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委員會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委員會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委員會,簡稱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共青團福建省委,在福建省內亦可簡稱為團省委或省團委,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地方組織的領導機構,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代表大會(簡稱團代會)選舉產生。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工作委員會成立。

1957年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福建工委改稱為共產主義青年團福建省委。

至1966年的17年間,共青團福建省委團結引導全省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各項政治運動和中心工作,動員青年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號召和組織青年投身醫治戰爭創傷、發展生產、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農村掃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開展學焦裕祿、學雷鋒等活動,充分發揮聯繫廣大青年的橋樑作用,努力做好團結華僑等各界青年的工作。

與此同時,重視加強團的自身建設,特別是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注重培養和提高基層團幹部的工作水平、理論素質,當好黨的助手。各條戰線湧現出了如洪順利、鄭明華、洪秀樅、張高謙等大批先進青少年集體和先進個人。團員青年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全省團員從建國初期10餘萬人到60年代初發展為50餘萬人到現在已經發展為210餘萬人,全省團青比例達成25%。

“文革”十年浩劫,福建省共青團組織受到摧殘,導致組織鬆散、青年思想混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團省委帶領團員青年從組織上清理整頓,思想上撥亂反正,糾正了“以階級鬥爭為綱”、青年教育“以階級鬥爭為主課”的“左”傾錯誤觀點,把共青團工作從“以參與政治運動為主”轉移到以參加生產建設為主,激勵青年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

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20餘年來,全省團員青年積極參加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深入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參加五講四美三熱愛、學雷鋒樹新風、創建文明村鎮等活動,倡導形成新型人際關係、良好社會風氣。90年代以來,紮實推進“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各項事業取得可喜成效:

一是青年志願者行動形成體系。全省已招募青年志願者30多萬人,建立志願者隊伍150個,落實“一助一”服務對象8萬對。

二是“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活動成效顯著。全省25個行業、2萬多個基層集體參與創建活動,湧現出全國青年文明號51個,省級517個,地市級3365個和漳州110、廈航乘務隊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先後培養了青年崗位能手6.5萬名、農村青年技術員20萬人、青年星火帶頭人15萬人,並建立健全了評選新長征突擊手、十大傑出青年、五四獎章等優秀青年人才培養機制。

三是“服務萬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行動”和“振興千家中小企業行動”穩步推進。近年領辦了近7000項科技推廣項目,落實了3000多萬元扶貧資金。積極為1000個貧困村做好結對、信息、科技、資金、勞務、政策、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務。動員和發揮廣大青年企業家,扶持搞活了一批虧損中小企業。

四是“希望工程”和青少年社會事業形成規模。希望工程實施以來,共接受海內外捐款6000多萬元,資助貧困失學兒童5萬多名,援助建希望國小170多所。300多萬青少年參與建立“手拉手”聯誼活動,建立“手拉手”聯誼學校500多所。青年少年社會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如今,全省80%以上的縣建有青少年宮,形成了十餘億元固定資產。

回首過去50餘年,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奮鬥奉獻、不斷成長。展望未來,我們將在鄧小平理論光輝旗幟指引下,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為福建省現代化建設再譜新篇、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