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系的基本特徵
中國是世界上江河湖泊眾多的國家之一。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約有5萬多條,流域面積超過l000平方公里的也有1600多條,天然河道總長40餘萬公里。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達2 800多個,湖泊水面總面積達8萬平方公里。縱橫交錯的河流與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沼澤和綿亘於高山之巔的冰川雪原,共同構成一系列複雜的水系。為發展經濟、建設國防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給軍事行動帶來一定影響。
水系地域分布不均勻
按著河川徑流循環形式,我國河流分為注入海洋的外流河和消失於內陸的內流河兩種類型。兩種類型河流流域之間的界線大體北起滿洲里北部的中蘇邊境,沿大興安嶺西麓南下,經陰山、賀蘭山、烏鞘嶺、積石山、巴顏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而止於我國西端的國境線上。此線以東除鄂爾多斯高原、松嫩平原以及雅魯藏布江南側羊卓雍湖等地區有面積不大的內流區外,其餘均為外流流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64%;此線以西,基本上是內流區, 只有新疆的額爾齊斯河經哈薩克斯坦注入北冰洋,屬於外流區,內流流域占全國總面積的36%。
我國河網密度地區性差異很大
一般地說,外流區大於內流區,總的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在外流區內,秦嶺以南、武陵山----雪峰山以東是我國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河網密度最大,一般在0.5公里/平方公里;秦嶺以北密度小,不超過0.3公里/平方公里;武陵山——雪峰山以西一般在0.3-0.5公里/平方公里。在內流區,河網密度一般在0.1公里/平方公里以下,而且有大面積的無流區。但在山體龐大,山勢較高的地區,如阿爾泰山、天山等地亦可超過0.5公里/平方公里。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這就規定了我國外流河大多是自西向東的流向。外流流域的河流沿著第一階梯邊緣、第二階梯邊緣和長白山、山東丘陵、東南丘陵三大隆起帶的地形坡面,分別流向東面的太平洋、南面的印度洋和北面的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流域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56.7%,占外流流域面積的83.9%。印度洋流域占全國總面積的6.6%。北冰洋流域占全國總面積的0.5%。由此可見,我國外流坷大多是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徵不同
秦嶺—淮河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個重要過渡帶。一般把它以南的河流稱為南方河流,以北的河流稱為北方河流,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徵有很大差別。
南方河流水量豐富,北方河流則水量較小。南方河流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濕潤地區,雨水充沛,年降水量達800-1600毫米,有的地區在2000毫米以上。由於雨水補給充足,所以南方河流水量豐富,徑流量大,支流多;但北方河流,由於廣大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以及大、小興安嶺等地區,年降水量只有400-800毫米,所以水量不豐。據統計,長江宜賓以上的金沙江,年平均徑流量幾乎等於黃河的4倍。就連長度只有570公里的閩江,流量也超過黃河。南方河流比北方河流的徑流資源要豐富得多. 南方河流含沙量和輸沙量較小,而北方河流則較大。南方河流流域內,由於植被發達,覆蓋率較高,這就減少了徑流沖涮力,因而河流的含沙量和輸沙量均較小;而北方河流流域則不然,地表裸露面積大,因而河流含沙量和輸沙量均較大。長江的宜昌站測定每立方米含沙量為l.19公斤,年輸沙量為5.28億噸;而黃河的陝縣站測定每立方米高達37公斤,年輸沙量為39.1億噸。徑流所含的泥沙, 一部分輸入海中,一部分沉在下游的河道內,使河床抬高,如黃河下游發育成“地上河”。所以,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的交通障礙作用要小。但由於河道淤淺,給航運造成困難,雨季又易泛濫成災。
北方河流較南方河流季節性變化明顯
我國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具有夏季水豐富、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規律。但這種季節變化,北方河流較南方河流明顯。南方河流水量豐富,年變化比較和緩,冬季一般不凍,通航不受季節影響。而北方河流有明顯的豐水期、枯水期和結冰期。夏季和夏、秋之交降水量大一些,河水豐富,甚至出現洪水濫。其它季節一般水量很小,出現枯水期,冬季一般都有結冰期。結冰期的長短與緯度成正比。黑龍江流域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封凍期超過180 天,松花江流域在130-150天之間,遼河流域100-130天,灤河、永定河流域70- 130天,海河其他各水系40-80天,淮河流域10-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