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學校成立之後不久就開始招收研究生。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率先創建了第一個研究生院。
1981年11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了學位評審員會。
1983年,國家在人民大會堂為我國首批獲得博士學位的18名博士舉行學位授予儀式,在這18名博士中,7人是中國科技大學培養的,從此奠定了中國科技大學在國內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領先地位。
1995年初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對全國試辦的33所研究生院綜合評估中名列前十。
1998年被中國科學院確定為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
1999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單位。“九五”期間中國科技大學首批成為“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國家又將中國科技大學列為國家9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已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至2003年12月累計授予博士學位1211名,碩士學位5615名;自1999年開始,研究生規模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在校全日制研究生總數5891人,其中博士生1786名,碩士生4105名。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2528人及代培生850人。[1]
據統計,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至2011年7月,學校累計已授予博士學位5380名,碩士學位11476名,專業碩士學位7069名。30多年來,特別是實施“三大工程”以來,學校把研究生教育提高到相當重要的地位,加強了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領導,使之得到了迅速發展。全校在學博士研究生2914人,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4744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4104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1871人,另有中科院代培研究生1千餘人。
簡介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大在全國率先創建了第一個研究生院1981年學校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3年,國家在人民大會堂為我國首批獲得博士學位的18名博士舉行學位授予儀式。在這18名博士中,6名是中國科大培養的。1995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對全國試辦的33所研究生院進行綜合評估,中國科大名列前十。1998年,中國科大被中科院確定為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1999年,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單位。“十五”期間,在“985工程”、“211工程”、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三大工程的推動下,中國科大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現狀
據統計,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至2009年9月,學校累計已授予博士學位4221名,碩士學位9654名,專業碩士學位4794名。30多年來,特別是實施“三大工程”以來,學校把研究生教育提高到相當重要的地位,加強了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領導,使之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全校各類在學研究生1178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42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054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430人(其中包括MBA235人,MPA228人,工程碩士900人),另有中科院代培研究生1068人。
研究生作為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在學校科研工作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統計,目前研究生對我校SCI/EI的論文貢獻率呈逐年增長趨勢,研究生出色的科研業績,為推進我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科大畢業的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已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國內影響:潘建偉等畢業博士生做出的成果為國際學術界矚目,入選了“世界科技十大進展”,這在國內高校中是少見的。“九五”以來,在中國科大連續取得的20多項“國內十大科技進展”、“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研究成果中,在校研究生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成果大多是由研究生作為主要承擔者完成的。
中國科大有不少畢業研究生已在國內外學術界嶄露頭角,成為新一代學術帶頭人,有的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們在教學、科研、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施展才能、擔綱頂梁,為中華民族、為中國科大贏得了榮譽。
目前學校有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8個博士點、133個碩士點;同時還擁有MBA、EMBA、MPA、法律碩士、工程碩士(17個領域)等專業學位授予點。學校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41個二級學科)、4個獨立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9個安徽省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2年度至2004年度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中,學校有11個一級學科進入全國前五名,數量列全國第6位。在2006年度至2008年度的全國第二批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中,學校參評的所有基礎學科均進入全國前五名。在量子信息、單分子化學、納米材料、極地環境等方向領域取得了一些重大原創性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目前,學校形成了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以多學科交叉為重點、教學與科研共享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支撐體系。有5個國家級重點科研機構、28個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有7個國家理學人才培養基地(含生命科學)、2個教育部博士生創新開放基地。學校還集中資源建設了面向全校研究生開放的理化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和高性能計算等5個研究生公共實驗中心,為進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在全國率先實行導師上崗遴選制度改革。在遴選中根據學科建設需要設立崗位,形成了能上能下的動態競爭機制。通過導師遴選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建設了一支能立足國際學術前沿、結構相對合理、創新能力較強的導師隊伍。學校現有研究生導師102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18人(含中科院兼職博導)。在導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38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中科院“百人計畫”、國家“傑青”187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教育部和中學院創新團隊17個。
學校利用依託中科院的有利條件,與中科院幾十個研究所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協作關係,目前,有200多名研究所的導師在科大上崗指導研究生。學校設立了“大師講席”,常年有200多位外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合作研究。學校還與歐美、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高校、研究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與部隊、政府部門、著名企事業單位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有效地拓寬了研究生的培養渠道。學校聘請了楊振寧、李政道等一批世界著名科學家為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聘請了許多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為兼職教授或兼職導師。這些都有效地改善了導師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術層次,使在學研究生的眼光能早早地關注到國際科學前沿上。經多年的發展,科大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第一,學校在研究生教育中重視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繼承和發揚“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辦學傳統,把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結合起來,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高級尖端人才。從科大學成畢業的數千名博士、碩士,普遍基礎知識寬厚紮實、外語及計算機套用水平高、科研能力強、適應面廣、創新意識強、綜合素質好、後勁足。據統計,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科大被SCI收錄的論文數、被引用的論文數年年位居中國大陸高校前列,其中,約70%以上的論文是以在校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發表的。
第二,學校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堅持以國際學科前沿為導向,積極培養創新意識人才。學校始終堅持圍繞國家目標,秉承不斷開拓創新的宗旨,積極鼓勵研究生勇於選擇富有挑戰性的學科或高新技術前沿課題進行研究。據統計,幾乎所有研究生都參與了導師的科研項目,大部分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屬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攀登計畫”、“國家973計畫”等資助課題。許多研究生的論文發表在SCI、EI收錄的學術期刊上。
第三,學校通過建立環環相扣、層層把關的質量保證機制,使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社會聲譽日益提升。目前,學校共有30篇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入選論文總數列全國高校第五位,比例居全國之首;45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博士生教育方面,在部分基礎學科培養了若干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取得一批對學校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十餘名在校博士生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論文。
中國科大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堅持“我創新,故我在”的辦學理念,在全國率先出台了多項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舉措。如:在研究生中設立“三助”(助學、助研、助管)崗位,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待遇,吸引有志於獻身科學的優秀人才在國內深造;採取“本科-碩士-博士”、“直博”及“碩-博連讀”等培養方式,保證博士生生源質量;面向國際前沿,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最佳化課程體系;重視創新環境營造,支持研究生開展創新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學術報告會、學術論壇、研究生暑期學校、研究生創新基金評選,設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後備人選資助基金等方式,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最近,在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院按照“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辦學方針,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啟動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顯著提高了研究生生活待遇;推出了近二十項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項目,為研究生參與科研訓練、提高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進行了碩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確立了學術型研究生與套用型研究生分類培養、並存互進的發展思路;在管理體制上圍繞“提高質量”這根主線,構建了校研究生院、學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心兩級管理機制,成立校職業學位教育中心及公共實驗中心;在推進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建立了基於網路的研究生招生系統、報到與離校系統、學籍與獎助系統、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系統、博導電子檔案系統等五大信息化系統。這些創新改革舉措,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性的生態環境。
中國科大專業學位教育工作起步於20世紀九十年代,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和建設,辦學定位逐步明確,培養種類穩步擴展,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在社會影響持續增強,已成為科大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依託校職業學位教育中心,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改革舉措的實施,科大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同全國的兄弟院校相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辦學起點高、教學特色鮮明、社會聲譽良好的知名教育品牌,逐步取得了國內的優勢地位,正在快速地由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品牌過渡。
中國科大在研究生教育發展中繼承和發揚“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傳統,實施科研與教育一體化政策,以“所繫結合”為紐帶,通過與中科院研究所合作招生、聯合培養、互聘導師,共建系科、共同承擔課題等方式,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探索建立科教互動、合作共享的創新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積累了經驗,樹立了典範。據統計,2001年以來,中國科大每年推薦近200名優秀應屆本科生,成為各研究所的推免碩-博連讀研究生,學校每年還接納1000名左右研究所的研究生來校學習學位課程。另外,每年都有100多位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來校給研究生做講座、開設課程。近年來,科大與部分研究所強強聯合,在數學、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核科學等領域共建了若干新興系科和聯合實驗室,共同進行研究生培養。
研究生院發展
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科大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形勢。為實現“到2018年建校60周年前後,把學校建成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成為國家重要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新能力卓越的國際科學研究中心”這一總體建設目標,學校堅持第四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中心任務是提高質量”不動搖,充分發揮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中的引領和先導作用,逐步建立與學校建設目標相一致,有利於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及其運行機制。
幾年來,“985工程”、“211工程”、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建設的實施,給中國科大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學校將繼續抓住“三大工程”建設機遇,認真總結過去,科學謀劃未來,紮實做好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培養質量,為國家輸送更多、更優秀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中國科大應有的貢獻。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批准時間:2007年8月29日)
序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所含二級學科 |
1 | 0701 | 數學 | 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 |
2 | 0702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電漿物理、凝聚態物理、聲學、光學、無線電物理 |
3 | 0703 | 化學 |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4 | 0708 | 地球物理學 | 固體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 |
5 | 0710 | 生物學 | 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態學 |
6 | 0712 | 科學技術史 | 科學技術史 |
7 | 0801 | 力學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 |
8 | 0827 | 核科學與技術 | 核能科學與工程、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核技術及套用、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批准時間:2007年8月29日)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批准時間:2007年11月19日)
序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1081903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212010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學校榮譽
以國際學科前沿為導向,積極培養創新意識人才。學院始終堅持圍繞國家目標、不斷開拓創新的宗旨,積極鼓勵研究生勇於選擇富有挑戰性的學科或高新技術前沿課題進行研究。據統計,幾乎所有研究生都參與了導師的科研項目,大部分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屬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攀登計畫”、“國家973計畫”等資助課題。許多研究生的論文發表在SCI、EI收錄的學術期刊上,尤其是有3位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論文分別發表在世界頂尖級學術刊物《科學》和《自然》上,這在國內極為少見。
2000年,香港“求是”基金會特意在中國科技大學設立了“求是”研究生獎學金,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周光召等親自為獲獎者頒獎。
199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0周年校慶暨中國科大研究生院20周年院慶前夕,江澤民主席欣然為中國科大研究生院題詞:“科教興國,人才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