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

第1章 第2章 三、我國刑事審級制度的程式模式

圖書信息

作 者: 易延友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
叢 書 名: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177488出版時間:2010-09-01版 次:1頁 數:247裝 幀:平裝開 本:大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

內容簡介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將中國刑事訴訟置於中國社會這一廣闊的語境當中,採用法解釋學的基本進路,兼用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刑事訴訟中的基本問題作了既富激情而又合於理性的分析與闡釋。書中所涉論題均為刑事訴訟和中國法制建設的基本問題。其中,對於刑事訴訟中無罪推定原則的含義及其與有罪推定的關係、勞動教養等非司法性拘禁制度獲得合法性的途徑、搜查與扣押程式中公民憲法權利的保護、逮捕在刑事司法實踐中的誤用與濫用、偵查訊問中的人權保障、訴訟模式與證據法學的理論基礎、證人出庭與刑事被告人對質權的實現以及審級制度的建構原理等問題,本書均有獨到的見解。

作者簡介

易延友,湖南省黔陽縣(今洪江市)人。1992年至2002年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留學於英國華威大學,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清華大學法學院,併兼任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出版專著《沉默的自由》、《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及《證據法的體系與精神——以英美法為特別參照》和教材《刑事訴訟法》。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環球法律評論》、《比較法研究》、《政法論壇》、《清華法學》、《中外法學》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在《南方周末》、《法制日報》、《檢察日報》等媒體發表理論性隨筆數十篇。
·查看全部>>

目錄

序言
致謝
第一編 制度背景
第1章 冤獄是怎樣煉成的:中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之檢討——從《竇娥冤》中的舉證責任談起
一、冤獄是怎樣煉成的
二、竇娥冤案中的舉證責任問題
三、事實上的有罪推定與法律上的無罪推定
四、有罪推定的背後
五、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結論
第2章 政府可以迫使其公民更加自由嗎?——非司法性拘禁及其正當化途徑之反思
引言
一、行政規章下的非司法性拘禁
二、非司法性拘禁的正當化路徑
三、政府可以迫使公民更自由嗎
四、非司法性拘禁背後理念的意義
五、非司法性拘禁的未來發展趨勢
結論
第二編 審前程式
第3章 隱私權、程式法治與法的可預期性——以黃碟案為中心的法理透視
引言
一、隱私權保護的觀念與制度
二、黃碟案中隱私權保護的憲法問題
三、黃碟案中警察行為的合法性
四、黃碟案中警察行為的正當性
五、除罪化、現代程式法治與法的可預期性
結論
第4章 作為懲罰措施的逮捕——逮捕在實踐中的適用與誤用
引言
一、逮捕的先決條件
‘二、實踐中逮捕的濫用:來自中國法律年鑑的數據
三、作為懲罰措施的逮捕
四、逮捕濫用的原因
五、如何改革審前程式:學者之間的討論
結論
第5章 “權衡原則”是怎樣把人權消滅掉的——以《刑事訴訟法》第93條為例
一、問題的提出與本章的目標
二、第93條規定的內容
三、“目的是所有法律的創造者”
四、善良的動機與蹩腳的手段
五、都是“權衡”惹的禍
六、結語:尋求刑事程式中的底線正義
附錄 關於本章的幾點說明
第三編 審判模式
第6章 刑事證明模式與證據法學的理論基礎——以裁判事實的可接受性為中心
一、訴訟的功能與裁判事實的可接受性
二、裁判事實可接受性之基礎與訴訟證明模式
三、中國證明模式之定位及其特色
四、證據法學之理論基礎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五、實用主義與證據法學理論基礎
結語
第7章 證人出庭與刑事被告人對質權的保障
引言
一、證人出庭、交叉詢問與對質權
二、我國法律關於證人出庭與對質權的規定
三、證人出庭狀況與對質權保障的個案考察
四、無對質權語境下的中國刑事審判
五、通過對質權實現刑事審判方式的轉變
結語
第8章 裁判的正當性與裁判的終局性——我國刑事審級制度的構成與反思
引言
一、審級制度的價值目標
二、兩大法系審級制度建構之比較
三、我國刑事審級制度的程式模式
四、我國刑事審級制度的實際運轉
五、重塑還是完善?刑事審級制度的改革方向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