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止

世界觀止

《世界觀止》,又稱《宋氏春秋》。作者原為理科生,因編寫《宋氏春秋》以記錄自身生活、感想、感情、記憶而悟通生世義理。

世界觀止

《世界觀止》

於大學時期改投文科,居人文院,修國際政治專業,推崇“人文”精神。

《世界觀止》誕生

作者原為理科生,因編寫《宋氏春秋》以記錄自身生活、感想、感情、記憶而悟通生世義理,於大學時期改投文科,居人文院,修國際政治專業,推崇“人文”精神。初入大學,中國原本意義上的大學的變質、大學生的貶值使其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受到極大的衝擊。及後作者歷經逃避現實、追求資本主義世界價值觀到務實學習、珍惜個人感情人生,而在大學時期終得真悟,感慨自己“明生死、知去來,精生活、通感情,尊人文、尚古義,性豪放、好異士,內剛負、外柔淺,重人情、憎法理,能體味、善感受,樂思問、可答解”。同時在逃避現實的階段,作者多追憶舊時的經歷、感情,於是決定重整自己自2000年開始的隨筆。但是使他意想不到的是,建立在國中、高中理科紮實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的九年隨筆,及至大學後期,竟自然的結合大學數年的經濟、政治、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社會科學知識,這使他能夠最終將這部多達百萬字的《宋氏春秋》系統化為《世界觀止》。

《世界觀止》結構

《世界觀止》上卷是哲學的理論篇,下卷是實踐篇。理論篇包括世界觀、方法論這兩個哲學部分,實踐篇包括規範、運用兩個實用部分。世界觀包括自我角度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道德觀、大學觀等,方法論包括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等。在世界觀、方法論中強調存在,即強調研究要從自然科學入手;重視思維,即強調心理學上的動機的研究。書中還大量收錄了自己在生活中、夢境中獲得的“大道”,並加以論證,雖然部分已經被當前前沿的研究所論證,但是作者的論證還是具有自己獨特的角度。

《世界觀止》理論基石

客觀概念與理論
一、 世界觀(Weltanschauung),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么樣、為什麼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也叫宇宙觀。
二、 方法論,人們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三、 世界,就是全部時間與空間的總稱,“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時間、空間是世界的基本屬性。
四、 (entropy)。
1 “熵”是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Rudolf Clausius, 1822 – 1888)在1850年創造的一個術語,他用它來表示任何一種能量在空間中分布的均勻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勻,熵就越大。如果對於我們所考慮的那個系統來說,能量完全均勻地分布,那么,這個系統的熵就達到最大值。在克勞修斯看來,在一個系統中,如果聽任它自然發展,那么,能量差總是傾向於消除的。因此,克勞修斯說,自然界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是:能量密度的差異傾向於變成均等。換句話說,“熵將隨著時間而增大”。
2 人們早已斷定,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能量是物質運動的一種量度,形式多樣,可以相互轉換。某種形式的能量如內能越多表明可供轉換的潛力越大。熵原文的字意是轉變,描述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自發轉換的方向和轉換完成的程度。隨著轉換的進行,系統趨於平衡態,熵值越來越大,這表明雖然在此過程中能量總值不變,但可供利用或轉換的能量卻越來越少了。
3 從微觀上說,熵是組成系統的大量微觀粒子無序度的量度,系統越無序、越混亂,熵就越大。就是,系統內部物質分布平均化程度,表示系統無序程度,熵增加即系統趨向於混亂。熱力學過程不可逆性的微觀本質和統計意義就是系統從有序趨於無序,從機率較小的狀態趨於機率較大的狀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既自然界通向無序的方法遠多於通向有序的方法,打個比方,讓一群學生在操場上站好隊,需要一些手段,但要他們在操場上亂跑,就很簡單了。
4 在資訊理論中,熵可用作某事件不確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體系結構越規則,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 ,可以從理論上研究信息的計量 、傳遞 、變換 、存儲。
5 在物理學中,玻爾茲曼說:“當能量被減少時,原子就呈現為一種更無序的狀態。”熵的增加表示系統從幾率小的狀態向幾率大的狀態演變,也就是從比較有規則、有秩序的狀態向更無規則,更無秩序的狀態演變。熵體現了系統的統計性質。所有不涉及熱現象的物理規律均時間反演對稱, 它們沒有對時間的方向作出規定. 所謂時間反演, 通俗地講就是時光倒流; 而物理定律時間反演對稱則指, 經過時間反演後, 該定律依然成立。
6 此外,熵在控制論、機率論、數論、天體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也都有一定的套用。
五、 熵增加原理
1 描述熱力學系統的重要態函式之一。熵的大小反映系統所處狀態的穩定情況,熵的變化指明熱力學過程進行的方向,熵為熱力學第二定律提供了定量表述。即系統的熵在可逆絕熱過程中不變,在不可逆絕熱過程中單調增大。這就是熵增加原理。
2 人們早已斷定,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由於孤立系統內部的一切變化與外界無關,必然是絕熱過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為:一個孤立系統的熵永遠不會減少。它表明隨著孤立系統由非平衡態趨於平衡態,其熵單調增大,當系統達到平衡態時,熵達到最大值。熵的變化和最大值確定了孤立系統過程進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3 在孤立系統內對可逆過程,系統的熵總保持不變;對不可逆過程,系統的熵總是增加的。這個規律叫做熵增加原理。這也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又一種表述。
六、 熱力學第二定律
1 是一個自然科學的理論,說明孤立系統存在著自發的朝向熵增加的方向運動的自然趨勢。
2 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的過程都不可能自動地復原,要使系統從終態回到初態必需藉助外界的作用,由此可見,熱力學系統所進行的不可逆過程的初態和終態之間有著重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過程的方向,人們就用態函式熵來描述這個差異。
3 在孤立系統中,實際發生的過程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能量傾向於從密度較高的地方流向密度較低的地方,直到一切都達到均勻為止。熵是混亂和無序的度量。熵值越大,混亂無序的程度越大。我們這個宇宙是熵增的宇宙。熱力學第二定律體現的就是這個特徵。熵是時間的箭頭,在這個宇宙中是不可逆的。熵與時間密切相關。如果時間停止“流動”,熵增也就無從談起。“任何我們已知的物質能關住”的東西,不是別的,就是“時間”。低溫關住的也是“時間”。生命是物質的有序“結構”。“結構”與具體的物質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它是關於在有限空間和時間內,一切和熱運動有關的物理、化學過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經驗總結。
七、 負熵,是物質系統有序化、組織化、複雜化狀態的一種量度。齊拉德首次提出了“負熵”這個經典熱力學中從未出現過的概念和術語。熵是用以表示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或說明其可能出現的程度。(或者說是描述一個孤立系統中物質的無序程度)。在自然科學家看來,;在社會科學家看來,人類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本質力(即勞動能力或社會生產力)的增強過程,人類的一切生產與消費實際上就是“價值”的創造與消耗。
假設概念與理論
一、 物質系統越穩定,系統能量就越少,系統熵就越大。物質系統狀態總是趨於穩定(平衡態),能量總是趨向於均勻分布,熵總是趨向於增加。
二、 有能量轉化、轉移的系統狀態絕/相對改變才叫做絕/相對運動變化;能量是否有轉化、轉移是衡量物質系統是否變化的指標。
三、 系統內/外的絕/相對做功,使系統絕/相對能量變化,導致絕/相對運動變化。
四、 負熵運動(負熵變化)。獨立系統的狀態變化都是對其原無序狀態的克服,這種狀態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轉化與轉移,由於過程中都要消耗有效能量,即這個狀態變化過程是一種負熵運動(負熵變化),造成熱量擴散故而都將增加世界的熵。生物演化、技術進步乃至人類文明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有序化的增長過程,人類的一切生產與消費實際上就是“負熵”的創造與消耗。同時引申出負熵系統。
五、 熵世界。熵世界中的一切獨立系統的狀態變化都是對其原無序狀態的克服,這種狀態變化伴隨著能量的轉化與轉移,由於過程中都要消耗有效能量,即這個狀態變化過程是一種負熵運動(負熵變化),造成熱量擴散故而都將增加世界的熵。我們這個宇宙是熵增的宇宙,即熵世界。
六、 負熵系統。
即發生負熵運動(負熵變化)的主體研究對象。在熵世界中,它的運動變化使自身的有效能量趨減,就是說這個過程中它的能量不能自給。這就導致它要想在熵世界中運動變化,就必須從系統外補充比它變化運動中所損耗能量的更多能量。
有機負熵系統,就是能夠從外界攝取能量,在抵消自身消耗的基礎上通過運動變化得以生存發展的負熵系統。結果是,攝取的能量維持了自身的運動發展,也部分損耗到熵世界。其內部需要存在以下幾種機制:1.動力機制,即對外界能量的強烈攝取動力;2.投資收益機制,即考慮運動變化的能量總投入小於能量總收益。比如我們生命系統,是典型的有機負熵系統。
無機負熵系統,就是不能夠獲用外界能量的負熵系統,這就致使它在自身能量損耗到一定程度時候得到穩定的平衡態,不再容易運動變化。比如自燃反應。
七、 非熵世界。非熵世界中物質系統(即非熵系統)的運動變化沒有能量的損耗,只有能量的轉化、轉移,從而造成了非熵世界充斥著能量。主要體現在經典物理學不適用的微觀世界中,例如E=m*c*c。比如,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在溫度不變的時候內能(=分子勢能和+分子動能和)是不變的,故內能沒有損耗;分子化學反應;原子核(裂變、聚變)反應等。
八、 世界包括熵世界與非熵世界。空間、時間、能量、運動是世界的基本屬性,它們也都是運動變化的。熵世界是我們現實的世界,能量賦予物質運動變化的能力,有能量才能夠使物質運動變化,故運動變化不是絕對的;有機負熵系統為爭取能量而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形成意識,製成信息;信息、意識統稱為數據,物質、能量、數據都是物質的。非熵世界中物質系統(即非熵系統)的運動變化沒有能量的損耗,從而導致絕對的不穩定與絕對的運動變化;非熵世界充斥著能量,從而無需意識。
九、 能量使世界運轉,世界的能量歸宗於非熵世界,熵世界的能量來自於非熵世界。我們這個宇宙是熵增的宇宙,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熵世界。人類文明之初,熵世界中有機負熵系統獲取來自於太陽上非熵世界的物理能源;人類文明中期,熵世界中有機負熵系統開採地球上非熵世界化學能;人類文明後期,熵世界中有機負熵系統將主要獲取來自原子核內的非熵世界能源。
十、 非熵世界充斥著能量,而熵世界內缺少能量,如果打通兩個世界的大門,非熵世界的能量也足夠熵世界的負熵運動變化去消耗。
十一、 核子彈的爆炸,使人類文明走上熵世界通往非熵世界的橋樑。熵世界將來的能量需求都將從非熵世界獲得滿足。馬克思前輩所指的科學社會主義,即作為熵世界中有機負熵系統的人類(物質)憑藉意識(數據)通過頂級生產力(核反應)把非熵世界的能量釋放到熵世界,達到供過於求,從而除去熵世界中有機負熵系統對能量的爭奪,進而實現熵世界的非熵世界化(即共產主義)。我們人類社會將來的快速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將來把非熵世界的能量釋放到熵世界的程度。

《世界觀止》解決的問題

1 什麼是世界
2 世界怎么運轉
3 能量為什麼使世界運轉
4 能量能夠使時間、空間運動
5 為什麼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沒有能量損耗
6 我們世界能量的來源
7 共產主義社會能否實現,怎么實現

《世界觀止》現在

《世界觀止》上卷已經從整體上完成,其中方法論中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還待融合。下卷依然受作者經歷所限,需要繼續完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