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浙江溫州市泰順縣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浙江溫州市泰順縣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位於泰順縣九峰鄉白柯灣村,於2001年6月開始動工修建,2002年落成。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200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是一處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位於泰順縣九峰鄉白柯灣村。於2001年6月開始動工修建,2002年落成。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200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九峰鄉白柯灣村是浙閩臨時省委成立舊址,1935年,劉英、粟裕率領紅軍挺進師在這裡開闢了浙南革命根據地,譜寫了輝煌的革命詩篇。

歷史背景

俯瞰泰順白柯灣俯瞰泰順白柯灣
1935年2月初,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江西省橫峯縣組建。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劉英、粟裕的領導下挺進閩浙邊,與葉飛領導的閩東獨立師一部在泰順九峰鄉白柯灣會師。之後,立足泰順東部山區,並於同年11月7日,在白柯灣成立了閩浙邊臨時省委,統一領導閩浙邊區的革命鬥爭活動。在閩東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創建了以泰順、福鼎、蒼南、文成等縣為中心的浙南革命根據地,並在此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跡。
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劉英、栗裕的領導下挺進閩浙邊,並與葉飛領導的閩東獨立師一部分會合。11月7日在白柯灣村的一座小宮廟裡召開第二次聯席會議,正式宣布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省軍區成立。劉英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粟裕任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葉飛任宣傳部長兼中共省委書記。從1935年到1949年5月泰順全境解放,白柯灣這塊英雄的革命聖地,留下了長達14年之久的革命鬥爭歷史。許多平凡而偉大的無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泰順的青山綠水間與反動派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為奪取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歷史故事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泰順九峰白柯灣小宮廟)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泰順九峰白柯灣小宮廟)
反“圍剿”鬥爭。1936年冬,國民黨當局在浙贛鐵路以南、甌江流域和浙閩邊境等地,部署正規軍和地方部隊10萬餘人,對紅軍進行“圍剿”。為了對付敵人的“圍剿”,1937年1月底,紅軍挺進師在泰順縣峰文村重建紅十九師,紅十九師下設三個團和一個師直屬教導隊。紅十九師組建後的第六天,敵人就向峰文發起進攻。峰文戰鬥是紅軍挺進師在閩浙邊與敵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紅軍挺進師和新編紅十九師投入兵力1100多人,國民黨軍有浙保第二團、第三團和八十師的一個團共3000多人。當年蘇聯《紅星報》曾報導過峰文大戰的訊息。
2月8日,為了避免和占優勢兵力的國民黨軍隊硬碰,劉英、粟裕決定將部隊分幾路撤離,主力由粟裕率領,暫時到泰順中部山區游擊,劉英率省委機關人員、省委教導隊和紅十九師的部分戰士轉移到平陽南部一帶活動。
2月19日,省委機關及教導隊100多名戰士轉移到平陽縣玉蒼山增甌(今屬蒼南縣)休整。第二天上午與國民黨軍十九師遭遇。打仗一整天,紅軍被趕來增援的敵軍包圍在一座孤山上。劉英率部突圍時,又遇敵人伏擊,紅軍十九師師長羅連生中彈負傷,被俘叛變。省委教導隊戰士保衛省委機關領導,戰鬥至天黑,終於衝出敵人包圍圈。輾轉幾天后,重返泰順縣峰文鄉董家坪村。
這次戰鬥後,紅十九師的番號消失。羅連生的叛變,使敵人查明臨時省委和省軍區及挺進師的主要負責人都在泰順山區,紅軍的實力完全暴露。因此,國民黨第十九師、獨立第九旅、浙保第二團第三團第四團和八十師及閩保第四團第六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蜂擁而來,企圖一舉將紅軍挺進師合圍聚殲在泰順、福鼎、平陽三縣交界地區,形勢十分嚴峻。
為了跳出敵人的包圍圈,2月下旬,劉英在泰順縣松洋鄉天門下村牛童往的一座茅草屋裡,召開省委緊急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採取與敵人相向而進、易地而戰的打法,將部隊“化整為零”,轉到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打游擊,或到敵人不大注意的地方隱蔽起來。牛童往會議過後,劉英帶領省委機關教導團短槍隊撤離泰順,幾經周折,於3月28日夜,急行軍抵達瑞安,渡過飛雲江,跳出重圍。粟裕率領部隊前往泰順盧梨村,與敵人展開捉迷藏似的周旋。當發現漫山遍野都是國民黨軍、反共義勇隊、壯丁隊,粟裕毅然率部北撤,突破國民黨軍隊數道封鎖線,回到龍泉以北的原浙西南根據地。
挺進師突圍離開泰順後,中共瑞平泰縣委和泰順縣委的幹部仍就地堅持鬥爭。地方武裝力量頂著巨大的壓力,與敵展開殊死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敵兵占領了泰順各大村莊,修築碉堡280餘座。同時,實行移民並村政策,反覆進行“清鄉”,並配合搜山、燒山等做法。國民黨當局還公布了所謂“十殺無赦”的條令,施行“連坐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