”。這是上海第一家私營企業與外地公私合營企業合資建廠,在當時的上海引起轟動,上海《商報》曾專門對此作了報導。哈爾濱中國標準鉛筆公司至今仍是全國鉛筆行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

1950年7月,中鉛公司被國家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正式批准公私合營,成為上海輕工系統第一家公私合營企業,從此企業進入嶄新的發展時期,開始了新的歷程。

合營後,職工們的社會主義覺悟有了顯著提高,看到國家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工程設計製圖用的繪圖鉛筆需要量大大增加,而就中國從來沒有規格齊全,品質過硬的國產繪圖鉛筆,因此大量使用的還是價格昂貴的美國“維納斯”牌繪圖鉛筆等舶來品。職工們心潮迭起,立志要改變這種局面,試製高質量的繪圖鉛筆。經過數以百次的試驗--改進--再試驗--再改進,終於在1954年3月製造成規格齊全的高質量的“中華”牌101繪圖鉛筆。上市後深受消費者歡迎,美、德、日等國的繪圖鉛筆就此在我國市場上絕跡。“中華”牌101繪圖鉛筆是中國唯一能與國外繪圖鉛筆一爭長短,國內產品無與匹敵的產品,在中國鉛筆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54年10月,上海鉛筆工業合營合併,中鉛公司改名“公私合營中國鉛筆公司一廠”。1955年6月再改名為“公私合營中國鉛筆一廠”(簡稱中鉛一廠)。1956年1月國家將“公私合營中國鉛筆三廠”(原創建於1937年的長城鉛筆廠)併入中鉛一廠。其後又併入“五華五金文具製造廠”和8家小業主單位。通過行業改組,擴大了企業規模,生產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產值、產量成倍增長。1957年工業總產值(按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452.7萬元,,筆1950年增長2.2倍;鉛筆產量12188.98萬支,增長2.18倍。企業規模成倍擴大,1957年固定資產(原值)82.8萬元,比1950年增長3.55倍;職工人數691人,比1950年增加306人。合營前企業虧損。1950年3月企業負債總額高達人民幣45億元,資金周轉極為困難。合營後,逐步還清債務,扭虧為盈。1957年利稅總額達163.9萬元,利潤140.7萬元。

1958年--1965年,連年不斷開展各項政治運動和民眾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打亂了企業管理和生產秩序。產品質量時好時差,經濟效益時上時下,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勢頭,但生產經濟總體還是增長的。1965年主要經濟指標與1957年比較:工業總產值(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1316.2萬元,增長1.9倍;鉛筆產量32277.53萬支,增長1.64倍;利稅總額580.3萬元,增長2.5倍;固定資產(原值)195.7萬元,增長1.36倍。

這期間,還取得了兩項顯著成果:一是從50年代中期開始持續開展民眾性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和向國外引進技術設備,對舊設備、舊工藝進行了全面性的改革改造。1956年改革採用迴轉筒烘芯機代替落後的手工烘芯工藝;60年代革新成功磨頭,刨桿聯合機等數以百計的技術革新項目接連投產。再加上1956年從日本引進三色印花機為樣本消化翻版革新為四色印花機;1958年從西德引進200噸液壓芯機等等先進設備,改變了原來技術設備落後的面貌,大批量出口"長城"牌鉛筆和定牌鉛筆。1959年申請註冊專用於出口產品的“象”牌商標,大批量生產出口“象”牌鉛筆,擴大了出口數量。到1965年出口產品交貨量達到1.13億支,占鉛筆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我國原是鉛筆進口國轉變為鉛筆出口大國起了支柱作用。

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給中鉛一廠帶來了災難,黨組織一度癱瘓,一連串的所謂“斗、批、改”行動,不但讓許多人遭到不公正的對待,更搞亂了人們的思想,使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受挫。1968年所謂“精簡機構”,廢除了原有行政管理機構,徹底打亂了管理體制和工作秩序,造成了生產混亂,經濟停滯不前的嚴重後果。

1979年中鉛一廠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走上歷史性的改革步伐,堅定地向前邁進。1981年至1983年經過恢復性整頓和建設性整頓,基本上治癒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企業管理上的創傷。

1984年在鞏固企業整頓成果的基礎上,加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培育和弘揚“謙虛、樸實、進取、向上”的企業精神,增強職工主人翁責任感,提高了職工隊伍素質。全廠乾群齊心協力,紮實工作,治理了“髒、亂、差”,廠容廠貌煥然一新,同時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了產品質量,經濟效益雙提高,獲得了“1984年度局級文明單位”光榮稱號。全廠職工步子滿,不停步,瞄準“三新”目標(設備進一步更新,產品進一步翻新,效益進一步刷新),“三美”活動(生活設施美,廠區綠化美,職工心靈美),繼續向上攀登,取得成效。1986年開始連年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光榮稱號。

1985年8月推行廠長負責制以後,全廠職工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企業要積極改革內部機制”的精神和要求,推進改革,努力工作,使企業進入飛躍發展時期。

其一、確立以市場信息為導向的產品開發體系。按照高檔次、大市場、新技術的經營思想,組建產品開發中心,充分發揮工藝、技術裝備以及專業人才的綜合優勢,投入少量資金,除了開發高檔次、高附加值的熱轉印鉛筆、鐳射鉛筆、螢光鉛筆等外,1986年重點開發“愛麗絲”牌系列化妝筆,填補了國內空白,滿足了人們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提高的需要。只經過短短的四年時間,就成為企業的第二大“拳頭產品”。成為國內唯一生產系列筆型化妝品的企業。

其二、確立以國際市場競爭為主攻方向的行銷體系。把競爭的最終目標定位在國際市場,採取鞏固工貿關係,依靠主渠道出口;探索代理制,尋求新的出口渠道;在珠海經濟特區辦廠發展多品種出口等手段,千方百計擴大各類中高檔產品出口,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到歐美、中東、中南美、非洲、東南亞、香港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額最高達到600萬美元以上,在全國制筆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其三、針對老企業薄弱的生產技術裝備,抓緊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陸續從西德等國引進技術設備30餘台(套),使鉛筆生產的每道關鍵工序都有國際八十年代初先進水平的關鍵專業設備,單機的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在引進改造生產設備的同時,有計畫的進行“細鉛芯車間擴建”、“化妝筆中試車間”、“樹脂細芯工藝設備引進翻版”等生產基礎設施的改造和重點擴張項目建設,對改善現有生產條件,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能力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四、在立足本廠,鞏固大本營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跨地區、跨行業、不同體制的橫向經濟聯合,發展了全民聯營、國集聯營、中外合資有限公司等三種不同體制的聯營形式,提高了企業自我適應、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能力,發展了生產,增加了出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中鉛一廠積極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使企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基本實現了“產品結構由單一木質鉛筆向多種產品”、“經營機制由生產型向經營開拓型”、“行銷觀念以生產為中心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銷售渠道由單渠道向多渠道”等四個重點轉移。形成木製鉛筆14個規格,年生產能力5.3億支;化妝筆2個系列,37個品種,年生產能力2000萬支;活動鉛筆3個系列,10個品種,年產能力500萬支;細鉛芯2個系列,20個品種,年產能力10抑制四大系列產品共同經營的多門類、多品種的綜合性生產企業。

1990年全廠占地面積15194平方米,建築面積20566平方米。擁有各類設備562台(套)。固定資產(原值)1571.6萬元,淨值1209萬元。年末職工人數988人。工業總產值(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6693.3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70158元/人,年利稅總額2000萬元,利潤1304.5萬元,人均利稅突破2萬元。主要經濟指標始終列於全國鉛筆行業之首。成為全國鉛筆行業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品種最多,效益最好,聲譽最佳的企業;也成為全國輕工重點骨幹企業。1990年核定為鉛筆行業唯一的國家一級企業。

企業並不因獲得國家一級企業的稱號而自滿,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積極探索深化企業改革,加速企業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有效途徑。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思考比較,擇優選擇,決策將國營企業轉換為股份制經營機制。經過認真籌備,積極工作,1992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國鉛筆一廠改制為中外資金融合的"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進入了又一個奮發騰飛的新時期。

中鉛一廠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風風雨雨的歷程中,充滿著艱辛與災難,拚搏與奮鬥,挫折與成功。中鉛一廠的創始者與廣大職工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用智慧,用心血為發展中國鉛筆工業,創出了一個個偉績,鑄成了一座座豐碑。中國鉛筆一廠的光輝將永遠閃耀在中國鉛筆工業史冊中。

大事記

1934年

7月7日,召開第一次發起人會議於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議定廠名為《中國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銀幣5萬元,委派章偉士、吳羹梅主持籌建。

7月25日,章偉士具呈實業部商標局註冊“飛機”牌和“鼎”牌的商標專用權。1936年5月6日,實業部頒發28768(“鼎”牌)、28787(“飛機”牌)號商標註冊證核准在案。

1935年

3月15日,上海斜徐路116號租賃的廠房工竣投產。

10月8日,公司開幕紀念日。對外正式營業。

10月30日,領到工廠登記憑單滬字第328號。

1936年

2月16日,召開第二次發起人會議於本公司。報告籌備工作結束。決定資本額追加為法幣8萬元。選舉出第一屆董事7人、監事2人,推舉潘公展為董事長。

3月1日,第一屆董監事聯席會議聘請章偉士董事為經理兼會計科長,吳羹梅為協理兼廠長,郭子春為副廠長兼工務科長。

9月,華北辦事處在北平(京)東交民巷成立。(抗日戰爭爆發工廠內前後停辦)。

12月21日,公司定名為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實業部頒發設字第1329號執照。

1937年

1月,漢口辦事處在漢口特三區界限路成立。

4月24日,在上海愛麥虞限路45號中華學藝社召開第一屆股東常會。議決資本擴增為法幣12萬元。改選出第二屆監委2人,候補監委1人。

1938年

7月,在重慶米花街31號成立重慶發行所。

12月,在貴陽中華北路23號成立貴陽發行所。

1939年

2月,在昆明武成路60號成立昆明發行所。

6月,渝廠工竣全部開工,為當時大後方唯一的一家鉛筆製造廠。

10月24日,在上海徐家匯路324號召開第二次股東大會,選舉出第二屆董事9人,第三屆監事3人,董事長仍由潘公展擔任。

1940年

6月29日,日機空襲重慶,渝廠制芯、制桿兩部工場、木板倉庫、廚房等處中彈焚毀,直接損失估約法幣10萬元。

11月,章偉士辭去總經理職務改聘為常務董事,吳羹梅任常務董事兼總經理。

1941年

6月1日,於重慶林森路召開第三次股東大會,通過增加資本為45萬元等議案。

7月20日,在本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資本額擴增為法幣45萬元,股東由98人增加到135人。修改公司章程,選舉第三屆董事10人,第四屆監事3人,潘公展仍任董事長。

11月26日,召開改組公司第一次發起人會議,全體發起人(66)人認足股本法幣800萬元。

1942年

4月19日,在本公司召開第四次股東大會,通過增資為100萬元。

9月,投資100萬元發起創辦中和化工公司,生產鉛筆漆供應本公司。董事長李燭塵,經理吳羹梅,廠長屠仲方。

12月20日,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議決解散改組。

12月22日,在重慶交通銀行舉行改組後的第一次股東大會。決定更名為"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法幣800萬元。通過公司章程,選出董事15人,監事5人。推舉潘安廬任董事長,吳羹梅等4人為常務董事,任命吳羹梅為公司總經理,聘任王蘭生為公司協理。

1943年

7月,特製勝利鉛筆應市。

10月,在衡陽大九角巷成立衡陽發行所。

11月,在西安案板街3號成立西安發行所。

1944年

2月,與中華職業教育社董事長黃炎培合辦的職業補習學校正式開學。

8月8日,本公司研究室軟化木板試驗成功並投產。

12決定設立蘭州分公司。

1945年

8月~10月,中國標準鉛筆廠鋸木部獨立,齡組中國標準鋸木廠股份有限公司。趙棣華任董事長,吳羹梅任經理,梁樹禧任廠長。

11月,吳羹梅飛返上海著手滬廠復建工作。

1946年

4月28日,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九樓召開第四次股東大會。擁有股東270人,股權8000股。通告資產清估已增值法幣2.5億元,總值超過3.1億元。選出第三屆董事26人,監視7人,推舉潘安廬任董事長,吳羹梅等9人為常務董事。

9月16日,經濟部核定配購給中國標準鉛筆廠作為抗戰內遷工廠補償的東漢陽路296號的敵產上海紙箱廠接受完畢。至此,滬廠復建工作告一段落。

1947年

8月,在北平(京)八面槽甲30號成立華北辦事處,天津林森路設立分理處。

8月23日,在上海外灘中國銀行四樓餐廳召開第五次股東大會。報告資本擴增為法幣2億元,換髮新股票。通報滬廠復建工作完成,復建費總計法幣5億元。議決將固定資產增值3億元,再增擴現金股1億元,報經濟部核准資本總額由2億元增值6億元。選出第四屆董事23人,監事7人,潘安廬任董事長,吳羹梅等8人為常務董事。

1948年

1月,在廣州太平南路嘉南堂西樓成立華南辦事處。

1949年

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中國標準鉛筆(滬)廠於5月30日復工。

8月18日,日產2萬羅鉛筆的設備由上海啟運去哈爾濱,合資籌建哈爾濱中國標準鉛筆公司。梁樹禧赴哈籌備,後任廠長。

10月,政務院陳雲副總理聽取吳羹梅的陳述後,同意由政府貸款以解除中國標準鉛筆廠的經濟困境。

1950年

7月1日,公私合營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資本總額人民幣(舊幣)66億元,公司雙方投資各半。總公司設北京內一區崇文門內大街42號。上海、重慶分設製造廠。產品由中國百貨公司包銷。

9月11日,公私合營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製造廠第一屆工會經普選後產生工會委員13人,工會主席陳養吾。

10月20日,在北京沖內大街280號青年會召開公私合營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股東會。通過公司章程。公股董事8人,監事2人。私股董事7人,監事3人。輕工業部副部長王新元為董事長,吳羹梅任總經理,吳永銘、梁樹禧任第二、第三副總經理。張書麟為上海製造廠代理廠長。

1951年

1月30日,輕工業部委任滬廠廠長張書麟兼任公司第一副總經理。

11月26日,六屆二次董監會在北京文化俱樂部舉行。建議股東會明年一月將公司遷回上海。吳羹梅參加政府工作,準予辭職,吳永銘繼任總經理。張書麟奉調離任,王學繼任第一副總經理兼滬廠廠長。梁樹禧改任總工程師。

12月10日,中央私營企業局頒發給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以合股限字第一號執照。所營事業:產銷各種鉛筆和其他文具併兼營鋸木。簽發局長薛暮橋,副局長千家駒、吳羹梅。

1952年

4月~6月,黨支部成立,首任書記梁興華。

8月17日,團支部成立,首任團支部書記東再明。

10月15日,擬就《公私合營中國標準鉛筆廠上海製造廠組織暫行條例(草案)》上報工業局。11月12日,工業局改革辦公室批轉同意。這是第一部最齊全的機構配置、部門職責條例,條例規定行政設6科(計畫、生產技術、財務、人事、供銷、總務)1組(檢驗)。生產系統實行廠長--車間主任--生產小組三級管理形式。

1953年

11月,以使用國產原料、試製高級繪圖鉛筆取得成功為主要內容地《公私合營中國標準鉛筆廠提高品質改進技術情況》的總結材料,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局作為專刊印發。

12月7日,向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中華”牌專用商標。1954年6月1日取得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19710號商標註冊證。

1954年

3月21日,在上海南京西路456號康樂酒家舉行公私合營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次董監聯席會。議決撤銷北京總公司,上海、重慶、哈爾濱的三個廠獨立經營,上海與外地兩廠更改為投資關係,派員分任兩廠的董監事行使投資權利。

4月18日,在國際飯店召開的新董事會上,推舉上海地方工業局辦事處副主任王璘為董事長,吳羹梅為副董事長。

7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工業生產委員會以滬委工(54)字0212號文批轉給中共上海市輕工業局黨委,同意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鉛筆廠、長城鉛筆廠合營合併。合營合併委員會主任為姬玉甫。

10月1日,在上海南京西路新華電影院舉行中國標準、上海、長城等3個鉛筆廠的合營合併大會。成立公私合營鉛筆公司,經理吳羹梅,管理處設在福州路44號2樓,中國標準、上海、長城分別改稱為中國鉛筆公司一廠、二廠、三廠。

1955年

3月,根據全國金筆、鋼筆、鉛筆會議精神,成立上海市地方工業局制筆公司。6月,中國鉛筆公司一廠改稱為中國鉛筆一廠,隸屬於制筆公司。

1958年

是年,由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文具批發部經辦,開始大批量地出口鉛筆。當年出口的"長城"牌3544皮頭鉛筆數量是全年鉛筆銷售總量的38.8%。此後一直保持占銷售總量40%左右的出口水平。

1960年

9月,中國鉛筆一廠工業中學創辦。

是年,“中華”牌6051HB高級皮頭鉛筆首次出口。

1970年

是年,開始生產“中華”牌6151高級皮頭鉛筆。

1973年

9月,中國鉛筆一廠技工學校開辦。

1976年

12月24日,上海市輕工業局、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上海百貨站等有關單位聯合鑑定“中華”牌101繪圖鉛筆2H、HB兩種型號的鉛筆質量後確認:鉛筆鉛芯的各項指標已趕上美國的“維納斯”繪圖鉛筆,可列入世界先進水平。

1977年

是年,對照GB149~75國家鉛筆標準,修訂了廠的產品質量標準,加強了質量管理。7月,在全國鉛筆質量評比會上,“中華”牌101繪圖鉛筆以起立年質量穩定、全國質量檢測評比得分一直名列第一而被提議列為國家級優質產品。

1979年

9月,“中華”牌101繪圖鉛筆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

是年,生產辦公機構用的"中華"牌6181蘸頭鉛筆。

同年,中國鉛筆以廠第一屆職工運動會在飛虹路虹口工人體育場舉辦。

1982年

8月,活動鉛筆開發成功。首批產品502木工活動鉛筆、503多用活動刀投放市場。

是年,熱固性樹脂細鉛芯研製成功。

1984年

是年,全面實施目標管理。

同年,建立厂部、車間的兩級全面質量管理小組,厂部、車間、班組的三級網路體系,14個課題活動(QC)小組,8個工序質量管理點。

同年,建立了厂部到車間的標準化工作網路,全廠所有產品均列入國家標準--企業標準--企業內控標準的範圍內。

6月,與上海家用化學品廠聯合開發試製"美加淨"牌眉筆成功,次年投入批量生產。

1985年

7月26日,上海市輕工業局任命胡書剛為中國鉛筆一廠廠長。8月起實行廠長負責制。

10月5日,舉辦中國鉛筆一廠五十周年廠慶招待會。吳羹梅來函致詞祝賀,來賓400多人。

1986年

1月,“中華”牌770型成套2mm高級繪圖活動鉛筆應市。

6月,“愛麗絲”牌化妝筆產品系列形成,中國鉛筆一廠成為國內第一家生產系列化妝筆的企業。

9月,成立銷售科。9月6日第一次舉辦商業部門看樣訂貨會,開始自行促銷。

是年,熱塑性樹脂細鉛芯研製成功。

1987年

2月20日,中國鉛筆一廠馬陸聯營廠簽約。

1988年

11月5日,組成展銷考察團,在香港文匯公司舉辦了中國鉛筆一廠四大類系列產品展銷,這是企業第一次在境外自行舉辦展銷會。 1989年

11月29日,通過國家一級企業預考評,1990年12月28日獲得《國家一級企業》證書。

1990年

1月,中國鉛筆一廠研究所成立。

10月,建廠55周年之際,提出企業發展總目標為:“科技先進、管理科學、職工文明和富裕的國際第一流鉛筆企業”。要求全體職工發揚“謙虛、樸實、進取、向上”的企業精神,做到“身在鉛一、熱愛鉛一、建設鉛一、振興鉛一”。

1991年

6月15日,中國鉛筆一廠青年科技協會成立。

7月8日,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來廠視察並題辭:保持國際一流水平,爭做提高經濟效益的先鋒。

1992年

4月28日,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滬經企(92)277號批覆輕工業局,同意中國鉛筆一廠進行股份制試點,改制為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

5月16日,中國第一鉛筆股份有限公司(A)股招股說明書經過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處批准刊載於上海文匯報。發行日期6月13~30日。於8月14日上市交易。6月30日(B)股招股說明書,同樣經過批准刊載於上海解放日報,發行日期7月7日~14日。於8月2日上市交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