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福建仙遊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仙遊縣委書記。1938年入陝北公學學習。後任《新華日報》駐南京記者、泰國曼谷《全民報》副總編輯、香港《華商報》編輯。建國後,歷任《福建日報》編輯主任,福建人民廣播電台台長兼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福建省教育局局長、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福建省顧委副主任。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履歷
黃明是閩中革命的傑出宣傳員,抗日愛國運動的先鋒,黨的新聞先進工作者。
1916年8月,黃明出生於仙遊縣東鄉平原。未滿周歲時,父親在貧病中去世。童年的黃明飽受饑寒,他從小就參加勞動。環境造就他成為一位性格剛強、不怕吃苦、不畏強暴的孩子。
1928年春,黃明離開慈母、兄姐,到20里外的壩下折桂國小讀書。折桂國小是座革命搖籃,共產黨人陳如晃、張元豹等以折桂國小教師的身份為掩護,在這裡從事革命活動。黃明等窮孩子,本來對社會的不平就不滿,因而特別容易接受老師講的革命道理。
1930年,黃明結識了共產黨員羅迎祥。在陳如晃、羅迎祥的影響下,黃明加入了兒童團。黃明根據黨的指示,到學生、民眾中去送革命書籍和進步報刊,為地下黨送信,為黨組織開會站崗放哨。在教師帶領下,他還出去秘密散發傳單,張貼標語。
“九一八”事變,全國震動,抗日救亡熱潮席捲祖國各地。這時,黃明已經14歲了。在黨的引導下,他和兒童團員一道,在校內外公開進行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在民眾中組織“互濟會”,建立“反帝愛國同盟”,發動各階層人民反日反蔣,募捐援助東北抗日義勇軍。
1932年,黃明國小畢業。他離開家鄉到城裡的現代中學讀國中。羅迎祥、王紀修等共產黨人經常來學校,鼓勵青年學生要獻身於解放事業,黃明進一步認識了生活,認識了社會。1932年下半年,經羅迎祥介紹,黃明加人了共青團組織,並通過羅迎祥認識了共產黨人王紀修、謝剛。
1933年,黃明因慈母病故,讀書費用全無著落而輟學在家。他的革命引路人羅迎祥繼續往來於何麓,以黃明家為聯絡點,進行革命活動。在羅迎祥指導下,黃明經常出入於榜頭幾所國小,和地下黨員進步教師保持聯繫,布置工作,又不斷到壩下、昆頭、後保、嶺下、洋尾、寶坑等農村開展革命工作,向窮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他還跟隨羅迎祥在東鄉一帶建立聯絡站,發展黨組織。19路軍發動反蔣的“閩變”後,黃明和地下黨員一起,根據上級黨指示,跟隨羅迎祥在城鄉開展反蔣活動,配合19路軍鬥爭。
羅迎祥見黃明鬥爭勇敢,勤學好問,有見地,經黨組織同意,於1934年上半年帶黃明到莆田常太參加游擊隊,投身血與火的鬥爭。
黃明到了游擊隊駐地後,擔任了宣傳員,參與楓葉塘的戰鬥、北高打土豪分糧鬥爭以及其他戰鬥。他的行動受到王於潔等領導的高度讚揚。
在游擊隊中,黃明十分活躍,幹得非常出色。游擊隊幹部、戰士和民眾都喜歡他,親切地稱他的原名“阿度”。
黃明在戰火中成長。1934年秋,他和黃國璋等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春,莆田中心縣委為了打開仙遊革命鬥爭局面,派羅迎祥和黃明一起回仙遊工作。莆田中心縣委研究決定,黃明抓團縣委的工作。
羅迎祥、黃明回到仙遊後,置生死於度外,恢復黨團組織,建立新的關係。繼續整頓、恢復組織和發展游擊隊。
1936年夏天,羅迎祥暫時轉移到南平,黃明經廈門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投親靠友。他身在異國,心繫祖國。不久,國內發生“西安事變”。血氣方剛的黃明和愛國華僑青年一起,參加華僑抗日救國運動。
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中國全面抗戰爆發。黃明在海外再也坐不住了,於1937年底從海外趕回國來,幾經輾轉,於1938年初到達革命聖地延安,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1946年,黃明先在武漢與戰友一起將大量物資運給新四軍,支援部隊。後到南京,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下,他以新華日報記者的身份進行活動,在特殊的戰場上與敵人進行戰鬥。
1946年底至1948年,他被黨派到泰國、馬來西亞和香港,再度進行地下鬥爭。
1949年8月,黃明奉中共華南分局之命,率福建文化服務團從香港到閩粵贛根據地,而後轉返福建。
解放後,黃明先後任福建日報編輯部主任;省人民廣播電台台長、省廣播局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省教育局局長、省委宣傳部部長等職務,1985年任中央福建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為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1998年11月,黃明告別人間,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