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長汀縣在水東街人民巷43號,是最早期的福建省委舊址,坐西朝東。由大門、禮拜堂、兩層樓房組成。

長汀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長汀縣在水東街人民巷43號,是最早期的福建省委舊址,坐西朝東。由大門、禮拜堂、兩層樓房組成。磚木結構、封火山牆,建築面積390平方米。1932年春,在此設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分組織、宣傳、婦女等部和辦公室。歷任書記羅明(代理)、劉曉、陳壽昌、陳潭秋、曾洪易、劉少奇、萬永誠。四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羅榮桓、聶榮臻等率東路軍在此召開部署攻打漳州的軍事會議。會後,周恩來留汀住在這裡指導省委工作。1981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列為省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化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位於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遊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是一個環境條件極為惡劣的偏僻村落。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好的民眾基礎,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及所屬的武裝力量從永泰青溪轉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溝,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全省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建國後,該村被省委確定為老區基點村。2002年7月,省委舊址(坂里)被命名為泉州市第三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6月,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3年至1944年,中國抗日戰爭從相持階段進入到反攻階段。國民黨頑固派無視中華民族利益,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國民黨福建軍政當局對閩北地區發動第三次軍事圍攻,中共福建省委駐地建陽太陽山方圓200里內頑軍密布,閩北地區鬥爭處於極其艱難的境地。
中共福建省委面對不利時局,果斷作出了南遷閩中的重大決策。1943年8月,省委撤離建陽,遷至永泰。1944年3月,省委機關從永泰青溪遷入德化坂里牛寮溝,省委書記曾鏡冰,以及蘇華、黃國璋、黃扆禹等領導人先後抵達。1944年5月,左豐美等率省委武裝主力,與省委機關特務隊、閩中特委武裝、閩中工委“挺進隊”勝利會師。至此,省委勝利完成南遷重大任務。6月,省委機關經仙遊東湖轉移至永泰官烈。
在坂里期間,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全省發出《關於整風學習的決定》,開展整風學習和革命氣節教育,創辦機關刊物《頑強鬥爭者》,指揮全省人民開展一系列革命鬥爭活動,不僅有力地打擊了閩中地區的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囂張氣焰,而且進一步擴大了黨的影響,開創了閩中地區的革命鬥爭新局面。坂里成為省委領導全省人民抗日反頑鬥爭的指揮中心。省委機關遷移到坂里後,當地的老百姓不怕犧牲,克服種種困難,搞好後勤保障,做好保密工作,確保了省委機關的安全。
2002年7月18日,泉州市委書記施永康帶領朱明副書記、吳漢民常委和老領導張田丁以及市直有關部門領導,到坂里召開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修建專題會議,決定重修省委(坂里)舊址,把昆坂村建設成為綠色風光與紅色文化相融合、革命文物與歷史文物相輝映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對於收集和保存革命前輩的史跡,讓後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幹部民眾創業熱情,開發建設“紅色之旅”旅遊線路,促進德化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決定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在德化參加革命鬥爭的許集美、黃扆禹等老領導對此十分讚賞,稱其為弘揚革命精神,激勵教育後人之舉。德化縣委、縣政府立即成立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德化)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書記許昆貞擔任,常務副組長由縣長楊益民擔任。德化縣廣大幹部民眾熱情空前高漲,為建設省委舊址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特別是老區人民,更是深深感到各級黨組織時時心繫老區、關心老區,不斷推動老區發展。大家都紛紛表示要以修建省委舊址為契機,用老區的優良革命史教育年輕一輩,讓革命老區精神代代相傳。廣大幹部民眾密切配合,全力支持,以實際行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作貢獻。
在省、市、縣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省委舊址(坂里)修建一期工程已於2003年6月竣工,省委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具體建設項目包括:(1)坂里經牛寮溝至石牛山水泥路交接處2.5公里步行石階道;(2)整修原省委和武裝部隊使用過的三座民房;(3)牛寮溝省委舊址部分辦公、住宿竹棚7座和牛寮溝門樓;(4)中共福建省委新紀念碑;(5)水泥路路肩、交會車道和交通警示牌;(6)潔淨水工程;(7)革命歷史陳列館(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及部分配套設施。
二期工程擬建設以下項目:人行游道、食堂、停車場、公廁、安全防護欄、陳列館門埕硬化、綠化,並製作專題宣傳品對省委舊址(坂里)紅色旅遊進行宣傳推介。

陳列館陳列館

長樂市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在長樂市江田鎮南陽村。自江田至南陽村,高山夾峙,一徑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形勢險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都是福建東南沿海的革命基點村。1944年8月至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遷到南陽,閩中特委機關及閩中游擊隊和省委武裝隊伍也隨著進駐南陽。省委機關在南陽期間,發動沿海各縣開展抗日武裝鬥爭,部署抗日游擊戰爭,召開省委幹部會議,討論毛澤東《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報告,舉辦兩期黨員幹部訓練班。村中陳亨源故居,是當年省委機關開會辦公地方,舊學堂曾辦過乾訓班,距村五里許的九坑山(筆架山)洞,是當年省委機關安放電台和召開秘密會議的地點。1986年4月29日,經縣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長樂縣人民政府撥款,大修南陽村陳氏祖廳,闢為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展廳。程式題大廳前額“中共福建省委舊址”。中共長樂縣委、長樂縣人民政府立重修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碑,黃扆禹撰寫碑文。

閩侯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位於青口鎮東台村南陽頂山。民國34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率武裝從長樂到南陽頂與林汝南領導的閩中游擊隊會合,並留在南陽頂堅持鬥爭。民國36年初,省委機關正式從古田遷到南陽頂下岩洞,主要活動地點為尾岩洞、下岩洞和上岩洞。下岩洞面積約30平方米,其餘兩洞面積相似,寬約10米,深約30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