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謝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所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詩探索》編委會主任。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文學創作和研究。主要論著有《湖岸詩評》《共和國的星光》《文學的綠色革命》《新世紀的太陽》《大轉型——後新時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百年憂患》《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等;主編有《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10卷)、《(百年中國文學經典》(8卷)、《百年中國文學總系》(12卷)等。專著《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
圖書目錄
第一卷 古代近代卷(遠古~1919年)
一、事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事件/案件/活動/運動等)
1.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採集與傳播活動:周代采詩獻詩活動
2.中國散文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先秦戰國時期
3.中國最早的文化專制慘案:秦始皇“焚書坑儒”
4.中國最早的文字獄:楊惲被腰斬案
5.中國第一個文人五言詩創作高潮:東漢建安詩潮
6.中國最早嚴重禍及文學的黨錮之禍:東漢宦官與士大夫之黨爭
7.中國第一次散文革新運動:中唐古文運動
8.中國最早的詩歌革新運動:唐代新樂府運動
9.中國最具欺騙性的一次科舉考試:唐代李林甫主持之“制舉”
10.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詩文革新運動:宋代詩文革新運動
11.中國最早因寫詩涉及時政而罹禍的事件:宋代“烏台詩案”
12.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毀版事件:南宋《江湖集》詩版被劈案
13.中國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字獄:明太祖製造的誅戮士人案
14.中國古代株連人數最多的一宗迫害文人案:明成祖製造的“滅方孝孺十族案”
15.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科場賄賂案:清初丁酉科場案
16.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文化洗劫事件:清乾隆帝製造的禁毀書籍和文字獄案
17.中國近代最大的文物被盜外流事件:近代敦煌莫高窟藏經被盜外流案
二、作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理論家/教育家等)
18.中國第一個知名的女詩人:許穆夫人
19.中國第一個文化偉人:孔丘
20.中國第一個著名的無神論哲學家:李耳
21.中國第一個著名的平民思想家:墨翟
22.中國第一個浪漫主義散文大師:莊周
23.中國第一個豪放派散文作家:孟軻
24.中國首開駢儷之風的散文作家:荀況
25.中國第一個提出重質輕文主張的學者:韓非
26.中國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27.中國首開悲秋感懷風氣的詩人:宋玉
28.中國第一個政論文高手:賈誼
29.中國成就最高的賦體文學作家:司馬相如
30.中國最早提出“大一統”集權專制主張的作家:董仲舒
31.中國第一個偉大的史學家兼散文家:司馬遷
32.中國最早反對華而不實文風的作家:王充
33.中國第一個詩文兼擅而開一代詩文風氣的作家:曹操
34.中國第一個博學多才的女詩人:蔡琰
35.中國第一個著名的五言詩高手:曹植
36.中國首創以組詩表現內心複雜情懷的詩人:阮籍
37.中國第一個因與統治者不合作而被殺的著名文人:嵇康
38.中國古代最貪杯嗜酒的作家:劉伶
39.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玄言詩作者:孫綽和許詢
40.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41.中國最早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謝靈運
42.中國最早確立文人七言詩體的詩人:鮑照
43.中國最早的宮體詩人:蕭綱
44.中國最負盛名的第一部文學總集主編:蕭統
45.中國最早將南北文風融為一體的作家:庾信
46.中國最荒淫殘暴的皇帝詩人:楊廣
47.中國最早規範格律詩形式的兩位詩人:沈佺期和宋之問
48.中國首創通俗詩派風氣的詩人:王梵志
49.中國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作家:李世民
50.中國成就最高的七絕詩人:王昌齡
51.中國第一個外僑詩人:晁衡
52.中國第一個自覺將詩畫意境融為一體的著名詩人:王維
53.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位邊塞詩人:高適和岑參
54.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55.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56.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兩位苦吟詩人:孟郊和賈島
57.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散文作家:韓愈
58.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諷諭詩人:白居易
59.中國古代被貶官時間最長的詩人:劉禹錫
60.中國第一個著名的遊記文學作家:柳宗元
61.中國古代寫作神仙鬼魅詩歌最多的詩人:李賀
62.中國古代寫作《無題》詩最多的詩人:李商隱
63.中國文人詞的第一個奠基者:溫庭筠
64.中國第一個著名的樂伎詩人:薛濤
65.中國最擅於表現多愁善感情懷的帝王詞人:李煜
66.中國古代最愛吟詠梅花的著名詩人:林逋
67.中國古代仕途最暢達的詞人:晏殊
68.中國最著名的“浪子詞人”:柳永
69.中國第一個以道德文章並稱的著名作家:歐陽修
70.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通才作家:蘇軾
71.中國成就最高的婉約詞作家:周邦彥
72.中國成就最高的女詞人:李清照
73.中國成就最高的田園詩人:范成大
74.中國現存詩作最多的愛國詩人:陸游
75.中國成就最高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
76.中國最典型的清客詞人:姜夔
77.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少數民族女詩人:蕭觀音
78.中國最著名的“曲狀元”:馬致遠
79.中國第一個偉大的戲劇家:關漢卿
80.中國最著名的浪漫主義戲劇家:湯顯祖
81.中國古代年壽最短的英雄詩人:夏完淳
82.中國現存詞作最多的作家:陳維崧
83.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家:曹雪芹
84.中國寫詩最多的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
85.中國首開近代文學之風的作家:龔自珍
86.中國近代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黃遵憲
87.中國近代最有影響的作家:梁啓超
88.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台灣籍詩人:丘逢甲
89.中國近代首開報章文體風氣的作者:王韜
90.中國近代最著名的革命女詩人:秋瑾
三、作品(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開山之作/扛鼎之作/爭議之作等)
(一)詩歌(詩歌/辭賦/詞曲)
91.中國最早反映狩獵生活的詩歌:《彈歌》
92.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93.中國最早的愛情詩:《關雎》
94.中國最早的閨怨詩:《伯兮》
95.中國最早的棄婦詩名篇:《氓》
96.中國最早全面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農事詩:《七月》
97.中國最早的民族史詩:《生民》
98.中國最早反映士兵征戰生活的詩歌名篇:《採薇》
99.中國最早以賦命名的文學作品:《賦篇》
100.中國最早的彈詞:《成相》
101.中國最早的長篇自傳體抒情詩:《離騷》
102.中國最早的詠物述志詩:《橘頌》
103.中國最早祭祀為國捐軀將士的詩歌:《國殤》
104.中國最早探索宇宙奧秘的詩歌:《天問》
105.中國第一部富有地域特色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
106.中國最早表現懷才不遇的牢騷之賦:《吊屈原賦》
107.中國最早的形式完整的漢賦:《七發》
108.中國最著名的漢大賦代表作:《天子遊獵賦》
109.中國最早的宮怨之作:《長門賦》
110.中國最早的詠物賦名篇:《洞簫賦》
111.中國最早涉及隱士生活的賦:《招隱士》
112.中國最早的文人五言詩:《詠史》
113.中國最早的七言詩:《四愁詩》
114.中國最早表現歸田生活的抒情賦:《歸田賦》
115.中國最早以罵著稱的抒情小賦:《刺世疾邪賦》
116.中國最早表現婦女挑戰封建權貴淫威的詩歌:《陌上桑》
117.中國最早直面表現貧民被迫奮起參加反抗鬥爭的詩歌:《東門行》
118.中國古代篇幅最長的樂府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119.中國最早控訴不合理兵役制度的詩歌:《十五從軍征》
120.中國最早的文人五言詩代表作:《古詩十九首》
121.中國最早的山水詩:《觀滄海》
122.中國第一篇登臨抒情賦:《登樓賦》
123.中國最著名的出師奏疏:《出師表》
124.中國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詩:《燕歌行》二首
125.中國最早的文人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詩:《悲憤詩》
126.中國古代以構思成詩最快而著稱的詩歌名篇:《七步詩》
127.中國最早表現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抒情長詩:《贈白馬王彪》
128.中國古代最富浪漫色彩的抒情賦:《洛神賦》
129.中國最早表現修築長城苦役的詩歌:《飲馬長城窟行》
130.中國最早影響最大的詠懷組詩:《詠懷詩》八十二首
131.中國最早的悼亡組詩:《悼亡詩》三首
132.中國最早借詠史以詠懷的組詩:《詠史》八首
133.中國最早借遊仙以詠懷的組詩:《遊仙詩》十四首
134.中國最早表現田園生活的詩歌:《歸園田居》五首
135.中國最早表現烏托邦理想的名作:《桃花源詩並記》
136.中國最早的邊塞詩:《代出自薊北門行》
137.中國最早感嘆興亡變化的弔古抒情賦:《蕪城賦》
138.中國最早的詠月抒情賦:《月賦》
139.中國最早集中訴說人間離別之苦的辭賦名作:《別賦》
140.中國最早專選婦女題材的詩歌總集:《玉台新詠》
141.中國流傳最早的長篇民間情歌:《西洲曲》
142.中國最早表現遊牧生活的詩歌:《敕勒歌》
143.中國最早歌頌女性從軍的長篇敘事民歌:《木蘭詩》
144.中國最著名的被後世稱為“亡國之音”的詩作:《玉樹後庭花》
145.中國最早的帶自傳色彩的駢體賦:《哀江南賦》
146.中國最早的五律名作:《野望》
147.中國最早慨嘆生不逢時的詩歌力作:《登幽州台歌》
148.中國最早的七律名作:《古意》
149.中國古代最富盛世色彩的閨怨詩:《春江花月夜》
150.中國最早反映商人婦愛情生活的詩歌:《長干行》
151.中國最具浪漫主義特色的七言古詩:《蜀道難》
152.中國最早反映縴夫生活的詩歌名作:《丁都護歌》
153.中國最早反映冶煉工生活的詩歌:《秋浦歌》之十四
154.中國最早悲悼國際友人的詩歌:《哭晁卿衡》
155.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兩首擬古紀行詩:《詠懷》《北征》
156.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秋興七律組詩:《秋興》八首
157.中國古代知名度最高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
158.中國最早表現慈母遊子離別之情的詩歌:《遊子吟》
159.中國最早表現登月理想情懷的詩作:《夢天》
160.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表現帝妃愛情悲劇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161.中國最早正面反映農民起義的長詩:《秦婦吟》
162.中國最早的民間詞總集:《雲謠集雜曲子》
163.中國最早的文人詞總集:《花間集》
164.中國最早的文人邊塞詞名作:《漁家傲·秋思》
165.中國最早反映都市繁華生活的詞作:《望海潮·東南形勝》
166.中國最早表現羈旅行役的詞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167.中國最早直接表現男子別情的詞作:《雨霖鈴·寒蟬淒切》
168.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懷古詞名作:《桂枝香·金陵懷古》
169.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70.中國最早表現農村生活情調的組詞:《浣溪沙》五首
171.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豪放詞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172.中國立意最高遠豁達的愛情詞:《鵲橋仙·纖雲弄巧》
173.中國古代最富愛國激烈情懷的壯詞:《滿江紅·怒髮衝冠》
174.中國古代最傷時感人的重陽詞:《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175.中國古代最善於運用漢語雙聲疊韻的詞作:《聲聲慢·尋尋覓覓》
176.中國古代最富愛國情懷的遺囑詩:《示兒》
177.中國古代最深切表現對愛情悲劇痛悔之情的詞作:《釵頭鳳·紅酥手》
178.中國古代最受推崇的兩首詠梅詞:《暗香》《疏影》
179.中國最早表現個人愛情經歷的詞作:《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180.中國古代最鮮明表現捨生取義精神的誓言詩:《過零丁洋》
181.中國古代最集中表現浩然正氣的詩作:《正氣歌》
182.中國流傳最廣的近體詩選本:《千家詩》
183.中國最早的通代詞總集:《草堂詩餘》
184.中國最早的散曲總集:《陽春白雪》
185.中國最能表現藝術家個性特色的自傳體套曲:《南呂·一枝花套·不伏老》
186.中國最早表現悲秋情懷的散曲小令:《天淨沙·秋思》
187.中國藝術成就最高的套曲:《雙調·夜行船套·秋思》
188.中國最辛辣嘲諷皇帝作派的套曲:《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189.中國最早的諷刺宦官的散曲:《朝天子·詠喇叭》
190.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詠物詩選集:《佩文齋詠物詩選》
191.中國流傳最廣的詩歌選本:《唐詩三百首》
192.中國規模最大的斷代詩歌總集:《全唐詩》
193.中國收錄數量最多的古謠諺總集:《古謠諺》
194.中國最早反映人民抗擊外國軍事侵略的詩歌傑作:《三元里》
195.中國最早抒寫現代化事物表現離別之情的組詩傑作:《今別離》四首
196.中國最早的“迴文詩”名作:《璇璣圖詩》
197.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迴文詩總集:《回文類聚》
198.中國最早的“打油詩”:《雪》
199.中國最早的“數字詩”:《數名詩》
200.中國最早的“生肖詩”:《十二屬詩》
201.中國最早的“寶塔詩”:《一三五七九言詩》
202.中國最早的“藏頭詩”:《游紫霄宮》
……
四、理論(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理論/論著/流派/社團等)
五、媒體(具體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媒體/機構等)
六、軼聞(具有某種借鑑意義或特殊影響的軼聞/故事等)
第二卷 現代卷(1919年~1949年)
一、事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事件/案件/活動/運動等)
二、作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理論家/教育家等)
三、作品(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開山之作/扛鼎之作/爭議之作等)
四、理論(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理論/論著/流派/社團等)
五、媒體(具體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媒體/機構等)
六、軼聞(具有某種借鑑意義或特殊影響的軼聞/故事等)
第三卷 當代卷(1949年~2005年)
一、事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事件/案件/活動/運動等)
二、作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理論家/教育家等)
三、作品(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開山之作/扛鼎之作/爭議之作等)
四、理論(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理論/論著/流派/社團等)
五、媒體(具體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媒體/機構等)
六、軼聞(具有某種借鑑意義或特殊影響的軼聞/故事等)
文摘
第一卷 古代近代卷(遠古~1919年)
一、事件(具有某種開創意義或特殊影響的事件/案件/活動/運動等)
1.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採集與傳播活動:周代采詩獻詩活動
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採集與傳播活動,是產生於周代的采詩和獻詩活動。
中國古代最早的文學作品是原始先民們口頭創作的歌謠和神話。這些作品只能靠口耳相傳,沒有人有意蒐集,更不可能有文字記載。隨著文字的出現和國家機器的逐步完善,統治者出於宴享和了解社會情況的需要,開始重視對詩歌的採集工作,這就產生了周代的采詩、獻詩活動。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誕生,就與這一活動有著極大的關係。這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採集和整理活動,對於詩歌的傳播和保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於《詩經》的編輯情況,並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故對其組織機構、採集方式、編選情況,均不得而知。
漢代學者有采詩的說法。班固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漢書·食貨志》)何休說:“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解詁》)按此說法,西周時已有采詩制度,所謂“行人”,可能就是那些“官衣食之”的男女老者,也有人認為是專職官員。他們蒐集之後,逐級提交,然後“聞於天子”。對於此說,後世學者曾經有過懷疑,但也未能斷定此說完全出於臆測。《詩經》三百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齊的四言詩;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廣,以十五“國風”而言,就占有今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不經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採集和整理,像《詩經》這樣體系完整、內容豐富的詩歌總集的出現,恐怕是不可能的。《詩經》中的“國風”和“小雅”的部分詩歌,當是周王朝經過諸侯各國的協助,進行採集,然後命樂師整理、編纂而成的。
西周開始,還有獻詩活動。《國語·周語上》的《召公諫厲王弭謗》說:“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據此可大概知道,當時確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收集各方信息的制度,其中就包括“公卿至於列士獻詩”。《詩經》中的《雅》《頌》之大部分作品,可能均出自這些“公卿”以及“列士”之手。
采詩、獻詩活動的目的是所謂“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藝文志》)。即是說,統治階級採集詩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娛樂外,主要是為了了解民情,考察其政治效果,以便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然而,統治者出於功利目的而推行的采詩、獻詩活動,卻把當時民間和文人們的詩歌創作蒐集起來,加工整理,人樂演唱,使之不但保存下來,而且傳播開來。
中國古代的采詩、獻詩活動為後世保存了可貴的文學作品,對後世文學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中國散文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先秦戰國時期
中國散文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是戰國時期,其特徵是“百家爭鳴”。
周室東遷,奴隸制發生動搖。春秋時期,王綱解紐,禮崩樂壞,社會開始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歷史轉變。以孔子為代表的私家講學的出現,推動了思想學術的發展。戰國時期,七雄爭霸,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各諸侯國競相走上改革之路。周天子權威的喪失,多政治中心的並存,為不同學說的自由發展提供了可能。
在新興地主階級逐漸取代奴隸主貴族階級這一社會大變革時代,一個新興的“士”階層勃然崛起。士的來源很複雜,有新興地主,有沒落貴族,也有脫離生產走向城市的自耕農。他們屬於中間階層,在統治階級的最下層,與人民民眾比較接近。他們地位雖低,卻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他們中間有的是通曉文天、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傑出人才。他們在學術流派上分別表現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農家、縱橫家等。
春秋以來,特別是戰國末年,各路諸侯出於壯大實力的需要,無不爭相養士。“自謀夫說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莫不賓禮。”(蘇軾《東坡志林·論古》)當時的諸侯,如魏文侯、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等,無不札賢下士,延攬各種人才。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公子和秦丞相呂不韋,都以能養士著稱。當時,士這個階層最為活躍,其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孟軻、苟卿,墨家的墨翟、宋鈃,法家的商鞅、申不害,農家的許行、陳相,縱橫家蘇秦、張儀等,都是在這一社會變革中先後以學者或政論家的面貌出現於政治舞台的。“諸侯異政,百家異說。”(《苟子·非十二子》)他們出身不同,立場不同,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從各自的階級或階層的利益出發,提出各種不同的要求和主張,各張一幟,各持一說,或開館講學,或著書立說,放言爭辯,形成了處士橫議、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推動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大好形勢。特別是散文,作為記事和進行論爭的有效工具,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治、軍事、外交活動的需要,一改《尚書》《春秋》過於簡略的舊貌,發生了質的飛躍,產生了以《國語》《左傳》《戰國策》為代表的歷史散文和以《莊子》《孟子》《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諸子散文。這些著述內容不同,風格各異,但多為發憤之作,放誕直言,無所忌諱;又都精於比興,巧於取象,其文不但自然、直率,而且生動、形象,充分體現了由思想解放而引起的文章解放。
諸子蜂起和“百家爭鳴”開創了中國散文發展的新紀元。這是中國散文的一個光輝起點和第一個黃金時期。其豐碩成果為後世散文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提供了極為可貴的借鑑。
3.中國最早的文化專制慘案:秦始皇“焚書坑儒”
中國最早的文化專制慘案,當數秦始皇所製造的“焚書坑儒”。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帝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築長城,修馳道,頒令車同軌、書同文,劃一度量衡,統一曆法、政令,在政治經濟上實行高度的專制統治。同時,他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實行極端的文化專制政策,製造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化專制慘案“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其實是兩起性質相同,但起因、時間、對象各有不同的大事件。據史載,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秦王朝在鹹陽宮大擺酒宴,有博士七十人為秦始皇祝壽。僕射周青臣大拍秦始皇的馬屁,說什麼“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書呆子型的博士淳于越聽了,指斥其為面諛,大唱“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的儒家老調。還有一些人說了一些對時政不滿的話。丞相李斯對此大為不滿,認為“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為了打壓反秦言論,鉗制輿論,李斯向秦始皇建議:“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於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人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史記·秦始皇本紀》)這個提案,正中秦始皇下懷。於是,當即通令全國,把非博士官所職之《詩》《書》、百家語,盡皆燒之。此為“焚書”事件。
“焚書”次年,秦始皇因羨慕長生不死的“真人”,指派侯生、盧生等方士四處尋求長生不死的“靈芝仙藥”。可是,天下哪有什麼長生不死的靈芝仙藥呢?這兩方士實在無法交差,就悄悄“亡去”(逃跑)了。“始皇聞亡,乃大怒日:‘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史記·秦始皇本紀》)此為“坑儒”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