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機器人的當代“史記”,是一部中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輝煌的創業史,作品通過大量人物回憶和訪談紀實,記述了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和王天然、曲道奎為代表的科技知識分子研發機器人的曲折經歷,披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感人細節。他們以滿滿的家國情懷,心守“科技報國”的信念,用東方智慧衝破國外技術封鎖和禁運;由夾縫求生到征戰市場,從科海角逐到敢與國外強手較量,一路闖關攻堅,劍指巔峰,終將中國機器人打造成大國重器,躍上世界舞台。他們為民族工業贏得了尊嚴,也把“中國製造”推向“中國智造”。
作品目錄
│序曲│
該出場了 / 001
第一章Robot——另一個中國夢 | 第二章我們有了“第一人” | 第三章智慧型博弈場 |
用一種精神奠基 | 跨洋握手 | “863”時代 |
開門弟子 | 訪日受辱 | “心”與“芯” |
“老漂”“小漂”一起漂 | Robot友好走廊 | 探訪美國NASA |
“巨人”是這樣成長的 | “呱呱”落地 | 與世界精彩互動 |
結緣Robot | “腦”與“手” | |
小平見到了“她” | 尋找“長生不老藥” | |
FBI例行調查 |
第四章祖國是“本體” | 第五章生命賦予機器人 | 第六章國字頭的“準生證” |
萊茵河畔的風聲 | CR-01游向太平洋 | “一所兩制” |
家書抵萬金 | 深海角逐 | “藍頂”商人 |
冰心玉壺 | 難咽的苦果 | 夾縫求生 |
科學人的溫度 | “小龍馬”AGV首秀 | 智勝“老法師” |
曲道奎的“道” | 巧手“靈靈”亮相 | 敢問風暴 |
“搶飯碗”風波 | 破繭成蝶 | |
出國淘金 | 時代“幸運兒” | |
父之絕唱 | ||
新松基因 |
第七章大舞台上秀肌肉 | 第八章神奇的“魔變” | 第九章三次驚險跳 |
先讓精神站起來 | 雛鷹離巢 | 連續撞桿 |
誰拜上將軍 | 對手臨門 | 父子衝突 |
路子不能變 | 裂變 | 逆襲上市 |
特種兵 | 大國衛士“金剛神” | 步步驚心 |
不做“產業漢奸” | 同台角力 | 路演風采 |
“洋人”水土不服 | “人”在美囧 | 不忘初心 |
闖灘大上海 | “松松”萌翻天 | “2 N M”戰略布局 |
春風暖雪夜 | 擁抱“人間天堂” |
第十章走進RT“心”時代 | 第十一章劍指 | 第十二章巨人永遠在路上 |
我塑我“心” | 2014:機器人元年 | A001 號:新松專屬區 |
以“心”喚“心” | 2025:十年路線圖 | 中國力挺Robot |
星智匯 | “超人”炫技 | 人機必須共融 |
“大師”對決 | “亮亮”做客中南海 | 冷思維里的熱度 |
新松之新 | 雙馬結盟 | “北京共識” |
工業怎樣4.0 | “TOP 10”第一方陣出發 | |
網際網路怎么“+” |
後記
創作背景
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即通過數位化和智慧型化來提升製造業的水平。相應地,中國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概念,其核心是通過智慧型機器、大數據分析來幫助工人甚至取代人工,實現製造業的全面智慧型化。
2013年,中國以3.7萬台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產銷國。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套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機器人革命”,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
該書的兩位作者王鴻鵬和馬娜,是近年來在報告文學領域頗為活躍的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採用田野調查式的方式,走訪了大量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同時還深入到瀋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等企業,與一線科技工作者進行實地交流、跟蹤採訪,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由此將這一重大題材作品描繪得骨勁肌豐。
作品鑑賞
《中國機器人》以一系列生動豐富的細節記錄了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以蔣新松、王天然、曲道奎為代表的幾代中國科學家前赴後繼致力於機器人研發的創新精神、拼搏精神與獻身精神。
作品既有生動可讀的文學特色,又兼有較強的科普作用和學術價值,既弘揚了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忘我拼搏奮鬥、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也對機器人這一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科技領域進行系統的知識普及,對智慧型製造在戰略層面和科技倫理層面進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其中提出的諸多前沿性觀點引人深思。
作品評價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理論處處長、文學評論家李朝全:這本書是中國作協的重點扶持作品。它描寫了一個即將到來的嶄新時代——工業4.0時代。它是一部時代發展的宣言書,宣揚了在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後,人類終於迎來了智慧型化時代。它亦是一部人類進化記錄書,記載著我們人類從遠古時代走來,從猿人到直立人、現代人再到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新的人類,那就是智慧型人。
國家教育部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國家原“863”計畫“十五”機器人主題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田苗:人的情感以及創造性的智慧型,還有人類的帶有生物和機械特性的機體,從技術角度來講是機器無法達到的,但機器人可以晝夜不斷地學習,甚至不斷地“餵”數據,以達到人類無法達到的學習效果,又是人類所無法企及的。90%的人都在用小數據、小概念、小知識來判斷大數據、大概念,但當需要處理大到一定程度的數據時,人類的方法就行不通了,機器人的應運而生,幫我們解決了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與人、人與社團的關係,逐漸轉變成人與機器、人與媒體的關係。但是,這種關係越緊密,我們就對機器代替人類是否會對社會的形態造成顛覆越擔心,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就是期待《中國機器人》這本書是否可以給出一份清晰的答案。
作者簡介
王鴻鵬 :山東魚台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入伍後任職於空軍航空兵第二十四師。1986年畢業於空軍雷達(現為預警)學院自動化系統工程專業;1997年轉業至濟寧市委宣傳部。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獲獎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國的天空》《壓不彎的脊樑》《神奇的藍天驕子——空軍八一飛行表演大隊改裝紀實》《十三億人樂了——中國醫改新模式》《生命線上的奇蹟》等。
馬 娜 :軍旅女作家。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碩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獲得者、徐遲報告文學優秀獎獲得者、解放軍總後軍事文學獎獲得者。長篇報告文學《滴血的乳汁》入選2013年度十大優秀報告文學排行榜;報告文學《天路上的吐爾庫》入選2014年度十大優秀報告文學排行榜。責輯的《國旗阿瑪拉》獲中宣部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