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勝景點

世界名勝景點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裡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每天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悉尼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
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劇院是從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6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的設計屏雀中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悉尼歌劇院彩券。
在建造過程中,因為改組後的澳洲新政府與Jorn Utzon失和,使得這位建築師憤而於1966年離開澳洲,從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連自己的經典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築師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與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劇院最後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開幕。
悉尼歌劇院另一項傳奇是他的第一場演出。當然,正式的首演貴客盈門,開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請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臨現場,但也有人認為悉尼歌劇院的第一場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為工作者獻唱的那次。這位黑人歌手當時爬上了還在興建中的鷹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與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
一切都太巧了。但關於悉尼歌劇院的種種幕後故事還不只這些。由於興建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實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術難關、有拂袖而去的建築師,還有差點讓政府破產的超高工程費以及一隻在首演彩排時跑來插花的臨時演員─負子鼠(Posum),後來有人將這些寫成了一出歌劇,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歌劇院較音樂廳為小,擁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悉尼歌劇院還有一個小型戲劇廳(Drama Theater)和劇場(Playhouse),分別可容納544與398名觀眾,通常用於戲劇、舞蹈、或講座和會議的舉行。另一個Broadwalk Studio在重新整修後,即將於1999年重新啟用,適於音樂和實驗劇場使用。
長城

長城(Great Wall)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蹟。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峰火台的遺蹟。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長城的位置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里,幫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迪斯尼樂園
迪斯尼世界位於佛羅里達州中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遊樂場。迪斯尼世界的誕生,首先要歸功於富於想像力和創造精神的美國卡通片大師沃爾特•迪斯尼。1955年他在洛杉礬附近創辦了第一座現代化的遊樂園,取名迪斯尼樂園。1964年人們開始籌建一座更大規模的遊樂公園,這就是迪斯尼世界。經過五年營造,迪斯尼世界終於1971年10月向公眾開放了。它耗資7.66億美元,占地面積達109平方公里,是一座老少鹹宜的遊樂中心。
迪斯尼世界是一座主題遊樂公園。所謂主題公園,就是園中的一切,從環境布置到娛樂設施都集中表現一個或幾個特定的主題。在主題公園中,人們一會兒退到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一會兒又走進想像中的未來世界;一會兒坐在美國的小酒店中,一會兒又來到埃及金字塔下;一會兒在海底世界漫遊,一會兒又在太空中翱翔。不管遊客走到哪裡,總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在迪斯尼世界中,設有中央大街、小世界、海底兩萬里、明天的世界、拓荒之地和自由廣場等。中央大街上有優雅的老式馬車、古色古香的店鋪和餐廳茶室等;小世界是專給孩子們設計、為他們所嚮往的娛樂天地;在“海底兩萬里”,人們可坐上特製的潛艇,時而來到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帶海床,時而又來到陰沉寂寥的寒帶海床,盡情觀賞五光十色的海底植物和水族,甚至還能看到滿載珠寶貨物的沉船和因地震陷落海底的古代城市;在“明天的世界”里,人們將置身於一個高度發達的環境中,並可親自到“月球”上去遊覽一番;如果來到拓荒之地和自由廣場,那就另是一個天地了,在這裡人們可以重溫當年各國移民在新大陸拓荒的種種情景,和英國殖民時期美洲大陸的狀況。走在迪斯尼世界中,還經常會碰到一些演員扮成的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更使人童心復萌,遊興大發。
迪斯尼世界不僅是個遊樂場,同時又是一個旅遊中心,遊客來此還可以到附近的海灘游泳、滑冰、駕帆船,到深海捕魚,乘汽球升空,或是參觀附近的名勝古蹟。這些豐富多彩的節目,給迪斯尼世界更增添了幾分魅力。
目前迪斯尼世界還在不斷發展中。1982年10月1日,迪斯尼世界新建的埃布克特中心正式開放,又吸引了大批遊人。埃布克特中心是根據迪斯尼20多年前的構思建造的。它包括“未來世界”和“世界陳列館”。“未來世界”中有通訊、能源、交通、農業和未來構想等六個主館。能源館頂部的8萬個阻擋層光電池是世界上私人企業建造最大的日光收集器。在農業館中,人們還可以看到一座模擬外層空間條件來種植農作物的實驗室。“世界陳列館”更為有趣,這裡有埃及的金字塔、義大利的宮殿、日本的神社、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還有中國的天壇,它的大小雖只有北京天壇的一半,但是雕刻精細,裝飾華麗,十分逼真。
迪斯尼世界把嚴肅的教育內容寓於娛樂形式之中,豐富而有趣,每年都要吸引遊客近2000萬人次。但不言而喻,到迪斯尼世界,特別是埃布克特中心一游,是必要大大破費一番的。
艾菲爾鐵塔

【巴黎的標誌】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么,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就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艾菲爾鐵塔是為隆重紀念法國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100周年在轟動世界的國際博覽會舉行之際而建的。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居斯塔•艾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艾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徵方案里,選中了橋樑工程師艾菲爾(G•Eiffel,1832-1923)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鋼鐵傑作】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高300米,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製梁架,250萬顆鉚釘,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艾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曲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近年來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三個瞭望台】

法國人說,艾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台,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台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裡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副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台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鏇門城樓,綠蔭中的羅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璜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台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裡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從非議到讚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創新建築一樣,艾菲爾鐵塔一開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絕,再不用說那些建築和城市規劃專家尖刻的批評了。雖然鐵塔的設計者艾菲爾宣稱"法蘭西將是全世界唯一將國旗懸掛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國家",但一時也無法說服各階層反鐵塔人士。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艾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艾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艾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讚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