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習科學研究會

中國學習科學研究會為組織研究學習科學的全國民眾性社會團體,是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管理的二級學會。

性質

中國學習科學研究會是組織研究學習科學的全國民眾性社會團體,是隸屬於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的二級學會。

籌建工作經過

20世紀中期,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知識、信息爆炸式的發展,作為聯繫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人類重要活動——學習,愈來愈凸現出它的重要作用。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已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本領,成為資訊時代每個人的迫切需要。因此,70年代以來,各國很多有識之士都不約而同地把研究目標集中到了“學習”問題的研究上。
中國歷史悠久,在我國文化教育寶庫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璀璨奪目的學習思想,這是學習科學生長的肥沃土壤。學習科學之所以能夠首先在中國大地上誕生,是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的。學習科學研究興起於本世紀70年代末期的中國,文革10年動亂之後,百廢待興,我國一批有識之士,強烈的感到資訊時代“學習”的重要性。他們分別從各自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學習科學的構想,在有關報刊上展開了討論。有的人在論著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如徐惟誠、王通訊、張笛梅、林明榕謝德民等同志。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如葉忠海、鍾祖榮等人提出了建立“自學學”、“學習方法學”、“讀書學”等相關學科的構想。與理論研究並駕齊驅的是實踐的探索。1979年10月,河南平頂山市心理學會的同志們首開先河,在中學開展了“中學生學習心理教育”教學實驗,隨後北京八中、哈爾濱九中、福建龍巖一中、上海黃埔區、武漢橋口區等學校和地區先後開設了學法指導課。一些高等院校也開設了學習指導課程,如上海農學院梅松齡開設的“治學方法論”、山西大學林明榕開設的“大學生學習方法課”、西安交大林毓琦開設的“大學學習導論”等。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在各地中、國小和高等院校開設學法指導課的基礎上,一批探討學習理論和學習方法的書籍與教材也相繼問世,主要有徐惟誠的《祝你學習好》、馮忠良的《學習心理學》、燕國材的《智力與學習》、張笛梅的《怎樣科學地學習》、王燕生的《學習方法縱橫談》、林明榕的《大學生學習方法》、葉瑞祥的《學習原理與方法》、林毓琦的《大學學習論》、梅松齡的《青年治學方法論》等。
在國人自發地研究“學習”問題的形勢推動下,1986年9月,由山西大學林明榕,華東理工學院馬千里,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宋琨度等同志發起,在南京召開了一個小型的學習科學學術討論會,就學習科學的有關理論和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並在會上成立了“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籌備組”,這是國內第一個研究學習科學學術組織的雛形。會後,經過籌備組的宣傳、聯絡和組織,1987年6月“全國第一屆學習科學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市鼓樓飯店召開了。這是我國學習科學史上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這次會議完成了三項工作:①來自國內24個省、市、自治區的126名代表匯聚一堂,第一次就學習科學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②舉辦了第一期學習科學理論講習班,培養了第一批學習科學研究骨幹分子;③成立了“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籌委會”(後因形勢發展需要改名為“中國學習科學學會籌委會”)。這次會議發出了向學習科學進軍的動員令,拉開了國內研究學習科學的序幕,標誌著學習科學研究已由自發的、分散的研究走上了自覺的、有組織的研究階段。南京會議之後,12年來,在全國籌委會的領導下,在眾多學習科學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學術活動蓬勃發展,各級學術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12年中,全國籌委會共召開了四次全國性的綜合學術討論會[南京會議(1987.6)、成都會議(1988.10)、黃山會議(1991.10)、北京會議(1995.8)]和“全國首屆學習(學法)指導與教育改革學術討論會”、“全國中等學校學生心理與創造力開發現場實驗交流會”、“全國中國小校長辦學育人會議”等專題討論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四屆學習科學學術討論會暨八五課題結題會”,這次會議得到了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的熱情關懷和支持。徐惟誠同志親自到會作了題為“學習科學是一項大有希望的事業”的報告。柳斌同志百忙之中接見籌委會負責人,對全國學會的工作作了十分重要的指示。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分別在“新聞聯播”和“晚間新聞”節目中報導了這次會議,《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了這次會議召開的訊息,在國內影響很大,極大地鼓舞了學習科學研究者。
此外,籌委會還召開了六次籌委會工作會議,研究制訂了各個時期的工作計畫,卓有成效地領導了全國的學術活動和學會工作。
南京會議之後,籌委會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成立正式學會。1989年初,籌委會向國家教委遞交了“關於成立中國學習科學學會的申請報告”。當時國家教委十分重視此事,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親自過問,並在報告上作了批示:“可積極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先做出一些實際成績來,暫緩建立學會組織。”柳斌同志的批示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籌委會根據指示精神認真抓了學會的學術建設工作,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995年4月,在石家莊召開的籌委會第四次工作會議上,與會同志認為成立學會的條件已基本成熟,決定再向國家教委提出申請報告。由於當時有關部門對申報國家一級學會的條件要求很嚴,基本上不予辦理,此事被擱置了下來。1996年4月在籌委會第五次工作會議期間,又研究了學會成立之事,當時與會同志們考慮,如果一級學會暫時難批,我們不能硬等待,可以先申請加入中國教育學會或中國高教學會,早日取得合法地位,有利於開展學術活動。嗣後,經過聯繫,中國高教學會有關領導表示願意接納我們學會。於是籌委會於1997年4月又向國家教委遞交了一份“關於成立中國高教學會學習科學學會的申請報告”,經國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同意後,上交中國高教學會秘書處,得到高教學會批准,被列為中國高教學會學習科學專業研究會,上報國家民政部。1999年11月13日—14日,籌委會在教育部會議室召開了第六次工作會議,中國高教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維謙同志、副秘書長兼《中國高教研究》雜誌主編王革同志、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周之良教授和籌委會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上郝維謙同志代表中國高教學會宣布了批准成立“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的喜訊,與會同志就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進行了討論。決定2000年1月下旬在北京召開“21世紀學習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暨研究會成立大會”,並就會議的籌備工作做了安排和分工。會後,在中國高教學會的大力支持下,籌委會有關同志為這次會議作了大量工作,保證了這次成立大會的如期召開。同志們,中國高教學會的有關領導和秘書處的同志,十分關心和支持我們學會的工作,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接納我們學會,他們還為這次成立大會和研究會的召開提供了物質和人力方面的幫助。讓我們對上級——中國高教學會的領導何東昌、郝維謙、王革等同志以及《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的有關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在創建學習科學的艱難歲月里,全國學會的工作還得到了許多老領導和著名學者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支持,給了我們奮鬥的力量和勇氣,他們是徐惟誠、張健、柳斌、於北辰、潘懋元、劉一凡、周之良、方玄初、李燕傑、張光鑒、邵瑞珍、王策三、燕國材等同志,我們將永遠銘記他們,並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工作和成績

(一)、理論研究方面
學習科學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學者提出並創立專門研究“學習”問題的科學。他是研究人類學習活動及其規律的綜合性學科。建立和研究學習科學的目的,是為了開發人的智慧潛能,使人會學、優學、愛學,提高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研究學習科學亦是為了改善學與教的關係,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為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理論研究方面,從南京會議後,10餘年來,中國學者在這個新學科領域中探討和研究有關“學習”的基本理論問題,如學習概念、本質、基本規律、基本原則、學習心理、學習思想史、學習指導、學習教育、創新教育、學習與發展、學習檢測、學習效率、學習傷病、學習道德、學習策略、學習風格等。同時在學科建設上,研究從幼兒到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成人(職工)各個階段學習的特點、規律等理論問題,構建了各階段學習學、自學學、學習教育學、學習檢測學、學習心理學、記憶科學、學習思維學以及各學科學習學等,並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在研究中,提出了“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學為元本教育論”、“最佳化學習論”、“自主學習論”等新理論,以及“學習教育”、“學習素質”、“素質學習”、“素質建設”、“創新學習”等新觀點,為發展學習科學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貢獻。10餘年來共出版有關論著60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數萬篇。代表性論著如:《怎樣科學地學習》、《學習學通論》、《學習學概論》、《論學習—學習科學與學習指導的探索》、《學習與發展》、《幼兒學習學》、《小學生學習學》、《中學生學習學》、《大學生學習學》、《大學學習學-一學生成才學習理論》、《職工學習學》、《自學學概說》、《學習的科學》、《論學習教育》、《學習檢測學》、《中國古代學習思想史》、《學習心理學》、《創新學習論》等。1998年6月,全國籌委會組織編纂出版了大型學術科學辭書《學習科學大辭典》,該辭典收入了20年來國內學習科學的理論和套用研究成果,共2000余辭條,90多萬字,內容新穎、豐富,是一本研究“學習”問題的重要工具書,在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
此外,我們的學術組織還承擔和完成了有關“學習”問題的國家級、省部級教育科研課題數十項,如:國家教委教育科學“八五”重點課題“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學習指導的研究”(已於1996年3月經專家鑑定獲得通過)、國家教委“九五”重點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會學習’研究”等等。
(二)套用研究方面
10餘年來,在全國籌委會領導下,同仁們在國內近30個省、市、自治區的數萬所大、中、國小進行了“學習指導教學實驗”(即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實驗),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經驗和出色的成績,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作用。大量實踐證明:學習指導教學是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突破口,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辦法。在多年的學習指導教學實驗中,科研工作者和第一線的教師們創造出了不少優秀的學習指導教學方法,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並在大量實驗、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學習指導理論和教學方法,出版了一批有關學習指導教學的理論書籍和教材。如:《學法指導簡論》、《學海開慧》、《工科大學生學習指導》、《軍校大學生學習論》、《普通中學學習概論》、《自學入門》、《高中各科學習方法指要》、《國中分科學習法》、《國小各科學習方法指導》、《高中各科學習指導叢書》、《特級教師談學習策略》叢書等。
國內學習指導實驗具有實驗層次不一、實驗類型豐富多彩的特點。從各地眾多的實驗類型中,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
1、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學知識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學習的生理機制、學習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的本質和規律等,做到自覺地學習,科學地學習。這種類型的實驗,以河南平頂山市1979年10月開始在中學開展的實驗為代表。他們首先在5所中學14個班中進行了三個階段、六輪實驗,開設“中學生學習心理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後逐漸推廣到全市,以後推廣到國內20多個省市。湖南岳陽一中道縣一中等中學都是國內學習心理教育聞名的學校。岳陽一中被譽為“開拓心靈的學校”。
2、在學校開設“學習指導課”。目前,這種類型已分化為兩種不同內容的“學習指導課”。一種是綜合性的學習指導課,這一形式的學習指導課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設比較普遍,開設的時間也比較早。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武漢、重慶、成都、西安、鄭州、廈門、汕頭等地數萬所中國小校都開設了“學習方法課”或“學習指導課”,一百多所高等學校也開設了這方面的課程,如
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等。另一種是分科學習指導課。如“語文學習指導課”、“數學學習指導課”等。分科學習指導課近幾年來發展十分快,如廣東、福建、湖北、遼寧等省的許多中學都開設了這門課。
3、滲透式學習指導課。即不開設專門學習指導課,而是由教師把學習指導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在講課時講授本學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滲透式學習指導課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已總結出了很多滲透式學習指導的好方法,如教授式、轉換式、點撥式、內化式、領悟式、專題訓練式等十幾種。
4、學習教育。學習教育是致力於最佳化學生學習的外在條件和內在因素,使學生在學習上掌握客觀規律並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獲得學習成功的教育實驗,它是一種重教更重學的教育,但這種教育不只是教學任務,而是一種新的辦學思想和辦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天津市河西區興國學校校長鄭秉洳同志創造的,並在全河西區推廣實驗,成效顯著成績斐然。《中國教育報》1999年6月1日以《學習教育——打好自主持續發展的基礎》為題對興國學校的學習教育實驗作了長篇報導,充分肯定了這一新模式,認為這一模式的建立把國內學習指導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5、結合學習指導教學所進行的教育整體改革實驗。不少地區和學校以學習指導為中心內容進行了教育整體改革實驗,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教科所在呼和浩特市三中所進行的“國中教育整體改革實驗”、河南平頂山市教科所在該市許多中國小實施的“三法”(教法、學法、管法)改革實驗、天津市南開區教育局在全區中國小所開展的“三法”(教法、學法、考法)教育改革實驗等等。
6、不少學校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把教法與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生學會學習。在這種實驗實踐中,先後創造出了許多全國知名的優秀教學方法,如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盧仲衡教授的“自學輔導教學法”、遼寧盤錦市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武漢市黎世法的“六課型教學法”、黑龍江劉學浩、胥長辰的“學導式教學法”、遼寧海城市宮鐵英的“導悟式教學模式”、湖南株州縣淥口鎮國小劉志明的“自學·引導·發現教學法”等等。
7、以鄧傳珏教授創造的“鄧式快速記憶法”為龍頭,進行提高學生記憶力的教改實驗。近10餘年來,在許多地區和學校實驗和推廣“鄧式快速記憶法”,在學生識記外語單詞和小學生識記漢字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該方法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記憶方法,通過在山西、黑龍江、四川、河南、內蒙古、浙江等地的數千所中國小校實驗證明,一般中學生經過40個小時左右的短期訓練,都可達到每小時記住50—100多個外語單詞。國小二、三年級的學生經過40個小時
的訓練,都可達到每小時記住50—160個漢字(會讀、會寫、會簡義)。學生們所記單詞、漢字的鞏固率,可保持在80—95%以上。
總結10餘年來各地學校進行學習指導教學實驗的成績,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了一批德、智、體、美、勞、心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基本上控制了學生學習成績的大面積兩極分化,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一些三類、二類學校經過3—6年的實驗,有不少趕上或者超過了當地重點學校,在當地產生了轟動效應。
2、提高了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表現在:①許多實驗教師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出版了專著,在報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並獲得各種科研成果獎;②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教研組和學校的骨幹教師,不少人成為地區、省、市和全國的優秀教師;③學習指導實驗的教材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編寫和出版了上百種大、中、國小、職業學校的學習指導教材;④教學方法不斷最佳化,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學生個個都會學習。
3、實驗的社會效益好,學校提高了知名度。許多學校通過學習指導教學實驗,學生學習成績大面積提高,素質全面發展,升學率急劇上升,生源大大增加,經濟效益也大大好轉,學校影響越來越大,知名度明顯提高。
4、實驗學校嘗到了搞學習科學研究的甜頭,更加重視科研,堅定地走科研興校的道路,學校越辦越好,路子越走越寬。
此外,我們的同仁還在一些學校進行了超常兒童的學習、學習心理教育、創新學習、學習困難學生學習、滲透學習等方面研究和實驗,創造了許多寶貴的方法,編寫出版了《超常兒童的識別與教育》、《學習困難學生教育對策探索》等著作,湧現出了像北京八中實施超常兒童學習,株州二中實施創造性學習實驗等全國知名的學校。
(三)學術組織建設方面
科學發展史證明,學術組織建設是建成學科大廈的重要條件和保證。因此,13年來,全國學會籌委會在抓學術研究的同時,還抓了學術隊伍的組織建設工作,先後成立了下列學術組織:
1、6個系統(包括大學、中學、國小、職工、軍事院校、自學)學習科學研究會。
2、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研究會(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山西、江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湖南、陝西、湖北、福建)。正在籌備成立的還有河南、山東、河北、安徽、吉林、新疆、浙江、香港特區等省區。
3、13個專業委員會(記憶科學、學習教育、心理教育、學習科學研究成果套用與推廣、語文學習、外語學習、中心學習學、中師學習學、現代教學藝術、中國小課程導學、創造學習、創新學習、國小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全國有色金屬系統中國小學習指導協會。正在籌備成立的有:參與性學習、中專學習等專業委員會。
此外,由於工作和學術活動的需要,還成立了學習科學學術委員會、叢書編委會、學習科學實驗中心和千所實驗學校、圖書發行中心等組織和職能部門。
以上是12年來工作的概況和取得的成績。中國學者的最大貢獻、最大突破,就是把“學習”問題從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範疇中獨立出來,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學科來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一門新的科學門類——學習科學,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習科學,這是中國學者的創造。這門新學科的提出和建立,已引起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和極大興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有關專家和我們進行了學術交流,並願意合作研究。中央有關領同志對這一新學科的研究予以了充分肯定,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同志認為“學習科學是一項大有希望的事業”。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現任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同志指出:“研究學習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必須重視對學習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