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遺產詞典

該詞典收錄了從1961年至今國務院公布的235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0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187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及國務院首批公布的10大類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詞典圖文並茂,配有81幅彩版、300餘幅隨文插圖和31幅文化遺產分布省區地圖,是一部簡明扼要、內容豐富的中國文化遺產工具書。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詞典

該詞典收錄了從1961年至今國務院公布的235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0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187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及國務院首批公布的10大類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詞典圖文並茂,配有81幅彩版、300余幅隨文插圖和31幅文化遺產分布省區地圖,是一部簡明扼要、內容豐富的中國文化遺產工具書。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遺產詞典》編寫過程中根據國務院、國家文物局、新華社發布的中國文化遺產相關信息,參考了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中國文物報社主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成就通覽》,並得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首都圖書館等單位同志的支持和幫助,在此特表深深的謝意。本詞典詞條釋文的編寫中,對一些文化遺產的學術價值的評論,迄今尚無共識的只作客觀介紹,而文字力求簡明扼要,內容準確,言之有物。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表

正文

附錄

附表一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附表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

附表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二批)

附表四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

附表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

附表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

附表七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

附表八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附表九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附表十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附表十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詞目筆畫索引

序言

一部展示中國文化遺產概貌的工具書《中國文化遺產詞典》即將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在古代中國,經緯天地日“文”,改易造就日“化”,合成“文化”一詞,其含義為“文治教化”,賦有“人文”之意。在現代,“文化”一般是指“人類社會實踐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辭海》)。考古學界依據出土文物所揭示的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程度劃分文化類型和文化期,賦予“文化”以更為具體的含義。似乎可以這樣來定義“文化遺產”:它是史前以及文明時期人類的社會實踐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中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存。概言之,它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寶貴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也是全人類的珍貴遺產。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源遠流長,連綿不斷,堪稱世界之最。自古以來,勤勞、勇敢、智慧的中華各族人民創造傳承的文化遺產豐富多彩,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具有數量巨大,類型齊全,歷史傳承連續性強,地域特色鮮明等特點。其中,國務院自1961年3月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迄今為止共公布了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不可移動文物和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在這部詞典中均已全部收錄。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石窟寺石刻及其他重要文物單位,總計2351處,它們是本詞典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

1985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我國正式簽署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有北京故宮、長城、頤和園、天壇等37處遺產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在本詞典中作為有關省區的首選詞條人選。

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許多是屬於“中國之最”甚至“世界之最”的頂尖文物景觀。如:“萬里長城”,各時代長城累計總長5萬公里以上,僅現存較好的明長城即達70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軍事防禦城牆;“天壇”占地273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北京故宮”占地72.4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900餘間,是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頤和園”占地290萬平方米,有殿閣3000餘間,珍藏文物近4萬件,是世界上園林造景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苑;“十三陵”共葬有明代13代帝王及23位皇后,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皇陵;“周口店遺址”發現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的大量化石、石器和用火遺蹟,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存最豐富的文化遺址;承德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宮牆長達10公里,是世界上占地最廣的皇家宮苑;四川“都江堰”始建於公元前256一前251年,是我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建築;拉薩“布達拉宮”佛教聖地海拔3。700多米,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建築;甘肅“敦煌莫高窟”現存始建於十六國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文摘

1中國文化遺產詞典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村)

承德[Chengde]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批號I-2。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古代屬幽燕之地,清代為直隸承德府。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在承德建設避暑山莊,並相繼建造了外八廟寺廟群,成為我國北方一處著名的皇家宮苑寺廟古建築薈萃之地,有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巡行塞上的行宮以及八旗軍駐防機構等,成為清政府處理朝政、接待蒙新藏邊疆民族上層王公貴族的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現存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木蘭圍場、古長城等大量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蹟。承德風物特產有山杏仁、中成藥等,還有相傳當年康熙帝御膳菜點鮮花玫瑰餅。

保定[Baoding]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批號Ⅱ一2。位於河北省中部。西周屬燕,至戰國中期為燕國地,北魏時建縣,唐至明為州、路、府治,宋置保州,元置保定路。清為直隸省省會。今舊城始建於宋,明增築。保定是歷代京畿重鎮,又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宋始設州學,清末民初為北京的文化輔助城市。有古蓮花池書院、慈禧行宮、直隸總督署、大慈閣等古蹟文物,以及保定師範學校、協生印書局、冉莊地道戰遺址等革命紀念地。保定風物特產有槐茂醬菜、健身球等。

正定[Zhengding]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批號Ⅲ一l。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北。春秋時為鮮虞國都,戰國為中山國東垣邑,秦置縣,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置真定國治於此。西晉至清末為郡、州、府、路、縣治所。清雍正元年(1723年),真定更名正定。城垣始建於北周,明改建磚城,城牆基本完整。有隋至宋代隆興寺(大佛寺)、東魏開元寺鐘樓、唐凌霄塔等文物古蹟及近年仿建《紅樓夢》中榮國府和寧榮街的仿古建築群。民間舞蹈落子和秧歌戲早在清代即為民眾喜聞樂見。農曆五月十七城隍廟會遠近馳名。風味名吃有滷雞、扒糕等。

邯鄲(Handan]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批號Ⅲ_2。位於河北省南端。興建於殷商後期,戰國為趙國都城,歷八代國君共158年。秦為邯鄲郡首府,西漢時成為全國第三大都會,魏晉至民國為縣城,擁有春秋戰國時期的趙邯鄲故城、南北朝時期的響堂山石窟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趙王城舊址東北方的叢台、靈台以及市北郊的黃粱夢呂祖殿和盧生殿等古蹟名勝。風物特產有產於古磁州彭城一帶的邯鄲陶瓷,古老的武安儺戲已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引用信息]:卓越亞馬遜:《中國文化遺產詞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