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共齊河縣委黨校,建立於1949年9月,經歷了發展、癱瘓、撤銷、恢復、再發展的過程。
建國前,中共齊河縣委有黨員五千七百人,黨支部四百餘個。為了加強黨員的培訓工作,1949年9月,中共齊河縣委正式設定黨校,時稱“中共齊河縣委員會縣校”,地址在本縣西孫耿南街。1956年“中共齊河縣委員會縣校”改稱“中共齊河縣委黨校”,沿用至今。1966年至1969年10月,黨校受“文化大革命”衝擊,處於癱瘓狀態。 1969年10月至1972年10月,黨校被撤銷,所有人員被送“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10月,黨校恢復。根據中央(1982)53號檔案、(1983)14號檔案、(1985)24號檔案關於黨校正規化的精神和上級指示,1985年9月1日開辦“黨政幹部中轉培訓班”。黨校培訓從此由過去短期輪訓為主,轉向以正規化教育為主,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黨校環境
齊河黨校1986年搬遷至縣齊心大街和陽光路南首,占地面積25.6畝,其中校園面積10.8畝,家屬院區14.8畝,全部為磚木結構平房。黨校基礎設施建設面積總計約2700平方米,現有平房7座。其中辦公室12間,會議室2間,教室5個(其中容納120人教室1個,容納50人教室3個,容納40人微機培訓教室1個),學員宿舍14間,大部分無法使用,圖書室2間,存有圖書2萬冊,伙房、餐廳(待維修)6間,配電室、鍋爐房、車庫、傳達室各1個。根據齊河縣城鎮規劃,黨校於2014年拆遷,中共齊河縣委黨校搬遷至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至今。
組織機構
齊河黨校性質屬全額事業單位。目前領導班子中有常務副校長1名、副校長2名、校委委員3名,共6人,全部為正科級。設處室7個,有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函授室、教研室、理論研究室、基層聯絡室,各科室主任為副科級。黨校設黨總支1個,機關支部1個;中共正式黨員(在崗)19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
人員編制
齊河黨校人員編制數為30人。現有人員26人(其中包括20名在崗職工,6名內退人員),20名在崗人員中,參照公務員法管理4人,專業技術人員為15人,工人1人。
創新形式
針對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手段單一、內容針對性不強、接受高層次培訓難的問題,齊河縣在全省率先創建“巡迴黨校”。 於2014年12月31日,隆重舉行齊河縣“巡迴黨校”啟動儀式,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孟令興來到晏城街道李官社區,講授了“巡迴黨校”第一堂黨課,晏城街道全體村黨支部書記、黨員和幹部到場聆聽黨課。
“通過聽課我們更深刻了解了國家政策形勢,更全面理解了全縣中心工作,下一步乾好社區工作,我明確了方向,增強了幹勁,學到了方法,盼著這樣的培訓多搞幾次。”李官社區黨支部書記梁德寶說。齊河縣委書記孟令興認為:“齊河創建‘巡迴黨
校’,是新形勢新常態下做好黨建工作的創新之舉和有益嘗試,是打基礎利長遠的軟功夫。”齊河縣整合優質資源,通過“巡迴黨校”送學下鄉。該縣專門購置交通工具及教學設備,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遴選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部門和鄉鎮負責同志、黨校理論骨幹教師、省市層面的專家學者、縣內各行業技術人員和帶頭人等300餘人,分為理想信念、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等三個課題組,組成巡迴黨校師資庫;設立巡迴黨校農村教學點,教學點設在農村社區(村)活動場所、遠程教育基地、示範服務基地等,且選定各鄉鎮1—2個“兩區同建”示範基地、鄉村文明示範基地、規範種植和養殖示範基地、產業園區等作為現場教學示範點;教學內容為解讀全縣中心工作、提供履職能力和致富技能培訓。 為保障工作順利推進,齊河把此項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年度目標考核體系,按照社區(村)黨組織書記每人每年1000元、黨員每人每年50元的標準,由縣財政列支黨員培訓專項經費。
全縣“巡迴黨校”共有15個鄉鎮(街道)分校,129個教學點,30個現場教學示範基地,師資300餘人。“巡迴黨校”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巡迴培訓,進一步提升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綜合素質和致富帶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