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之美:城池防禦建築

中國古建築之美:城池防禦建築

《中國古建築之美:城池防禦建築》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建築之美:城池防禦建築(千里江山萬里城)》由長城開始,詳細介紹這一偉大建築工程,再循華北、華中、華南、東北、西部地方等次序,逐一介紹各地的城牆與僅餘殘址的防守遺蹟。城池的興建起於防禦功能,中國歷代王朝無不耗費大批人力物力興築堅固的都城,以鞏固王權。無論是邊塞重鎮,或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均各自成為一個完備的禦敵系統。長城橫亘於中國廣袤的大地上,與都城及邊塞構成千里江山萬里城的多重防禦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一項極為偉大的軍事工程。

目錄

序一/周誼

序二/劉致平

序三/葉如棠

城池防禦建築分布圖

敦煌市周邊導覽圖

城池防禦建築的沿革——歷代都城的興盛與衰亡

城垣壕塹肇興/2

三代城邑/3

春秋戰國都城/5

秦鹹陽與兩漢的長安和洛陽/9

三國鄴城、建業與成都/11

兩晉南北朝的城垣建築/13

隋唐長安城/17

宋、遼、金的都城/19

元大都與明清北京及地方城池/22

城池形制、結構、營造與攻防——建築堅固險要的防禦體系

形制/28

結構/31

營造/36

攻防/39

萬里長城——中國歷史卜最偉大的防禦工程

長城的歷史/44

九邊重鎮/52

城池防禦建築

長城/80

華北/136

華中/145

華南/156

東北/158

西部地方/162

附求一 建築辭彙/185

附求二 中國古建築年表/187

長城

山海關臨閭樓/81

山海關東門樓/81

寧海城澄海樓/83

角山長城/84

九門口局部/85

九門口長城/87

望京樓/89

仙女樓遠眺望京樓/90

司馬台遙望金山嶺長城/91

金山嶺長城/92

金山嶺長城上的障牆/93

古北口長城敵樓內部/95

慕田峪長城城牆與敵台/96

慕田峪長城敵台與城牆/98

蜿蜒的慕田峪長城/99

慕田峪長城敵台/100

慕田峪長城牆頂與戰台/101

慕田峪長城敵台/102

建於高峰上的慕田峪長城

敵台/102

八達嶺長城/104

八達嶺長城敵台與城牆/106

八達嶺長城敵台/109

居庸關雲台/110

居庸關雲台

四大天王像之一/110

居庸關長城與敵台/112

關溝長城敵台內部/114

關溝長城敵台/115

宣府鎮清遠樓/116

宣府鎮鎮朔樓/116

張家口大境門攀山長城/119

張家口大境門/119

平型關門洞/120

雁門關/122

鎮北台入口梯道/124

寧武關/124

晨曦中的嘉峪關/126

嘉峪關角樓及羅城箭樓/129

嘉峪關光華門/130

嘉峪關朝宗門/131

玉門關小方盤城/132

小方盤城入口/133

華北

北京城正陽門箭樓箭窗/136

北京城正陽門城樓/137

北京城東南角樓/138

從北京城城牆上看

東南角樓/139

從北京城城台看

德勝門箭樓/140

宛平城順治門/141

平遙城/142

西安城西南城角與圓形角台/144

華巾

南京城中華門門洞/145

南京城中華門城門樓與藏兵洞/147

南京城中華門藏兵洞/147

南京城中山門/148

蘇州盤門全景/149

蘇卅I盤門與瓮城/150

蘇州盤門水門/150

荊州城南門城樓/152

荊州城藏兵洞/153

荊州城北門/154

華南

大理古城城門/156

東北

李成梁石坊/158

祖氏石坊/159

寧遠衛城鼓樓/160

寧遠衛城東門/161

西部地方

古格王國遺蹟/163

古格王國王宮遺址/164

古格王國紅佛殿殘跡/165

古格王國壇城殿外梁頭/166

古格王國殘垣/167

交河古城城內殘跡/168

交河古城東門/170

交河古城嘹望台遺蹟/173

高昌故城古塔/175

高昌故城遺址/177

高昌故城夕照/178

巴里坤古城外烽火台/180

巴里坤古城遺蹟/182

惠遠城鼓樓/184

序言

中國的古代建築源遠流長,從餘姚的河姆渡遺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遺址,可以考證的實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當然,戰國以前,建築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的漫長歲月,秦漢以降,隨著生產的發展,國家的統一,經濟實力的提升,建築的技術和規模與時俱進,建築藝術水平也顯著提高。及至盛唐、明清的千餘年間,建築發展高峰迭起,建築類型異彩紛呈,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制怍,從構造做法到用料色調,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國建築在世界建築之林,獨放異彩,獨樹一幟。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靈的是建築。今天的炎黃子孫佇立景山之巔,眺望金光燦爛雄偉壯麗的紫禁城,誰不產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視護城河邊的故宮角樓,誰不感嘆先人的巧奪天工。

珍愛建築就是珍愛歷史,珍愛文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從成立之日起,即把整理出版中國傳統建築、弘揚中華文明作為自己重要的職責之一。20世紀50、60年代出版了梁思成、劉敦楨、劉致平等先生的眾多專著。改革開放之初,本著搶救古代建築的初衷,在楊俊社長主持下,制訂了中國古建築學術專著的出版規劃。雖然財力有限,仍撥專款20萬元,組織建築院校師生實地測繪,邀請專家撰文,從而陸續推出或編就了《中國古建築》、《承德古建築》、《中國園林藝術》、《曲阜孔廟建築》、《普陀山古建築》以及《頤和園》等大型學術畫冊和5卷本的《中國古代建築吏》。前三部著作1984年首先在香港推出,引起轟動;《中國園林藝術》還出版了英、法、德文版,其中單是德文版一次印刷即達40000冊,影響之大,可以想見。這些著作既有專文論述,又配有大量測繪線圖和彩色圖片,對於弘揚、保存和維護國之瑰寶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際套用價值。誠然,這些圖書學術性較強,主要為專業人士所用。

1989年3月,在深圳舉行的第一屆對外合作出版洽談會上,我看到台灣翻譯出版的一套《世界建築全集》。洋洋10卷主要介紹西方古代建築。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卻只有萬里長城、北京故宮等三五幅圖片,是中國沒有融入世界,還是作者不了解中國?作為炎黃子孫,別是一番滋味湧上心頭。此時此刻,我不由得萌生了出版一套中國古代建築全集的構想。但如此巨大的工程,必有充足財力支撐,並須保證相當的發行數量方可降低投資風險。既是合作出版洽談會,何不找台灣同業攜手完成呢?這一刨意立即得到《世界建築全集》中文版的出版者——台灣光復書局的回響。幾經商榷,合作方案敲定:我方組織專家編撰、攝影,台方提供10萬美元和照相設備,1992年推出台灣版。1989年11月合作出版的簽約典禮在北京舉行。為了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按期完成任務,我們決定以本社作者為主完成本書。一是便於指揮調度,二是鍛鍊隊伍,三能留住智慧財產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