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傷寒論大全·傷寒合病並病》云:“並病者,一經先病未盡,又過一經之傳者,為並病。”《景岳全書·傷寒典》云:“並病與合病不同,合病者,彼此齊病也;並病者,一經先病,然後漸及他經而皆病也。如太陽先病,發熱頭痛,而後見目痛鼻乾不眠等證者,此太陽並於陽明也;或後見耳聾脅痛,嘔而口苦等證者,此太陽並於少陽也;或後見腹滿嗌乾等證者,此太陽並於太陰也;或後見舌乾口燥等證者,此太陽並於少陰也;或後見煩滿囊縮等證者,此太陽並於厥陰也。若陽明並於三陰者,必鼻乾不眠而兼三陰之證;少陽並於三陰者,必耳聾嘔苦而兼三陰之證。陰證雖見於里而陽證仍留於表,故謂之並。”陽經並病,如表證未罷,宜先解表。《傷寒括要·合病並病論》:“太陽陽明並病,若並未盡,所謂太陽證不罷,面赤怫鬱,煩躁短氣,是傳未盡,尚有表證,當麻黃桂枝各半湯汗之。”
中醫套用
如太陽病未罷,又出現少陽病的證候,稱為太陽少陽並病。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原文為:“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治當刺大椎、肺俞,以解在表之邪;刺肝俞以瀉少陽之邪,禁用汗、吐、下法,亦可用柴胡桂枝湯和解少陽,兼散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