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窯址

宋代瓷窯遺址。廣西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藤縣城關鄉中和圩附近。南起芝麻坪、北至北流河的兩條小溪之間的狹長地帶,長約2千米,寬約0.5千米。1963年冬調查發現,1964年9月在四馬嶺西坡發掘一座,1975年秋在瓦模山北坡又發掘一座。窯床依山勢而建,呈斜坡式,分前後2級,前級傾斜15度,後級傾斜20度,窯壁用青磚單層平砌,窯床底鋪河沙。制中和窯部分產品坯普遍用輪制,亦兼用模印,裝燒技術普遍使用匣缽,早期採用一缽一器的仰燒法,晚期採用一缽多器的疊燒法。

宋代瓷窯遺址。廣西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藤縣城關鄉中和圩附近。南起芝麻坪、北至北流河的兩條小溪之間的狹長地帶,長約2千米,寬約0.5千米。1963年冬調查發現,1964年9月在四馬嶺西坡發掘一座,1975年秋在瓦模山北坡又發掘一座。窯床依山勢而建,呈斜坡式,分前後2級,前級傾斜15度,後級傾斜20度,窯壁用青磚單層平砌,窯床底鋪河沙。制中和窯部分產品坯普遍用輪制,亦兼用模印,裝燒技術普遍使用匣缽,早期採用一缽一器的仰燒法,晚期採用一缽多器的疊燒法。產品有碗、盞、盤、碟、杯、壺、盒、罐、瓶、缽、燈、枕、腰鼓等,以碗、盞、盤、碟為大宗。胎較輕薄,胎質潔白細膩、有較好的半透明度,釉色以青白色的影青釉為主,有少量米黃、灰褐釉。器物造型多取材於植物的瓜、果、葵瓣、蓮瓣之形,也有僅作葵瓣、蓮瓣口的。裝飾藝術以印花為主,兼用刻花、劃花和貼花。題材有動植物、海水、人物,常見的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纏枝卷葉、束蓮、萱草、海水游魚、海水戲嬰、飛禽等,以纏枝花卉最流行,主要是菊花、牡丹、芙蓉、蓮。以度紋、菱形紋為襯底紋為其獨有。是一處以生產外銷瓷器為主的民間瓷窯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