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為外人道也。”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基本信息

本文譯文

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以捕魚為生的武陵人。(有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前行,忘記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兩岸幾百步內,中間沒有其它的樹,花草遍地鮮艷美麗,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漁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這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頭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裡面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棄船,從洞口進入。起初洞口極其狹窄,僅容一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洞口)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有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東西。田間小路互相通達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村落間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服飾和外面的人都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樂在其中。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就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細詳地回答了他們。有人便邀請他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里人聽說有這樣的一個人,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桃花源以 外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地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村中人)都感嘆惋惜起來。其餘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招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裡面的人告訴他說:“(這裡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講。”

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見太守,(漁人)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畫要去(探訪)。沒有實現,不久生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作者簡介

陶淵明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1]),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2],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