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教化”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中國
古代教育的本質特徵。《中國古代教化史》從揭示“教化”含義入手;在考察教化活動和教化思想萌芽的基礎上.從教育史的角度,循著時間順序,分別對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的教化思想、教化政策、教化實踐活動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和說明。《中國古代教化史》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對當今我國建設和諧社會也可提供有益的歷史借鑑。作者簡介
張惠芬,華東師範大學教授。1930年1月出生,浙江仙居人。1955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畢業,1958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史研究生畢業。先後師從前蘇聯專家傑普莉茨卡亞和著名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孟憲承教授學習外國教育史和中國教育史。長期在高校從事中國教育史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曾經參加《二十四史》中《新唐書》、《新五代史》的標點、校勘工作。發表的學術論文代表作存《教育史研究中的批判與繼承》、《中國古代神童問題述評》、《對中國古代德與才問題的歷史考察》、《論宋代的精舍與書院》、《論封建時代的大學》等。主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教育大辭典》第八卷)、《中國古代教育史(下)》(《教育大辭典》第九卷)。合著有《中國教育督導史》、大學文科教材《中國教育簡史》等。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專家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前言\1
第一章教化活動和教化思想的萌芽\1
第一節原始社會的教化活動\1
第二節西周教化思想的萌芽與實踐\4
一、教化思想的萌芽\4
二、周代教化思想的初步實踐\6
第三節管子的教化思想\8
一、人性與教化\9
二、政治與教化:“下令於流水之原”\10
三、政治與教化:“申憲令”、“勸慶賞”\11
四、經濟與教化\12
五、風俗與教化\13
第二章先秦儒家對周代教化思想和實踐的總結與發展\15第一節孔丘的教化思想\15
一、人性與教化\16
二、政治與教化\16
三、經濟與教化\18
第二節孟軻的教化思想\20
一、人性與教化\20
二、政治與教化\22
三、經濟與教化\24
第三節荀況的教化思想\26
一、人性與教化\26
二、政治與教化\29
三、經濟與教化\30
四、君、吏、師與教化\31
第四節《大學》、《學記》對先秦儒家教化思想的總結\33一、《大學》的教化思想\34
二、《學記》的教化思想\35
第三章先秦法家對儒家教化論的批判\37
第一節論人性與教化的對立\37
第二節論“法”、“術”、“勢”對人的控制作用\39第三節法家思想對秦代政治實踐的影響\43
第四章教化政策和模式的確立\46
第一節“獨尊儒術”教化政策的形成\46
第二節教化活動的全面加強與教化模式的確立\52一、發布詔令,倡導教化\52
二、行為示範,樹立教化榜樣\53
三、確立制度,保障教化實施\55
四、重用三老,加速教化進程\58
五、發展私學,促進教化深入\59
第五章魏晉南北朝時期教化模式與活動的變異\63第一節漢代教化模式的衰敗\63
第二節道教、佛教對教化活動的滲透\67
一、道教對教化活動的滲透\68
二、佛教對教化活動的影響\71
第三節親職教育在教化活動中地位的確立\74
一、親職教育興盛發達的動因\74
二、親職教育的內容及特徵\77
第六章隋唐宋元時期教化思想與活動的復興\83
第一節隋唐宋元時期的教化政策\83
一、隋唐兩代的統治策略及其教化政策\83
二、宋遼金元時期的教化政策\88
第二節唐代“禮教為本”,推行教化\89
一、禮制的世俗化和庶民化\89
二、“禮教”在科舉制度中的體現\93
第三節佛教的中國儒學化及其對教化活動影響的加強\94一、佛教經典的編纂和佛教理論的發展\95
二、佛教成為社會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96
第四節科舉制度對民風民俗的影響\98
第五節宋元時期的書院和教化\101
一、通過御賜圖書和院額等形式將書院納入國家教化體系之中\101二、通過講學活動和德行考核將學生引入、楔人道德的殿堂\103三、通過學規的制定和祭祀活動教化生徒為學進德\104第七章明清時期的教化政策\108
第一節明代儒學統治地位的確立及其教化思想之衍化\108一、明中前期儒學統治地位的確立\108
二、明代教化思想之衍化\115
第二節清代崇儒重道的基本國策\120
一、清初的社會狀況\120
二、清朝崇儒重道的基本國策\122
第八章明清時期教化活動的全面加強\130
第一節官學與教化\130
一、明清統治者的重教思想與官學的發展\130
二、官學教化功能的體現\132
第二節社學與教化\139
一、社學的起源\139
二、明代社學的興盛與教化\140
三、清代社學的發展與教化\144
第三節鄉約與教化\146
一、鄉約的濫觴與發展\146
二、鄉約宣講及其教化\150
第四節宗族與教化\158
一、明清時期對宗族制的強化\158
二、宗族教化的具體體現\162
主要參考文獻\173
後記\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