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丘諾1號運載火箭同義詞有朱諾一號運載火箭(中國台灣省譯名)、丘諾I、“丘辟特-C”(Jupiter-C) 。
是一種軌道運載火箭,經常被人誤以為是木星-C探空火箭。丘諾1號運載火箭是最熟為人知的火箭,因為它發射了美國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紅石運載火箭及水星-紅石火箭,它們都非常相似,因為均由丘諾1號運載火箭衍生而來。丘諾1號運載火箭的第四節置於第三節的圓桶狀之內,當第三節燃料用盡,且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時,第四節引擎開始點火,而它自己也將近入自己的軌道。丘諾1號運載火箭的末端節並未使用火箭引導系統,這主意是由沃納·馮·布勞恩在1956年所想到的,在1958年才實現其想法,與丘比特-3運載火箭很像,但最上節則使用較小的固態火箭,雖然當時只有一個可以使用。
技術性能
級數:4;
全長:(包括有效載荷)21.72m;
最大直徑:1.78m;
起飛質量:28.5t;
起飛推力:368.73Kn;
推重比:1.32;
運載能力:最大有效載荷質量20kg(500km圓軌道);
結構
四級火箭
“丘諾I”型是一種四級火箭。一子級是“紅石”火箭的改進型,上面三級為束式固體發動機組。一子級承包單位為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其他三級均為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etPropulsionLaboratory)負責研製的。一子級貯箱頂部為儀器艙。儀器艙內裝有為第一級飛行提供制導和控制的設備及姿態控制系統。上面三級放在鏇轉外殼內,固定在一子級儀器艙內。一子集
級長:18.39m;
直徑:1.78m;
起飛質量:28t;
結構質量:6t;
推進劑質量:22t;
發動機:一台洛克達因公司Rocketdyne,A-6液體發動機;
推進劑:液氧/海登hydyne,60.40偏二甲肼和二乙撐三胺混合物;
地面總推力:368.73kN'
比沖:2255.53N·s/kg;
工作時間:150s.
二子集
級長:1.3m;
直徑:0.96m;
發動機:11台中士(Sergeant)固體發動機;
真空推力:77.47kN;
真空比沖:1961.33N·s/kg;
發動機質量:330kg;
推進劑:固體;
工作時間:6s
三子集
級長:1.3m;
直徑:0.4m;
發動機:3台中士固體發動機;
推進劑:固體;
真空推力:21.57kN;
真空比沖:1961.33N·s/kg;
工作時間:6s;
發動機質量:90kg.
四子集
發動機;1個固態火箭;
推力;680公斤;
比沖;214秒;
推進時間;6秒;
燃料:固態火箭。
總體布局
“丘諾I”型運載火箭又稱“丘辟特-C”(Jupiter-C),是美國最早投入使用的運載火箭。其研製工作是在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和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而“先鋒號”運載火箭遠未成熟的情況下,由漢茨維爾(Huntsville)美國陸軍彈道飛彈局(ArmyBallisticMissileAgency)的紅石兵工廠(RedstoneArsenal)負責進行,由於有預先研製的基礎,進展很快。1958年2月1日進行了首次發射,將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Explorer1)送上軌道。隨後,1958年3月5日發射“探險者2”失敗,同年3月26日和7月26日發射“探險者3號”和“探險者4號”人造地球衛星成功。接著,於8月24日和10月22日,又發射了“探險者5號”和“燈塔”(Beacon)型氣球式衛星。到此,“丘諾I”型火箭共發射了6次,成功與失敗各3次。此後,為加快“雷神-艾布爾”(Thor-Able)和“丘諾II”型的研製工作,“丘諾I”型運載火箭停止使用。
韋納·馮·布勞恩
火箭專家
韋納·馮·布勞恩是現代火箭技術由試驗走向實用的關鍵性人物。他主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火箭研發和二戰以後美國的火箭研發,是納粹德國“V2”火箭和美國“阿波羅”登月兩大項目的靈魂人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火箭專家。
20世紀70年代初,任職於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布勞恩開始著手研製太空梭。1977年6月,布勞恩因腸癌病逝於華盛頓。臨終前,他對自己的一生心滿意足,覺得自己最終實現了童年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