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是由魯中軍區和冀熱遼軍區部分武裝力量發展而來的。 由八路軍同東縱隊機關為主組成魯中軍區,羅舜初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石瀟江任參謀處長,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第4旅兼)、第2、第3軍分區和軍區直屬團。1943年9月,增編第4、第5軍分區。

由來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該縱隊是由魯中軍區和冀熱遼軍區部分武裝力量發展而來的。
1942年8月1日,由八路軍同東縱隊機關為主組成魯中軍區,羅舜初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石瀟江任參謀處長,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第4旅兼)、第2、第3軍分區和軍區直屬團。1943年9月,增編第4、第5軍分區。
1945年8月,魯中軍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軍區第3、第4師和警備第1、第2、第3、第4旅。
1945年8月,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政治委員唐凱,奉命率領4個團4000餘人,進至遼寧瀋陽、本溪地區。10月擴編為第21、第23旅等部。11、12月間,魯中軍區政治委員羅舜初,奉命率領山東解放軍第3師、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共9000餘人,先後進至遼寧遼陽、鞍山地區。
1946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決定,在遼寧本溪地區由山東軍區第3師、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冀熱遼第16軍分區所轄之第21、第23旅等部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縱隊部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南滿)軍區領導機構兼。程世才任縱隊司令員,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曾克林任副司令員,唐凱任副政治委員。下轄:第7旅,由山東解放軍第3師為主改編;第8旅,由冀熱遼軍區第16分區第21旅改編;第9旅,由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及第16軍分區第23旅改編。全縱隊共2.6萬餘人。7月,旅改稱師。11月縱隊部與遼東軍區領導機構分開。曾克林任縱隊司令員,羅舜初任政治委員,解方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唐凱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
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在遼寧省錦州,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沙克任副軍長,劉西元任副政治委員,卓雄任政治部主任。原轄之第7軍改稱為第118師,鄧岳任師長,李伯秋任政治委員;第8師改稱第119師,寧賢文任師長,劉光濤任政治委員;第9師改稱第120師,鄭大林任師長,李改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1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153師,管松濤任師長,馬毅之任副政治委員(政委未任命)。全軍共5.9萬餘人。

主要戰績

1946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決定,在遼寧本溪地區由山東軍區第3師、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冀熱遼第16軍分區所轄之第21、第23旅等部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縱隊部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南滿)軍區領導機構兼。程世才任縱隊司令員,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曾克林任副司令員,唐凱任副政治委員。下轄:第7旅,由山東解放軍第3師為主改編;第8旅,由冀熱遼軍區第16分區第21旅改編;第9旅,由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及第16軍分區第23旅改編。全縱隊共2.6萬餘人。7月,旅改稱師。11月縱隊部與遼東軍區領導機構分開。曾克林任縱隊司令員,羅舜初任政治委員,解方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唐凱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屬東北野戰軍領導。縱隊成立後先後參加了遼陽、本溪地區作戰,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作戰等戰役戰鬥,殲敵3.7萬餘人。1948年3至8月,進行新式整軍運動和軍事練兵。 9至11月,參加遼瀋戰役,與兄弟部隊一起,首克義縣,主攻錦州,會戰遼西,圍殲國民黨軍廖耀湘兵團。此役,第3縱隊共殲國民黨軍3.9萬餘人,俘國民黨軍第9兵團中將司令官廖耀湘。
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在遼寧省錦州,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沙克任副軍長,劉西元任副政治委員,卓雄任政治部主任。原轄之第7軍改稱為第118師,鄧岳任師長,李伯秋任政治委員;第8師改稱第119師,寧賢文任師長,劉光濤任政治委員;第9師改稱第120師,鄭大林任師長,李改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1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153師,管松濤任師長,馬毅之任副政治委員(政委未任命)。全軍共5.9萬餘人。12月至1949年1月,先遣進至河北香河地區參加平津戰役。先攻占北平(今北京)南苑機場,後與兄弟部隊共同完成包圍、分割北平國民黨軍的任務。2月,由北平先遣向華中、華南進軍。 3月,第40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建制。羅舜初任軍長(後由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兼)、卓雄任政治委員(後袁昇平),蔡正國任副軍長,何振亞任參謀長(後寧賢文),李伯秋任政治部主任。5月,與第43軍一起參加漢潯間渡江作戰,解放華中重鎮武漢等10餘個市縣。6月,第153師調歸武漢警備司令部建制。7月,參加湘贛戰役。9月至10月,參加衡寶戰役,擔任中路軍正面突擊任務,與兄弟部隊共同殲滅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主力第7軍軍部及4個精銳師。 11至12月,在第四野戰軍直接指揮下參加廣西戰役,連續追擊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21晝夜,全殲其第125軍。爾後,集結於欽州、防城、合浦地區。12月底,轉隸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領導。
1950年3至5月初,參加海南島登入戰役,該軍先以第118師第352團第1營首批偷渡成功,後以組織加強團正面偷渡及軍主力強渡成功,最後與第43軍、瓊崖縱隊等部一起乘勝追擊,解放了海南島。此役,第40軍共殲國民黨軍第3艦隊中將司令王恩華以下官兵1.4萬餘人。
1950年6至7月,奉命進至遼寧安東(今丹東)地區,調歸東北軍區建制。解放戰爭時期,第40軍湧現出"登入先鋒營"等戰鬥集體及"全面功臣"趙興元獨膽英雄陳樹棠等一批英模人物。
1950年10月19日,第40軍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參加第一、二、三、四、五次戰役、陣地反擊作戰,以及西海岸反登入作戰準備。在第一次戰役中,在雲山以南、兩水洞、溫井、溫井以東、古場等地連戰皆捷,打勝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仗,愛到了彭德懷等志願軍領導人通令嘉獎,毛澤東主席也從國內致電祝賀。在第二次戰役中,第40軍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一道收復了朝鮮首都平壤,而後又截殲逃敵,並收復了鎮南浦、鐵原、新溪等重要城鎮。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戰鬥中湧現出王學鳳、劉維漢、支全勝王慶琳孔繁玉等許多戰鬥英雄和英雄集體。1953年7月,第40軍從朝鮮回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