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於1997年在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原重慶市委黨校、原重慶行政學院的基礎上組建而成,1999年市委講師團併入。校園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占地面積360畝,各類喬灌木及盆景、盆栽植物品種200多個,是重慶市首批“十佳園林式單位”。建有現代化的綜合教學樓、學苑大廈等主體建築,可同時容納1200名學員培訓。
重慶市委副書記任學鋒兼任重慶市委黨校校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兼任重慶行政學院院長。學校下設32個部門,現有在職教職工381人,其中正高級教研人員31人,副高級教研人員5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3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21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歷64人。
教學條件
學校建有中央黨校教學基地、國家行政學院教學科研基地和重慶市應急管理培訓基地。目前,學校有1個國家一級學科(政治學);3個市級重點學科(政治學、理論經濟學和行政管理);8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政治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黨史黨建、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憲法與行政法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行政管理);1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MPA公共管理)。設有重慶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等3個研究中心,辦有《探索》《重慶行政》《重慶社科文匯》3個公開刊物和《重慶黨校報》,其中《探索》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量位居全國黨校前列。學校數字資源建設走在全國黨校前列,榮獲中央黨校2014年度遠程教學資源片優秀組織獎。
學校堅持抓好主業主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幹部培訓為主體,以組織調訓和委託培訓為兩翼的幹部培訓新格局。探索推進理論教育、傳統教育、典型教育、實崗鍛鍊、黨性分析“五大模組”的黨性教育系統化,構建了三大基礎板塊(理論武裝、黨性修養、能力提升)和三類特色論壇(重慶幹部周末講堂、重慶幹部論壇、學員自主講壇)的“3+3”教學內容體系。廣泛運用研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2+x”和行動學習法等教學方式。十八大以來,舉辦經組織部調訓的各類班次246個,培訓幹部22414人次。舉辦各類委託培訓班次641期,培訓了包括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等省市幹部43459人次。
學校堅持推進教學科研諮詢“三位一體”,不斷加強思想庫建設。十八大以來,在省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文章861篇,出版學術專著58部,獲省部級以上課題155項,其中國家級課題38項(立項總數名列西部省市黨校第一)。服務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諮詢專刊《領導視窗》,報送424期,獲市領導批示254期435人次。資政成果曾獲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汪洋、孟建柱等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
學校先後獲得“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等殊榮。連續兩屆同時獲得中央黨校教學管理獎、精品課獎和首屆行政學院系統精品課。在國家行政學院組織的貫徹落實《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督查評估中榮獲“優秀”等次。十八大以來,學校連續五年以全市黨委系統目標考核最高分獲得並列第一和優秀等次,校委班子五次獲得市委、市政府“先進領導集體”表彰。
校園環境
校園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占地面積360畝,各類喬灌木及盆景、盆栽植物品種200多個,是重慶市首批“十佳園林式單位”。
未來發展
“十二五”期間,學校發展的總體思路是“3361”:“緊緊圍繞三大定位”,即把學校建設成為黨的人才培訓基地、理論研究基地、思想政治宣傳基地;“改革完善三大體系”,即教學培訓體系、科學研究體系、決策諮詢體系;“全力抓好六大建設”,即黨的建設、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後勤保障建設、校風建設、系統建設;“努力實現一個目標”,即初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創新型、開放式、現代化的一流省級黨校、行政學院。
學校領導
•任學鋒 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校長
•吳存榮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 重慶行政學院院長
•謝金峰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重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雪松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 重慶行政學院副院長
•張洪晉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 重慶行政學院副院長
•黎宏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 重慶行政學院副院長
•劉昌雄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 重慶行政學院副院長
•向艷宏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 重慶行政學院副院長
•賴寒松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巡視員 重慶行政學院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