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世界機車大獎賽(Grand Prix motorcycle racing),常用簡稱摩托GP和GP賽,是指機車公路賽中最重要的一項賽事,其重要性之於二輪賽車相當於F1之於四輪賽車。它由國際摩聯(FIM)主辦,各分站賽主辦國負責承辦的每場具體的比賽,具體管理和爭端仲裁則由摩托GP賽事委員會執行。世界機車大獎賽是一個設立有多種項目類別的大型比賽。
摩托GP這項賽事又根據發動機排量分為3個級別:125毫升(GP125)、250毫升(GP250)和摩托GP級別(MotoGP)(最高到990毫升)(儘管摩托GP在這裡作為一個級別的名稱,但也作為三個級別賽事的統稱,這種用法是官方於2002年規定的,但更多的場合“摩托GP”指的是摩托GP級別)。3個級別就意味著每個分站會有三組賽事,由於摩托GP組的技術指標遠遠高於其他組,這組比賽往往是賽事中的焦點。但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摩托GP將在2007年限定發動機排量最高為800毫升。
由於GP賽的機車體比F1賽車窄,參賽車輛多,超車場面多,危險性大,排名變化快,且不存在進站策略,很多人認為摩托GP比F1更據觀賞性,更精彩刺激。
賽事歷史
1913年,第一屆世界機車大獎賽在法國舉行,並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大獎賽”的名稱後業卻被廣泛地用於任何一種機車比賽,以致大獎賽的規模和層次都出現了良莠不齊。
1949年,一系列有大獎賽性質的世界錦標賽正式開始。在大獎賽中分別設有50mL、80mL、125mL、250mL、350mL、500mL和750mL等不同級別組比賽,而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500mL級別的比賽,通常被認為是世界機車大獎賽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級別。
1951年有了8站比賽,到1961年有10站,且加入了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站,賽事進入南美。
1964年,比賽首次加入美國站;1967年首次加入加拿大站;1969年,增加為12分站。
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賽事發展緩慢,僅僅於1972年增加為13站。
進入20世紀80年代,比賽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飛速發展;首次加入的分站有:1983年南非站、1987年日本站、1988年巴西站、1990年澳洲站、1991年馬來西亞站、1996年印度尼西亞站、2004年卡達和中國。其間2000到2003年,日本有兩個分站。分站數量在1987年增為15站,從1999年至今,每年有16個分站的比賽,分散在全球五大洲。
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2002年,GP賽的最高級別被限制在四個氣缸500毫升,無論是二衝程還是四衝程。因而當時所有機車都是二衝程的,以在發動機排量既定的情況下獲得更大動力輸出。
2002年,規則變更了,名稱也改變了,國際摩聯把最高級別的500毫升級別和整個賽事名稱都改稱為摩托GP,不再是WGP。製造商們這才得到許可擴大四衝程機車的發動機總容量到990毫升並可以選擇性地使用3到6個氣缸。所以,2002年以後摩托GP才有較快的發展。
理論上來說,500毫升二衝程的機車的動力弱於990毫升四衝程的機車。2002年的賽場上成了各種發動機車型的混戰,很快大家就發現四衝程機車明顯比二衝程機車在任何方面都出色。所以2003年二衝程車就在摩托GP級別組的賽場上消失了,而125毫升和250毫升級別組則只用二衝程車。
從2007年開始,摩托GP級別的機車將被限制在最高排量800毫升。公布的原因是要照顧車手安全,因為GP級別機車的動力輸出和最高速度在2002年以來已經有了充分的增長。
賽事特點
在世界機車大獎賽中,125毫升的機車被限制為單汽缸且最低重量80千克,250毫升車則被限制為雙氣缸最低重量100千克,這兩種級別組的比賽只有二衝程車。因為大多中高級(大於250毫升)的機車都是四衝程,在比賽中使用四衝程車能讓製造商藉機開發技術積累經驗,從而獲益更多。儘管沒有任何來自官方的聲明作依據,最近歐盟關於阻止向大眾出售二衝程車的決議還是讓人們對二衝程車比賽能否長期存在產生了疑問。
GP級賽車允許選擇性使用3到6個氣缸,根據氣缸數不同,重量限制也不同。因為既定排量下,汽缸越多,動力越大,所以最低重量限制就升高了,作為一種平衡手段。2004年,有3、4、5個氣缸的配置。2005年Blata車隊有了6缸車。GP級機車是特製的賽車,追求速度和可觀賞性,最高轉速16000轉/分,只限速度一般達到330km/h,平均圈速也能達到250km/h,絲毫不亞於F1。目前摩托GP最高速度記錄為 Alex Barros 在 2004 年 Mugello 的 343 千米/時(213.1 英里/時),而目前F1賽最高速度記錄2004年在Monza寶馬·威廉士車隊安動尼奧·Pizzonia創下的369.9千米/時(229.8 英里/時)紀錄。
也正由於速度太高,2007年的新規則選擇降低最高排量,減少動力輸出,比如減少傳送檔數量這類降動力的措施也被討論過,但遭到反對。這個將實行的新規則對本田車隊有利,因為它現在用的是5氣缸車,只要減少一個氣缸就行,其他廠商則需要重新設計發動機。有些挑剔的記者說這種限制的出台源自於本田方面的壓力,但並沒有證據支持。
摩托GP級別組使用的GP級機車不能對大眾出售,都是世界級比賽專用車,這點和眾多產品類的比賽不同,比如世界超摩賽,這項賽事裡面用的機車都是可以對外出售的產品改良版。但其他級別——125毫升、250毫升排量的GP級機車有相應對外發售的普通版本。一輛125毫升的車和一輛小汽車差不多價錢,這種車往往用來進行種類繁多的國家級比賽。
像F1賽車一樣,GP級機車也並不僅僅是用來比賽,更要用來展示製造商的技術和設計實力。因此所有GP級機車大都是昂貴的輕材料製成,比如鈦、加強碳纖維塑膠。這些技術的套用一般不能被大眾接觸和購買。這種例子還有很多,包括精密電子器件,遙感勘測,引擎管理系統和牽引控制,碳素纖維閘,還有高級發動機技術,像本田的V5發動機配置和Aprilia的RS3。後者甚至使用了F1賽車用的Cosworth設計的氣閥制動系統。車手和摩托設計師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是,怎樣把強大的動力在一個輪胎與地面之間巴掌大的地方全部施展出來。一般來說,GP級機車的動力在240馬力(179千瓦)左右,相比而言,一輛F1賽車不僅可以從3升發動機啟動最高800制動馬力(600千瓦)的動力,還有10倍大的輪胎磨擦面。所以,摩托GP可能是唯一會故意失諧發動機的現代機動車比賽,這樣可以幫助車手用不到180、190制動馬力(135-140千瓦)之間的動力控制兩衝程賽車。
主要賽道
捷雷斯賽道
地點:西班牙捷雷斯長度:4423m.
左彎:5
直道長度:600m.
右彎:8
寬度:11m.
捷雷斯賽道建於1986年,次年就開始舉辦第一屆大獎賽,現在捷雷斯賽道是最受歡迎的舉辦摩托GP的場所,也是對賽車痴迷的捷雷斯人們關注的地方。捷雷斯賽道位於西班牙南部一個小山谷內,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賽道的看台可容納25萬觀眾,看台巨大,非常適合觀賽。捷雷斯賽場有兩條賽道(一條4423m,另一條4428m),兩條賽道的表面在不進行比賽的時候都進行了整修。賽道現在整年都有車隊在此測試,近來,賽場內又對公司辦公場所和媒體設施進行了翻新,更增添了賽場的吸引力。其他像控制塔和維修區等設施也都進行了整修。
伊斯特利爾賽道
地點:葡萄牙伊斯特利爾
長度:4182m
左彎:4
直道長度:986m
右彎:9
寬度:14m
葡萄牙伊斯特利爾賽車場位於大西洋海岸、距離首都里斯本20公里處。2000年,賽車場首次舉辦摩托GP。伊斯特利爾賽車場建於1972年,是由FernandaPiresdaSilva設計建造。在70年代,賽車場主要是用來舉辦歐洲F2比賽。80年代初,賽車場經過整修,並於1984年第一次舉辦F1大獎賽。伊斯特利爾賽車算得上是GP各賽場中最難捉摸的賽道之一,由長弧形彎角、崎嶇的直線路段、以及一個94年建成的、位於賽道後段的急轉彎組成。當地的氣候因為所處地理位置的關係而很難預料,但是一般而言,還是比較溫暖乾燥,這也是IRTA經常選擇伊斯特利爾進行測試的原因之一。
上賽道
地點:上海
長度:5451m
左轉彎:7
直道長度:1175m
右轉彎:7
寬度:12m
上海國際賽車場位於上海市嘉定區境內,坐落在民風淳厚、鄉情濃郁的江南古鎮——安亭鎮東北,與馳名世界的上海國際汽車城相鄰,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20公里。周圍被嘉金(A5)、嘉松、A30等高等級公路所環繞,計畫中的軌道交通R3線直達賽車場。2004年在這裡舉行了中國首屆F1世界錦標賽,現場觀眾達到15萬人。巴西車手巴里切羅奪得中國站F1大獎賽的首枚金牌,受到現場觀眾的熱情追捧。
勒芒賽道
地點:法國勒芒
長度:4423m.
右彎:9
直道長度:450m.
左彎:4
寬度:13m.
勒芒賽道建於1965年,位於勒芒城以南5公里、巴黎西南200公里處。賽道在60年代後期就開始舉辦大獎賽,但是1995年因為西班牙車手阿伯特·普格(AlbertoPuig)在此發生嚴重事故,因而賽道被取消舉辦資格。2000年,勒芒賽道進行了整修,提高了安全性,故而重新加入賽程。勒芒賽道是一條難度較高的賽道,車手一般都需要調到
第一檔才能過彎,過彎要求剎車要晚,加速要快。賽道最後部分也是考驗車手的關鍵區域。賽場能容納10萬觀眾,是舉辦國際汽聯F3000錦標賽,法國房車賽和GT賽的地方。
木之羅賽道
地點:義大利佛羅倫斯
長度:5245m.
左彎:6
直道長度:1141m
右彎:9
寬度:14m
木之羅位於佛羅倫斯東北30公里、美麗的鄉村圖斯卡那(Tuscany)境內。木之羅是一條很現代化的賽道,配有先進的設施。1988年,法拉利買下木之羅之後,這條5245m長的賽道就不斷進行翻新,成為世界上最現代化、最漂亮、最安全的賽道之一。賽道由慢轉彎、快轉彎、弧度較大的彎道、長直道,以及反拱彎角組成,對車手和工程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賽道1976年首次舉辦摩托GP,而在1991年經過整修之後成為固定的摩托GP舉辦場所。木之羅處在圖斯卡山谷之中,樹木成蔭,因而也是喧鬧的義大利人們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加泰羅尼亞賽道
地點:巴塞隆納
長度:4727m.
左彎:5
直道長度:1047m
右彎:8
寬度:12m
1989年,加特蘭自治政府(Catalan),蒙特門羅(Montmelo)市政府和加泰羅尼亞皇家汽車俱樂部(RACC)合作,在這個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建造了這條與城市匹配的一流賽道。1991年,位於巴塞隆納附近的加泰羅尼亞賽道迎來了第一場國際賽事西班牙F1大獎賽。之後賽道又舉辦了歐洲機車大獎賽。1995年,加泰羅尼亞賽道成為加泰羅尼亞大獎賽的主辦地。加泰羅尼亞賽道被認為是當代設計最精良的賽道之一,能容納十萬四千名觀眾。2001年,賽道捧得了“IRTA最佳大獎賽”的獎盃。
艾森賽道
地點:荷蘭艾森
長度:6049m
左彎:9
直道長度:970m
右彎:14
寬度:10m
艾森賽道長約6公里,是摩托GP賽程上最長的賽道,同時也是在1949年建成之後唯一一條每年都舉辦世界機車錦標賽的賽道。賽道是專門為舉辦1954年DutchTT而建造的,之前DutchTT都是在公路上舉行的。艾森賽道很窄,路段方向變化很快,賽道旁邊都是青草。賽場內有一個能容納64500位觀眾的看台,每年,賽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前往觀看比賽。艾森賽道氣氛熱烈隆重,也是車手鍾情的賽道。近來賽道和賽場入口路段的現代化改造都已完成,更加增添了賽道的魅力。
拉古納賽卡賽道
地點:美國伊斯特利爾
長度:3601.712m
高低差:55m
彎道數量:15
位於美國舊金山南部蒙雷特半島的郊外,是一段利用當地丘陵來改造的賽道。在1957年,由蒙雷特半島的運動賽車協會創設。因為通過丘陵地帶,賽帶坡道很多,技術性要求很高。這條賽道最要注意的一點是被稱為名物的“軟木塞”彎角,之所以這么稱呼他,是因為車道是蜿蜒下行的,拐角之前都是上坡路,很難確定彎角的位置和入彎路線~
多靈頓賽道
地點:多靈頓公園
長度:4023m
左彎:4
直道長度:564m
右彎:7
寬度:10m
多靈頓賽車場建於1931年,建成之後就開始舉辦機車比賽。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事被迫關閉。1971年,當地商人、賽車迷湯姆·維特克勞夫特(TomWheatcroft)買下多靈頓賽車場,並出巨資對賽場進行整修,1977年,賽場重新開始舉辦比賽,現在賽場被認為是英國最好的賽車場之一。多靈頓賽車場位於英格蘭中部多靈頓城堡附近的美麗鄉村,賽道流暢的線條被一段急轉彎角打斷,車手必須控制好過彎速度,控制好剎車和加速,才能跑出好的成績。
薩克森靈賽道
地點:德國薩克森靈
長度:3671m
賽道簡介:
德國西姆茲(Chemnitz)20年代起就開始舉辦汽車賽和機車賽。比賽在90年代以前都是在公路上進行的。90年代,有人提出這條公路周邊人口密集,不再適合舉辦比賽。因而1996年,西姆茲西部5英里處建造了一個新的賽車場,即薩克森靈賽車場。賽車場主要是用作車手訓練中心和道路安全站,1998年,賽車場開始舉辦摩托GP,自舉辦賽事以來,賽場也一直進行整修,2001年還對賽道的布局進行了大幅度改變。薩克森靈賽道有許多急轉彎,因而車手很難加快速度,但是也有許多可以超車的地方。此外,賽道的維修區也趕在2001賽季前竣工。
布爾諾賽道
地點:捷克布爾諾
長度:5403m
左彎:6
直道長度:636m
右彎:8
寬度:15m
自30年代起,世界上最著名的車手都參加過在布爾諾舉行的大獎賽。在1982年以前,比賽是在布爾諾西部和附近鄉村之間的公路(這條公路以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位總統T.GMasaryk命名)上進行的。新賽道在80年代建成,旨在把F1吸引到捷克斯洛伐克。1987年,布爾諾賽道開始舉辦FIM捷克大獎賽。這條新賽道呈碗狀,賽道周圍為觀眾提供了極佳的觀賽視點,受到車手和車迷的喜歡。布爾諾賽道穿過樹木覆蓋的山坡,因而賽道海拔高度不斷提高,再加上幾個快彎角,需要車手發揮最大的駕車技能。
茂木町賽道
地點:日本茂木町
長度:4801m
左彎:8
直道長度:762m
右彎:4
寬度:15m
日本茂木汀雙環賽車場位於栃木縣北部,賽場由一條1.5英里長橢圓型賽道和一條2.9英里的賽道構成,均達到國際水準。1997年,本田公司出資建造了茂木汀賽車場,用於測試賽車性能。2000年,賽車場成為舉辦摩托GP的場所,而橢圓型路段用來把美國賽車運動文化引入日本。茂木汀雙環賽道是本田公司產品展覽廳,用來展示各個年代各種各樣的機車、賽車,因而全年都會吸引許多車迷前往觀看。賽車場內還有一所安全駕車學校、泥土路賽道、卡丁車場、酒店、旅館、商店、展示大廳。
雪邦賽道
地點:馬來西亞雪邦(GMT+8)
長度:5548m
左彎:5
直道長度:920m
右彎:10
寬度:25m
馬來西亞雪邦國際賽車場是專門為舉辦刺激精彩的比賽而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賽車場之一。雪邦賽車場占地2300英畝,賽場內配有酒店、購物中心、高爾夫球場、以及其他體育設施。雪邦賽場的建成僅用了14個月,建造成本近5千萬英鎊。1999年4月,賽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大獎賽,成為全世界其他賽車場的參照對象。雪邦賽道有4個慢彎角,幾條很長的直線路段和中速至高速的彎角,賽道寬闊,非常適合超車。在摩托GP中,雪邦賽道的單圈最長,而且由於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對車手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考驗。雪邦賽車場位於吉隆坡以南50公里處
羅賽爾賽道
地點:卡達
長度:540m
左彎:6
直道長度:1068m
右彎:10
寬度:12m
神秘的羅賽爾賽道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市郊。這條賽道的造價在5800萬美元以上,當時動用了超過1000名工人來抓緊時間建成它為了使賽道能趕上2004年十月首次在中東舉行的世界機車卡達大獎賽。5.4公里長的賽到周圍被人工草坪環繞,這是為了防止沙子被風從附近的沙漠吹到賽道表面上。賽道的大直道長度超過了1公里,其他彎道主要是中高速的快速彎。
菲利普島賽道
地點:菲利普島(澳大利亞)
賽道全長:4448米
最長直道:900米
左彎數:7
右彎數:5
賽道寬度:13米
菲利普島是澳大利亞賽車運動的發源地,上世紀20年代,就有第一輛賽車在當地的公路上飛馳。1931年菲利普島舉辦了第一屆機車賽,1956年建成了一條永久賽道。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賽道長年失修無法使用。到了1985年它被人收購買之後,斥資500萬澳元重新修復。1989年世界機車大獎賽回到這裡並成為常規的賽事項目。菲利普島賽道擁有迷人的海岸風景,它是世界機車大獎賽賽歷上速度最快,最流暢的賽道。
伊斯坦堡賽道
地點:伊斯坦堡賽道
賽道全長:5333米
最長直道:720米
左彎數:8
右彎數:6
賽道寬度:21米
瓦倫西亞賽道
地點:瓦倫西亞
長度:4005m
左轉彎:9
直道長度:876m
右轉彎:5
寬度:12m
TT中新增的唯一一條賽道就是瓦倫西亞賽道,因為他是MOTOGP的收官戰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TT中收錄該條賽道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瓦倫西亞賽道於1999年建成,同年開始承辦世界機車大獎賽以及西班牙國內的機車錦標賽。這條座落於切斯塔(Cheste)的賽道有許多獨特的設計特點,比如賽道是反時針方向的,以及賽道變化的長度等等。世界機車大獎賽是在長4公里的賽道上舉行,金屬製造有5個右手彎,8個左手彎和一條長650米的直道。雖然賽道規模不大,不過維修區的規模可真不小,有48個獨立的維修間,主看台可以容納15萬名觀眾。這條賽道獨特的設計在西班牙引來許多車迷的觀注,許多著名的機車手也很喜歡這裡。
車隊
山葉(GAULOISES)
本田(REPSOL)
本田(MOVISTAR)
杜卡迪(DUCATI)
本田(CAMEL)
川崎(KAWASAKI)
鈴木(SUZUKI)
山葉(FORTUNA)
柯尼卡美能達-本田(KONICA MINOLTA)
德-安亭(D'ANTIN)
布萊塔-WCM
羅伯茲(ROBERTS)
由於多數車隊背景相近,合作的公司相同,所以賽車沒有明顯的差距,成績的獲得更主要依靠車手的技術,而各個車隊也展開了激烈的車手爭奪戰。
車手
從冠軍們所屬的國家來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選手競爭很激烈。
在很長一段時期摩托GP被義大利車手瓦倫蒂諾·羅西主導,他是70年代著名車手格萊扎諾的兒子,1996年加入艾普瑞利亞車隊參加大獎賽,並在首個賽季就獲得125cc組的冠軍。羅西的賽車技能和天賦使他擁有大量車迷,2002年,他駕駛本田RC211V,在第一屆摩托GP四衝程系列賽中氣勢沖天。2003年,羅西依然所向披靡,這一年,擁有迷人個性的羅西離開了本田車隊。2004賽季,羅西開始代表山葉車隊參賽依舊無人能敵,無愧為moto王者的稱號。
曾經的著名車手: Giacomo Agostini Michael Doohan Mike Hailwood Libero Liberati Eddie Law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