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武漢市委員會

2000年,郭友中主委領銜主持了《長江中下游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國家科技部和省、市委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報》等媒體專題報導。 2005年,由民盟武漢市委、市交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三家聯合成立課題組,為改善武漢市城市道路交通現狀進行對策研究。 2004年10月,盟市委與武漢市中心醫院開展了“與您共享健康”大型義診、諮詢。

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
中國民主同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影響下,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由主張“團結、民主、抗日”的政團於1941年在重慶組成的,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同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民盟武漢市委會前身系漢口支部,成立於1948年。現有基層工委8個,支部 99 個,總支2個。全市共有盟員2033人。
武漢民盟現有全國人大代表1人,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常委1人,代表6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省政協常委1人,委員4人,市政協副主席1人,常委4人,委員19人。
一、參政議政概況
據統計:十年來,民盟武漢市委共完成各類調研文稿20餘篇,市政協集體提案148件,個人提案347件,其中有5件提案被市政協定為建議案,6篇調研文稿獲市級一等獎,多篇文章在全國、省、市專業刊物上發表,部分提案和調研文稿上升為全國政協提案或受到中央、省、市領導同志批示。
2000年,《建議市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全力解決我市拖欠教師工資問題》,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重視並批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作重要指示。
2000年,郭友中主委領銜主持了《長江中下游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國家科技部和省、市委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報》等媒體專題報導。
2003年,湖北省提出武漢城市經濟圈概念,在楊雲彥主委的主持下,盟市委完成了對武漢周邊100公里範圍內8個城市的調研,形成《武漢城市經濟圈建設若干對策建議》,提出了以武漢為中心,利用集聚擴散效應加快周邊地區發展,形成湖北經濟發展龍頭,最終促進湖北崛起的構想,並轉化為盟中央提交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上的集體提案。
2004年,由胡樹華副主委領銜的《中部區域創新戰略研究》列為國家科技部重點軟課題。以此為契機,盟市委成功承辦了首屆“中部論壇”,如今已升格由民盟中央和湖北省政府主辦。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構想。兩年後的2006年2月,國務院專門討論並出台了《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
2005年,由民盟武漢市委、市交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三家聯合成立課題組,為改善武漢市城市道路交通現狀進行對策研究。一年內完成了12萬的《武漢城市道路交通現狀與對策研究總報告》。《長江日報》用整版的篇幅進行了深入報導。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親自到會認為這種參政議政形式值得肯定和推廣,中共武漢市委書記苗圩對該報告做出了重要批示,認為民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李憲生市長認為民盟的調研“很有深度,很有針對性”,要求交通部門認真採納。
二、社會服務工作概況
民盟武漢市委本著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盡力而為和注重實效的原則,通過提案、信息、扶貧和“三下鄉”等形式,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了一定的工作。
2004年10月,盟市委與武漢市中心醫院開展了“與您共享健康”大型義診、諮詢。中心醫院內、外、呼吸等方面的17位專家參與義診,共接待患者近500名。
2005年3月,盟市委社會服務部與江漢區勞動局、江漢區勞動力市場聯合舉辦“為求職務工人員提供勞動法律義務諮詢服務”活動,受到廣大求職務工人員的熱烈歡迎,特別是受到農民工們的歡迎。
5月,盟市委組織盟內醫生赴新洲區鳳凰鎮舉行“關愛婦女健康”義診活動,為當地的農村婦女進行義診並送去了治療婦科常見病方面的藥品七百餘盒。10月,民盟武漢市委籌集教育資金約四萬餘元,在主委楊雲彥的帶領下來到革命老區紅安縣七里坪中學,為該校送來理光數碼印刷機和惠普雷射印表機等物品。2006年與武漢東方神馬集團合作在我市農村順利招收6名年輕合格騎手,為偏遠農村子弟提供就業培訓機會,在新聞界和農村中產生了巨大反響。
三、自身建設概況
民盟武漢市委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載體,加強民盟基層組織建設和機關建設,逐步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促進工作規範化和科學化運行制度,為有效發揮參政黨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民盟武漢市委認真貫徹盟中央“人才興盟、人才強盟”戰略,在組織發展中始終遵循“德才兼備、界別分工、與中共協商、嚴格程式、入盟教育”原則,堅持“發展為了工作,在工作中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市盟領導成員以及各區工委、總支負責人的感召作用,吸收了大批優秀代表人士,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青年骨幹迅速成長,成為武漢民盟的中堅力量。
根據中共武漢市委組織部和統戰部關於建立“151”人才後備力量的要求,成立了主委親自負責的後備人才推薦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基層推薦、組織審核、領導決策”的程式,將綜合素質好、有參政議政潛能、有組織協調能力、社會影響大的專家學者和業務拔尖能手以及複合型人才作為領導幹部後備人才、專業骨幹後備人才、熱心後備人才。
近年來,武漢市民盟的基層組織結構、人員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為繼續保持基層活力,經與基層黨組織和統戰部門協商,對全市基層組織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通過結構調整,使基層組織分布進一步趨於合理,各級基層組織生活日趨正常化、多樣化、制度化,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工作不斷深入,基層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活力日益增強。
為適應新時期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樹立民盟參政黨形象,民盟武漢市委提出了《關於實施“三好”行動的意見》,按照“形象行動化、行動指標化、指標系列化”要求,吸納內外盟務工作實踐經驗,結合時代要求,精心設計出全面、具體、操作性和指導性較強的 “三好”行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經過主委會和常委會多次討論,於2006年初,率先在12個具有代表性的基層組織啟動了 “三好”行動試點工作,促重點、抓難點,以點帶面開展工作,樹立盟員在本單位敬業、勤業、精業的好形象,樹立各區工委、各基層組織在本地區出主意、想辦法、謀發展的良好社會形象,樹立民盟做好事、做實事的良好社會形象,為推進參政黨自身建設打好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