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數字地震台網

維修中心、數據管理中心組成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數字地震台網.1991 年和1995年又分別增設了拉薩和西安2個數字地震台站.1993—2001年,中美雙方對CDSN 觀測網路從2003年起,中國地震局進行了“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路”項目建設,到2007年底完成了由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區域數字地震台網、火山數字地震台網和流動數字地震台網組成的新一代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系統.

基本建設

中國的數字地震台網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1983年5月中國地震局與美國地質調查局開始規劃設計中美合作的中國數字地震台網(CDSN),到1986年建成了由北京、佘山、牡丹江、海拉爾、烏魯木齊、瓊中、恩施、蘭州、昆明等9 個數位化地震台站,以及CDSN 維修中心、數據管理中心組成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數字地震台網.1991 年和1995年又分別增設了拉薩和西安2個數字地震台站.1993—2001年,中美雙方對CDSN 進行了二期改造,使台網的硬體、軟體系統符合美國地震學聯合研究協會(IRIS)在全球建立的數字地震台網(GSN)的技術規範.目前,CDSN 是GSN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周公威等,1997)。

監測系統

從1996年開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地震局進行了“中國數字地震監測系統”建設.根據台站均勻分布的原則,同時又要保證對於一些重點地區的加密觀測,該監測系統分為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區域數字地震台網和流動數字地震台網3個層次(莊燦濤等,2003),於2000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國家數字地震台網由48個甚寬頻帶台站組成,其中37 個台站全部採用中國自行生產的觀測儀器,改造了由中美合作建設的11個台站,所有台站數據字長均為24 位,記錄的波形數據通過衛星實時傳輸到國家數字地震台網中心;區域數字地震台網由20個台網、267個數字地震台站組成,數據字長為16位,記錄的波形數據實時傳輸當地的區域地震台網中心;流動數字地震台網由100套流動數字地震儀器組成,儀器配置與區域數字地震台網一致.1999—2001年,建設了實時傳輸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數字地震台網.該台網由107個台站組成,數據字長為24位.從2002年起新建成的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區域數字地震台網和首都圈數字地震台網進入了穩定的運行時期,並產出了大量的觀測資料。

觀測網路

從2003年起,中國地震局進行了“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路”項目建設,到2007年底完成了由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區域數字地震台網、火山數字地震台網和流動數字地震台網組成的新一代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