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水資源管理

中國城市水資源管理

運用系統理論,開展城市水資源管理研究是實現水資源科學管理的基礎。 (6)水資源-經濟-環境管理模型研究。 城市水資源管理的研究要有政策法規做保證。

中國城市水資源的特點

城市水資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資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是城市供水的源泉。我國城市水資源的特點是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小,水資源嚴重短缺,開發利用強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資源而產生的環境問題突出。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濟南等26個城市的統計資料表明,城市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30%左右。全國現有的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為缺水城市,其中特別嚴重缺水的有110多個城市,由於缺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200×108元。

問題

因水資源問題所帶來的經濟、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表現在:

(1)大量開採利用水資源的同時,會增大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體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全國80%的河流污染嚴重,如每年排放至遼河的污染物高達16億噸,造成河水的嚴重污染;

(2)過量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資源逐漸枯竭。我國已出現了56個地下水區域性下降漏斗,總面積達8.7×104km2 ,致使單井出水量減少,供水成本增加,大批機電井報廢,甚至水源地報廢;

(3)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產生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縫等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在沿海城市,還引發了海水入侵;

(4)過量引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引起生態環境的惡化,大部分靠近人類活動區的水域,環境受到破壞,生態種群的多樣性減少甚至消失。一方面為缺水嚴重的局面,另一方面浪費水的現象十分普遍,僅以北京為例,每年用於洗車的水相當於昆明湖蓄水量的13倍;僅城市生活中浪費的水量一年就要損失上億立方米。強化節水意識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上述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制約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城市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科學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方法和手段

城市水資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技術、經濟、法律、行政、教育和政策6個方面。技術手段的套用提高了水資源管理的水平,水資源監測、模擬、預測、最佳化和控制技術的發展,為水資源的調蓄、調度和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指導城市水資源管理逐步走向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準則

城市水資源管理準則是:可持續發展、綜合管理和經濟評價。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強調應先查明水資源潛力或承受能力,而不是利用後期規劃來降低(彌補)不良影響。即將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高到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4個協調發展的高度來認識,達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綜合管理是持續發展的手段,其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和水量的統一管理;環境和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要統一於開發規劃中;制定水資源的合理價格;研究合理使用水資源的新方法;國際共享水資源;各經濟部門間的協作與統一等,並最終提出水資源綜合管理模式。
.地下水資源決策研究中還要重視經濟評價。水具有商品屬性,因此必須運用價值規律和經濟槓桿,制定合理的水價,調節水資源供求矛盾,對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要進行成本和效益分析。

研究

城市水資源管理決策系統框圖城市水資源管理決策系統框圖

城市水資源管理中,開源、節流和國民經濟調整是解決城市水資源供求矛盾的3個主要措施。隨著水資源問題的日益突出,很多缺水城市開展了水資源管理的研究,但研究過程中往往只強調一方面而忽略其他的一些因素,缺乏對水資源管理的系統研究。

水資源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城市水資源管理研究是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運用系統理論,開展城市水資源管理研究是實現水資源科學管理的基礎。根據作者近十幾年來的研究,將我國城市水資源管理研究的內容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水資源系統研究。水資源系統研究即水資源自然系統的研究。該項研究通過查清與城市有關的水文、水文地質條件,建立水資源模擬模型,給出系統的輸入-輸出之間的數量關係;評價不同條件下水資源的可利用量,對水資源系統狀態進行預測和控制;模擬模型與管理模型的耦合,能對水資源狀態(如地下水位、地表水庫存量等)進行控制和約束,因而模擬模型在管理模型中起著重要作用。
(2)城市供水、用水、節水系統的研究。隨著城市水資源研究的逐步深入,已經越來越認識到通過城市供水能力和用水結構的分析,挖掘城市節水潛力,根據科技發展水平、節水技術的進步,制定切實可行的用水定額,是科學預測需水量的必要保證。而以往的水資源研究中往往忽視這一方面的研究。
(3)水資源-經濟研究。在水資源管理中涉及的經濟問題主要有:水源地及水廠基建投資、供水成本、供水的經濟效益,建立污水處理廠及節水技術改造工程投資、運行費用和效益、水價、水資源費用-效益分析等。水作為一種商品,有其經濟效益;而水又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而又具有社會效益。對水資源進行必要的國民經濟評價,是水的商品性和社會性量化的最好體現。
(4)水資源-環境研究。環境質量的控制和改善是水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研究水資源與環境質量的定量關係,確定水資源環境容量,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5)環境-經濟研究。環境-經濟研究即水環境的經濟評價,它包括環境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如水體污染、環境控制與治理、污水處理費用和效益、土壤改良的費用和效益分析等。
(6)水資源-經濟-環境管理模型研究。考慮水資源、經濟、環境三者關係,建立城市水資源-經濟-環境管理模型。其目的是利用最佳化技術,給出城市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和最佳化配置方案,即最大限度地滿足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水量,提出合理可行的城市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調整方案和環境控制、治理措施,使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該模型的主要特點是:大系統、非線性、多目標和多層次。
(7)水資源對策研究。運用系統評價方法對一系列備選管理方案進行排序,從中選出最佳方案作為決策方案。目前最常採用的方法是層次分析法和專家系統法。形成水資源管理決策方案的過程可用上圖表示。

可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是一項政策性和科學性很強的綜合性工作,涉及部門多,涉及專業面非常廣泛。因此,需要在市政府的主持下,由城市規劃、供水、用水、管水、環保、水資源研究等部門密切配合來完成。
(8)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的普及和軟體的開發為城市水資源的管理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城市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使水資源管理的研究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實現城市水資源管理的規範化、信息化和智慧型化提供了必要手段。

城市水資源管理的研究要有政策法規做保證。通過完善城市水資源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實現科學管水的目的。要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機構,強化水資源管理機構的行政職能;堅持水資源的長期監測工作;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展各項節水技術的研究和水資源-環境問題的研究;根據價值規律,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等。這是城市水資源實現科學管理的必要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