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建國會是由一部分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一部分知識分子發起成立的民主黨派。1952年9月,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國民主建國會總會在合肥工商界吸收了幾名會員,主要成員是原民族工商業者,同年11月1日成立民建合肥市分會籌備處。當時會章規定,民建組織發展、吸收的主要對象是工商業資本家和資本家代理人,並適當吸收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國營企業的工作人員,公私合營企業、私營企業的高級職員和其他與工商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根據此規定精神,並結合合肥市的具體情況,市民建籌備處成立前後,分三批發展會員32人。1953年12月,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成立民建合肥市分會,選舉潘鍔漳為主任委員,張東野為副主任委員。1955年10月為了幫助籌建新的地方組織,在安慶市發展會員7人,單獨成立民建安慶支部。1956年4月,合肥市一次發展新會員42人,同年8月,召開第二次會員大會,選舉張東野為主任委員,劉璧城、周錦璋為副主任委員。至年底,又發展會員36人,連同上海市分會轉來的2人,民建合肥市分會本市有會員116人(外有1人病故)。
當時民建會組織有協助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特殊使命。市民建從分會成立之後,就動員全體會員爭做工商界的骨幹分子,以自己對於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認識和帶頭的、模範行為來影響以至帶動大多數資本主義工商業者一同前進。無論是購買愛國公債,還是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實現公私合營,市民建會員都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在市民建會員中,湧現了一大批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先進分子,如劉璧城、劉秉鈞、金孝章、唐南屏、宋在民、何子純等,沒有發現一個民建會員對社會主義改造採取對抗立場的。
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對市民建和工商聯的工作十分關心。1954年,儘管市財政很困難,但市政府還是撥出專款,在淮河路304號為市民建建造了一幢二層辦公樓,系民族形式,古色古香,時稱“八角樓”。1956年10月,市民建主任委員張東野安排為副市長,直接參與政府領導工作。當時市民建在合肥市社會生活的舞台上,是一支非常活躍、令人看好的政治力量。
1957年夏季,一場全國規模的民眾性狂風暴雨般的反右派運動迅猛展開。由於反右派鬥爭的擴大化,造成嚴重的惡果。市民建15名委員,有8名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占市委委員總數的53%。全市116名會員,被劃為右派分子的有29人,占會員總數的25%,打成反革命及其他處理的11人,總共處理42人,占會員總數的34.4%。絕大多數屬於冤假錯案。在這批會員中,不少是會內骨幹分子,為此,反右派運動使市民建元氣大傷,長期處於小心翼翼的狀態,“走路要靠左邊走,說話不離三、六、九。”
在反右派鬥爭告一段落之後,1958年12月,市民建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唐南屏為主任委員,劉璧城、周錦璋為副主任委員。這屆新領導班子成立後,堅持“聽、跟、走”方針,市民建保持了組織穩定達10年之久。雖然後來發生“文化大革命”,市民建組織停止了活動,廣大會員仍以“聽、跟、走”要求自己,檢查自己,指導著自己的言行。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9月4日市民建機關被查封。1968年10月,市民建機關全體人員下放幹校勞動。在運動中有許多民建會員政治受衝擊,精神上受凌辱,肉體上受折磨。在十年浩劫的考驗面前,絕大多數會員沒有辜負中國共產黨和民建組織的教育,經受了這場嚴峻的政治考驗,仍然堅信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動搖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1977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1977)41號檔案精神,成立市民建領導小組,著手恢復民建組織。1978年春,市民建機關恢復辦公,基層支部逐步恢復正常組織生活。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市民建協助有關部門和單位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統戰各項政策,至1980年市民建歷次運動中的冤假錯案平反基本結束,補發了扣發的工資,發還了被查封的財物,發還了凍結的存款,許多會員重新安排了工作,分清了歷史是非,調動了會員本人及其子女的積極性,同時也推動了民建工作。
1980年6月,市民建召開第六次會員大會,與上次會員大會相隔近20年。唐南屏繼任主任委員,劉璧城、周錦璋繼任副主任委員,新增張善瑞為副主任委員。會後,市民建組織廣大會員依照“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為行動綱領,積極地在實踐中探索實現工作著重點轉移的新路子、新途徑,積極開展經濟諮詢和工商專業培訓,多次受到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與此同時,加強民建自身建設擺上了突出的位置。1978年市民建恢復活動時, 僅有77名會員,1980年進出相抵為79人,且嚴重老化,會員的平均年齡為63歲。市民建根據“在工作中發展,發展為了工作”的原則,積極主動做好發展會員工作,發展的重點放在從事工商企業和其他經濟工作的中青年人士,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85―1989年4年間,先後發展會員121人,到1990年底,市民建會員為235人,共分17個支部。本世紀市民建骨幹成員,大多是這個時期發展人會的。到1996年,市民建會員增至270人,新會員無論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性別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1988年2月,在市民建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唐南屏由於年齡和健康原因,主動提出不再擔任七屆委員、主委。新任七屆主委張善瑞帶領新班子,繼續發揮民建特點和優勢,努力推動會員為四化建設服務,積極探索參政議政工作的新路子和諮詢培訓工作的新途徑,贏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信譽,為發揮政黨職能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在1996年市民建召開了第九次代表大會,王世清當選主任委員。本次大會實現了新老交替,完成了政治交接,使民建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市民建九屆、十屆委員會,堅決貫徹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把履行參政黨的職能放在會務工作的首位。圍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組織會員參政議政。態度積極,工作認真,成績顯著,多次受到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同時,大力開展社會服務,擴大民建影響,鼓勵會員立足本職,為現代化建設多做貢獻。在自身組織建設方面,著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加強對外宣傳,以達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之目的。當前的市民建,老會員壯心不已,新會員朝氣蓬勃,一片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景象。總之,經過50年的風雨歷程,市民建已發展成為合肥市建設和發展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相關詞條
-
孫紅旗[安徽省烹飪協會副秘書長]
)裁判長 2017年,獲得中國民主建國會合肥市委員會會員 2017年...熱菜銀獎 2003年,獲得共青團安徽省委員會“全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合肥烹飪做出優異成績,獲得合肥市2003-2004年度“特別貢獻獎...
工作經歷 個人榮譽 -
華東理工
1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主持召開關於學校創建工作的座談會,會上宣布...代表組成的建校籌備小組(後改稱建校委員會),並請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區高校院系調整委員會領導;③有關係科的設定的事宜。8月12日,建校籌備...
歷史沿革 學術研究 辦學規模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 -
華東理工大學
教育部決定創建華東化工學院。1952年8月1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主持...改稱建校委員會),並請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各派一名代表參加,邵家麟、蘇元復為負責人,籌備小組暫在大同大學辦公,受華東區高校院系調整委員會領導...
歷史沿革 學術研究 辦學規模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 -
王敘平
1991年4月加入民建,曾當選六屆安徽省委員會委員、十屆合肥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一屆合肥市政協常委,2008年3月,又在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主席會議上成功當選第九屆中央委員會科教委員會委員。現任安徽...
-
漆姓
,安徽省的金寨縣、霍邱縣、霍山縣、六安市金安區、合肥市、淮南市,北京市...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
羅洪鄉
,江忠源援安徽巡撫,防守廬州(今合肥市),鄒隨同至廬州遷直隸州同知。農曆...
歷史沿革 經濟概況 旅遊資源 地圖世家 鄉村領導 -
鄔盛根
系主任、系工會主席,安徽大學校工會教職委副主任, 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國廣告學專業教育學會理事,民建中央文化創意產業委員會成員,中國優秀廣告作品IAI年鑑獎歷屆學術界評審,中國民主建國會安徽省委七屆委員...
-
沙姓
姓氏起源• 出自神農氏,為炎帝之後。炎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臣夙沙氏,後省改為沙姓。• 出自子姓,是湯王的後裔,以地名為氏。商朝...
姓氏起源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家譜文獻 -
最美退役軍人
留下了一道精彩的航線。3.王貴武,男,1959年3月出生,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委員會主席的中國人,先後榮立海關綜合治稅工作個人二等功,獲評“全國模範...
活動背景 活動歷程 活動目的 活動內容 活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