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既源於國家及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巨觀背景,也源於中國人民大學自身發展的具體需求。人大文化科技園的建設,力求解答人文社會科學要不要進行成果轉化、如何進行成果轉化的問題。
1、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中國人民大學協定
2003年,為落實“985工程”,教育部與北京市簽署了共建中國人民大學協定。發揮中國人民大學特色學科優勢,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園,成為共建協定的內容之一。這就回答了人文社會科學要不要進行成果轉化的問題。
2、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從英國布萊爾政府明確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開始,文化創意產業逐漸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比重。進入21世紀,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和引導,為人文社會科學如何進行成果轉化提供了契機。《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促進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器。”
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大學服務社會的視窗,有利於發揮中國人民大學特色學科優勢,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實證和理論借鑑。
3、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一流大學的重要探索
進入新世紀,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的發展使命。在這一目標指引下,中國人民大學確立並形成了“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的學科發展體系。建設大學文化科技園,探索推進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轉化和科技成果轉化,成為中國人大學自身發展的需求。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實踐
為探索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轉化的路徑,人大文化科技園成為大學創意產業園區的拓荒者。園區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領域開創了三項“第一”:全國第一家以文化創意為主題的特色大學科技園;全國第一家專門服務文化創意企業的留學人員創業園;全國第一家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
在特色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方面,人大文化科技園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依靠特色學科,開風氣之先,建設第一家文化創意特色的。
基本簡介
作為全國第一家依託大學建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人大文化科技園建立了文化創意特色的大學科技園,並成為全國第一家以鮮明的文化創意特色通過兩部委評審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中國人民大學以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為目標,在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的學科發展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始終注重發揮人文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在不斷發展學術、繁榮學術的同時,積極發揮“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問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隨著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創意“新文化”蓬勃發展,中國的創意產業園區迅速興起。
2003年,依託人大在商學、法學、新聞學、套用經濟學、公共管理等學科的整體優勢,順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經濟走向,徵求教育部、文化部和北京市相關部門意見,積極開展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探索,開展人文社會科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新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決定籌備建設文化科技園。
具體做法
特色服務助推特色企業發展
北京吳海菁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網路協同寫書平台”項目,該公司是中國人民大學校友參與創辦的一家留學人員創業企業,公司基於WIKI技術及理念研發的網路協同寫作平台(WWW.17xie.com)已經於2008年9月上線。該項目作為2007年第二屆“春暉杯”入圍項目,是套用科技手段實施社會科學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園區通過對該項目提供種子基金投資、項目市場推廣服務、行業交流機會、專業諮詢等,推動了該項目的穩步發展。
這一項目作為新型的數字出版項目,首先遇到的是不同參與者之間的著作權利益分配問題。園區聘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法專家劉春田教授對該項目進行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專業指導。
支持項目進行市場推廣[如2007年10月,園區支持該公司舉辦了“2007中國維基經濟學論壇”:將該項目帶到2007年10月舉辦的“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在我園展區對該公司項目進行了重點推介等等,對項目在國內外出版業內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在為該公司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園區充分了解了該公司的項目前景、運作團隊等情況,經過園區文化創意產業種子基金專家評估委員會的評審,園區決定對該公司投資10萬元,並推動該公司與阿里巴巴、相關出版集團接觸,尋找新的融資渠道。
傳媒平台。園區分析了該公司的團隊情況及項目前景,將該企業作為園區重點培養的企業之一,由園區運作公司副總經理擔任公司聯繫人,進行一對一的重點服務。園區首先推動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與該公司的合作,利用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在期刊領域的獨特資源優勢,解決公司媒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園區對該企業的重視和支持,增強了投資者信心,目前該企業已成功獲得盛大、尚德等機構總計1500萬元投資並完成入資,另外與一家投資機構確定了1000萬元的投資意向。
特色渠道助力人才培養
人大文化科技園積極推進學生就業實踐基地建設,除了建立學生實踐基地、開展學生創業大賽等常規措施外,還試點探索了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景觀藝術部”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形成了平面設計、新媒體、動畫、景觀建築等方面的學生培養方向,這些專業方向都需要大量的項目實踐才能完成人才培養目標。人大文化科技園與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合作建立了“景觀藝術部”,以園區運作公司分支機構的形式,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學生實踐和產學研轉化的視窗。
一方面,園區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促進景觀藝術部的業務發展。如2007年,通過園區的努力,景觀藝術部利用中國人民大學數字媒體實驗室的人才及設備優勢,承接了北京市教委新媒體互動廣告項目。
另一方面,該部門通過承接各類實踐項目,推進學生實踐能力建設。如項目部承接了由共青團中央等單位主辦,旨在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成長的網路環境和相關平台的“中國未成年人網脈工程”項目宣傳推廣工作。項目部運用影視、網站、動漫、平面、會展等多種形式,為該項目進行全案推廣,多方面提升了相關學科學生的實踐水平。
整合服務資源,提供服務套餐
以園區特色服務體系為基礎,人大文化科技園還結合業界的各類焦點活動和熱點問題,按照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著力為企業提供套餐式服務。如2008年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期間,園區通過論壇、展會、推薦評獎、沙龍等形式的結合,為園區創業企業提供了豐盛的創意大餐:
舉辦高水平國際論壇,為企業家提供產業前沿問題的思考方向。12月16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路徑選擇與測度評估”國際論壇在園區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經濟學家厲無畏,前英國首相文化顧問、英國創意機構“中國製造”總監Philip Dodd(菲利浦·多德)等國際國內專家20餘人參加了論壇。園區20餘位文化創意企業創辦人參加了活動。
舉辦熱點問題交流活動,解決企業迫切的現實需求。12月23日,由人大文化科技園舉辦的“2009年,如何把握冬天的節奏”創業企業沙龍舉行,雷軍等天使投資人現場與創業者交流如何度過經濟寒冬的問題。近20位來自人大文化科技園的創業者參加了活動。
推動優質企業樹立品牌,進入行業主流。經過園區的積極努力,第三屆北京文博會期間,園區創業企業“北京吳海菁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獲得“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論壇”第三屆創意投資榜“最具投資潛力成長型網站”單項大獎;“柯瑞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第三屆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大獎頒獎典禮”上,入選“2008中國創意企業100強”。
園區發展
養基地以及文化企業的孵化基地。
隨著人大文化科技園正式運營,與中國人民大學有緊密關係的一批將現代科技與文化產品和服務相結合的“新文化”企業進入園區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作為國內最早從事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料蒐集整理、編輯加工、信息發布的學術研究出版單位,將網路技術與傳統出版內容相結合,實現線上信息發布。目前已發展成為集期刊出版、網路電子出版、信息諮詢、廣告、發行等綜合性、跨媒體的現代信息資料出版機構。東方興業網路教育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最早致力於現代遠程教育平台建設的專業服務機構。由弘成教育集團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建立的“中國人民大學現代遠程教學網”(WWW,cmr,com,cn),作為“網路教育平台”的第一成功案例,目前已成為國內現代遠程教育領域的典範。
經過幾年的建設,園區發展也受到了國內部分文科高校和部分地方政府的關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遼寧大學先後來園區考察交流建設大學文化科技園的經驗;海淀區明確要把人大文化科技園作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抓手,從今年開始加大了對園區的支持力度;廣州市白雲區、揚州市廣陵區等地方政府先後來園區考察,探討園區與當地合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問題。
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建立首家以文化創意為主打方向的留學人員創業園
為了吸引更廣泛領域的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中國人民大學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合作共建了人大留學人員創業園,在留學人員創業園普遍只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的背景下,開始針對非科技類的文化創意企業提供創業服務。
人大文化科技園位於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內,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中關村密集的智力資源、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科優勢、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科技條件,為發展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土壤。
為豐富人大文化科技園的品牌內涵,回響國家留學政策,吸引更多優秀的留學人才回國創業,推進人大文化科技園的企業孵化工作,人大文化科技園積極努力,與中關村管委會合作,探索創建文化創意產業特色的留學人員創業園。
2005年12月16日,人大留學人員創業園揭牌。本著“依靠優勢學科,發展特色產業”的原則,中關村管委會將人大文化科技園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服務體系,創造性地建立了以文化創意為主導方向、以著作權相關產業為專業方向的留學人員創業園。
截至2008年11月,人大留創園累計吸引留學人員創業企業42家,以網際網路平台和軟體技術為基礎,圖片著作權保護軟體、網路協同寫作、線上對外漢語推廣、教育線上平台等為代表的文化創意項目占入園留創企業項目總數的80%。
典型園區
結合區域產業優勢,緊抓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建設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為了建成文化創意產業的典型園區,中國人民大學與國家著作權局合作,在人大文化科技園內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
人大文化科技園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要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尋找到有力的支點,起到行業的撬動作用,就要尋找促進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在國外,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基於著作權的產業”(Copvright-Based IndustrIes)。英國“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恩斯將著作權稱作“文化創意產業流通的貨幣”。
園區充分利用政府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天時”、地處著作權生產者使用者密集區海淀區的“地利”以及人大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人和”,抓住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著作權來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發展。
一方面,北京市特別是人大文化科技園所在的海淀區,著作權資源豐富;另一方面,我國著作權貿易現狀、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智慧財產權保護在新經濟中的重要性,都對創新著作權貿易方式,推動建設著作權貿易平台提出了新需求;特別重要的是。藉助中國人民大學的特色學科優勢,建設著作權相關產業的基地,可以為科研實力相對薄弱的人大文化科技園吸引著作權產業鏈上具有科技含量的相關環節入園進行孵化和成果轉化。
人大文化科技園依託北京市特別是海淀區出版機構密集、數字著作權企業和技術集中等優勢,依託人大出版社、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的帶動作用,以創造北京市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目標,積極努力,建立特色創業企業群,並形成包括著作權保護軟體、著作權貿易信息系統、線上線下綜合出版傳媒等在內的產業鏈。
2007年8月,國家著作權局正式批覆中國人民大學建立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2007年10月30日,“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揭牌儀式”在人大文化科技園舉行,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的建設正式啟動。
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落戶海淀區,為海淀建設著作權定價中心和北京建設國際著作權交易中心的規劃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依託中國人民大學專業特色,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
發揮中國人民大學學科優勢,開展文化創意產業理論研究。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的優勢學術力量,整合國內外相關機構的優秀資源,借鑑人大文化科技園的實踐經驗,開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研究,為政府制定文化創意產業規劃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諮詢。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為政府在大學科技園區和孵化器的政策布局、文化產業規劃、創意產業園區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目前中心的重要課題有:“我國中心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軟實力競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現象及扶持政策研究”等。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還組織編輯期刊《文化創意產業通訊》,作為發布交流相關科研成果的重要媒體平台。該雜誌秉承“獨特、專業、創新”的編輯理念,對當前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況進行概括分析,深度挖掘。
建設創意及創意技術轉移中心,實施技術轉移,推動創意變現
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關於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的若干意見》出台,檔案明確提出,要通過人大文化科技園的途徑,實施學校科研成果的轉化。
2008年3月,人大文化科技園運作公司與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簽署了《推進產學研合作暨共建創意及創意技術轉移中心協定》,聯合人大文化科技園、學校科研處、規劃處、研究生院、校團委等單位,在中國人民大學範圍內,共同推進學校科研成果通過文化科技園的渠道實施轉化,推動學生創意項目的市場化;在社會範圍內,建設針對創意成果的轉化平台。實現讓創意變現為財富的過程。
“創意及創意技術轉移中心”確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1)承擔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台的角色。(2)面向社會層面,促進創意變現。讓創意轉化成商品。
服務體系建設
在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人大文化科技園著力發揮自身的橋樑作用,依託學校特色優勢,為實現中國人民大學服務社會的功能建立渠道。園區積極努力,將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法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藝術學院、金融證券研究所等校內優勢院所及機構納入園區服務體系,以不同的角度為園區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在建立完善基礎服務的基礎上,園區著力發展專業服務,在文化創意企業專業服務方面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優勢服務項目,為相關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務,促進其發展。園區特別在三個方面加強了特色專業服務的建設。
文化創意行業交流平台
園區構建了文化創意領域的行業交流平台,通過企業、市場、行業專家之間的交流互動,推動園區企業提升發展水平。園區特色交流平台的建設,主要通過三個方面的工作進行落實,即:“特色活動”“固定空間”和“專業媒體”。
“特色活動”包括“創業者沙龍”“著作權人沙龍”等園區定期組織的創業企業交流;與相關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的針對創業者、企業管理者的主題活動等。如2007年5月,園區舉辦的“在創業中感受人生——中關村民族品牌創業高峰論壇”創業者交流活動。
“固定空間”是指園區通過自身的商務配套設施(各種會議室、多功能廳等)和園區投資建設的“海歸俱樂部——西餐咖啡廳”,為園區交流平台提供固定的空間載體,從而為行業人際圈的搭建以及交流平台的長期性、長效性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專業媒體”是指園區依託自身的特色項目著力打造的“四網、兩刊”。“四網”包括人大文化科技園網站、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網站、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網站、創意及創意技術轉移中心網站,“兩刊”是指《文化創意產業通訊》和《中國著作權年鑑》 。園區的媒體群,既是信息發布的載體,也是行業交流的重要載體。《文化創意產業通訊》是面向政府主管部門、研究機構及企業界的創意行業交流刊物。園區網站群與線下園區物理載體共同構建虛擬、現實相結合的行業人際圈和交流社區。
行業交流平台的建設,為人大文化科技園企業及北京範圍內的文化創意企業、政府主管部門構建了良好的交流溝通渠道。
文化創意產業市場平台
人大文化科技園通過市場服務平台的建設,強化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優勢,建立針對文化創意企業的專門市場渠道;為園區文化創意企業創造和拓展市場機會,提升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市場競爭水平。
市場服務平台的建設主要包括國際展會、行業國際峰會及“不落幕的展會”。園區通過組織園區企業參加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國際書展,舉辦創意行業國際高峰論壇和各種行業內交流活動,為園區企業及中小著作權類企業搭建專業的市場渠道。園區通過建設“不落幕的展會”(包括網路虛擬展示平台和線下實體展示平台),為著作權相關企業提供365天×24小時的著作權成果展示、交易信息平台。人大文化科技園針對文化創意企業的專業市場平台的建設,為園區內文化創意企業構建了細分市場的渠道,園區通過自身構建的市場平台,先後組織園內企業及兄弟大學科技園企業500餘人次參與各類市場拓展活動,為園區10餘家優秀企業進行市場宣傳和推廣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園區創業企業“北京英濤國際出版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就是在“2006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期間,通過園區的推介的渠道,順利實現股權轉讓,迅速從園區畢業;“北京昊海菁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通過園區在2008深圳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宣傳,獲得了國內出版集團數千萬元的融資“北京踏歌時代網路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園區的宣傳渠道,獲得了上海等地創意產業基地的關注。
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平台
中小企業融資本身就是難題,創業期的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更是企業發展的瓶頸。人大文化科技園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進行專業資本平台的建設:
1 設立文化創意種子基金。人大文化科技園設立了文化創意種子基金,用於對產學研項目、初創企業和項目的啟動投資。種子基金規模為300萬元,目前已完成對1家企業的出資手續,另外有3家企業已經進入投資程式。同時,園區正在積極尋找合作渠道,爭取將種子基金規模繼續擴大。
2 建立產權交易平台,為項目融資和產業化鋪通渠道。園區與北京產權交易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共同建設中國出著作權益交易中心及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權益交易中心作為企業產權交易的固定平台,產業投資基金將作為推動產業化的風險投資。
3 專業融資服務。人大文化科技園將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引入園區,並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為企業投融資以及進入資本市場提供專業服務。園區還與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與此同時,人大文化科技園積極籌辦各種針對創業投資的主題活動,營造創業文化,為企業營造融資環境。如,園區從2007年11月起,與新浪網、創業家傳媒共同主辦了“2008最受尊敬的創業天使”評選活動,並成功舉辦了該評選的頒獎禮暨“第二屆創業天使投資論壇”。
主要認識
1 特色大學科技園依託於高校的特色學科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的學科體系,為人大文化科技園特色園區的建設積澱了深厚的學術和智力土壤。園區將逐步最佳化現有的產學研合作平台,高效整合中國人民大學在信息技術、新聞傳播等領域的優勢學術資源,服務“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內容產業”,建設文化創意特色大學科技園。
2 區域政府的支持是大學科技園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
目前大學科技園按照用地規模和土地產權形式可以分為兩類: 運轉、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台的物質資源,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將舉步維艱。
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海淀區及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在人大文化科技園的發展中,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園區建設方面,先後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3 關於“官、產、學、研、資、介”協同創新
大學科技園通過服務科技創新和商業創新,推進產學研;與此同時,大學科技園自身的建設模式、行業政策也需要不斷創新。部分有產業公共政策等學科資源優勢的大學科技園,如人大文化科技園,應該承擔起大學科技園建設理論創新的任務,以利於“官、產、學、研、資、介”各個環節的協同創新和互動發展。
4 在產業政策不足的前提下,園區理想與現實生存的矛盾
人大文化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遇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普遍問題,就是相應的產業政策不明確、不具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園區實施企業化運營,既適應大學科技園的評價體系,實施軟、硬環境建設,又要保證園區運作公司自身的生存,整個過程一直是園區建設理想和企業現實生存的博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