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回頭

不要回頭

《不要回頭》是導演德范導演,瑪索,貝魯奇主演的作品,於2009年時間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珍妮(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飾)是居住在法國的一名美女作家,她和丈夫迪奧(Andrea Di Stefano 飾)共同經營一個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但是近一段時間,珍妮卻感到令人難以承受的壓力。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圖)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珍妮(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飾)是居住在法國的一名美女作家,她和丈夫迪奧(Andrea Di Stefano 飾)共同經營一個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但是近一段時間,珍妮卻感到令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客戶的要求讓她無法隨心所欲寫作,漸漸地珍妮發現周遭的一切開始發生變化,房間、丈夫、兒女甚至她自己的容貌都讓人倍感陌生。珍妮的歇斯底里使家中的歡樂蕩然無存,她和丈夫的婚姻也走到盡頭。

某天,珍妮的容貌也完全發生改變,變成了一個擁有一頭黑髮、大眼明眸的異域風情女子(莫妮卡•貝魯奇 Monica Bellucci 飾)。她偶然在母親的住所看到一張相片,於是啟程前往義大利,尋找自己真正的本源歸宿……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珍妮 蘇菲·瑪索
迪奧 安德里亞·迪·斯戴法諾
異域風情女子 莫妮卡·貝魯奇
Teo2 蒂埃里·鈕維
Nadia1 布利特·卡迪雍
Nadia2 SylvieGranotier

職員表

導演 瑪麗娜·德·范
副導演(助理) JéromeBriere、RenoEpelboin、TanguyBoulanger、ValérieTristan
編劇 JacquesAkchoti、瑪麗娜·德·范
攝影 MikeFromentin
配樂 LucRollinger
剪輯 MikeFromentin
選角導演 KatjaWolf、BrigitteMoidon
藝術指導 VéroniqueSacrez
造型設計 LetiziaCarnevale、DominiqueColladant、JacquelineHoogendijk、KatjaReinert-Alexis
服裝設計 MagdalenaLabuze
視覺特效 StefanRycken
布景師 ThierryVanCappellen
演職表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視點

本片是法國女導演瑪麗娜·德·范導演的第二部長片,2002年她推出了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長片《切膚》。此前她作為演員,與校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合作,參演過《看海》和《失魂家族》。另外,弗朗索瓦·歐容《沙之下》《八美圖》都有她參與了編劇。蘇菲·瑪索扭曲的面部變幻為貝魯奇的畫面頗為懾人。本片的故事讓人不禁聯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而宣傳海報也推出了雙款。二位女星在海報上皆以黑色連衣裙亮相,以二人的位置變化相映成趣。有趣的是,海報上二人的POSE卻與片名《不要回頭》相反——她們都在回頭。

導演簡介

瑪麗娜·德·范 Marina de Van

瑪麗娜·德·范瑪麗娜·德·范

瑪麗娜·德·范1971年出生於法國,父親是名音樂家。她就讀於亨利四世中學,並在巴黎索邦大學考取哲學學位。1993年她進入FEMIS(法國的電影學校)學習,1996年畢業。她編劇並導演過六部電影短片,同時與FEMIS出身的另一位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合作,在歐容早期作品《看海》、《失魂家族》中有演出,並參與其作品《挑逗性謀殺》、《沙之下》、《八美圖》等片編劇。2002年瑪麗娜推出她的第一部編劇並導演長片《切膚》,2009年推出編導新片《不要回頭》,由莫妮卡·貝魯奇和蘇菲·瑪索兩大美女聯袂主演。

角色介紹

JeanneJeanne
JeanneJeanne

Jeanne
演員蘇菲·瑪索
女作家珍妮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隨著她的創作靈感日漸枯竭,她開始整日心煩意亂,精神幾度崩潰。她感到孩子和丈夫的臉在她眼中都在改變,甚至自己的容貌也在變化,周圍的一切讓她非常恐怖,她不斷地遷怒於丈夫和孩子,原本和睦幸福的家庭從此不得安寧。珍妮深陷痛苦卻難以自拔。
Jeanne
演員莫妮卡·貝魯奇
珍妮由原來的一個作家,因為壓力,容貌也完全發生改變,變成了一個擁有一頭黑髮、大眼明眸的異域風情女子,由於看到母親住所的照片,想尋找到自己的本源。

Teo /GianniTeo /Gianni

Teo/Gianni

演員安德里亞·迪·斯戴法諾
珍妮的丈夫,在珍妮改變之前,夫妻兩人生育了一個女兒,一家山口幸福生活,然而由於珍妮的工作問題,原本幸福和諧的家庭瞬間變得不得安寧。他試圖去改變,然而並沒有達到目標。

主演簡介

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蘇菲·瑪索蘇菲·瑪索

1966年11月17日,蘇菲·瑪索出生於法國巴黎市郊。1980年出演法國導演克勞德·比諾多(Claude Pinoteau)拍攝的青春影片《第一次接觸》(又譯《初吻》)。1982年,在處女作獲得巨大成功後,蘇菲又主演了其續集《再一次接觸》 (又譯《青春的疑惑》,“La Boum 2”),此片推出後依然十分轟動,為她贏得了法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和愷撒獎“最有希望新人獎”。1984年,蘇菲與法國影帝傑拉爾德·德帕迪約(Getard Depardieu)和法國影后凱薩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合作拍攝了浪漫電影《薩卡納要塞》(Fort Saganne),第二年,她又與德帕迪約合演了《警察的故事》(Police)。1985年,蘇菲·瑪索受波蘭著名導演安德烈·祖拉斯基(Andrzej Zulawski)之邀主演《狂野的愛》(L' Amour braque)。之後蘇菲開始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先後拍攝了《心動的感覺》(“L'etudiante”,1988年)、《雪琳娘》(“Chouans”,1988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1989年)《來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1990年)、《藍色樂章》(“La Note bleue”,1991年)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和《藍色樂章》是蘇菲與男朋友安德烈的二次合作。1993年,蘇菲與文森特·佩雷茲(Vincent Perez)合作出演了亞歷山大·查頓(Alexandre Jardin)導演的愛情浪漫片《芳芳》(Fanfan)。1994年,蘇菲主演了法國導演伯特朗·塔維尼埃(Bertrand Tavernier)的古裝片《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以《勇敢的心》進軍世界影壇的蘇菲並未一帆風順,在好萊塢遭到挫折後,她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並拍攝了《雲上的日子》等口碑甚佳的影片。

莫妮卡·貝魯奇 Monica Bellucci

莫妮卡·貝魯奇莫妮卡·貝魯奇

莫妮卡·貝魯奇出生於1964年9月30日,於1990年首次觸電,參加了電視片《孩子們的生命》的拍攝工作。1992年,莫妮卡首次亮相好萊塢,就在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的影片《驚情四百年》中飾演吸血鬼(加里-奧爾德曼飾,Gary Oldman)的新娘之一。隨後,莫妮卡又拍攝了犯罪題材影片《英雄》(“The Heroes”,1994年)和兒童題材影片《雪球》(“Snowball”,1995年)。1995年,莫妮卡在美國電視片《約瑟夫》中與本-金斯利和多米尼奎-桑達演對手戲。1996年,莫妮卡·貝魯奇拍攝了她的第一部法語影片《非常公寓》,她在這部浪漫劇中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了法國愷撒電影獎的提名。1997年,她在簡-庫恩執導的著名驚悚片《太保密碼》中飾演嗜殺成性的銀行搶劫犯。2000年,在影片《疑雲密布》中飾演吉恩-哈克曼關係不和的妻子錢特爾-赫斯特。同一年,莫妮卡因在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elena,又譯作《真愛伴我行》)中出色地飾演了一位小人物而在國際上贏得了空前聲譽。該片獲2000年英國影藝學院獎和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還入圍2項奧斯卡獎。2002年克里斯多福-甘斯執導、揉和了各種流派拍攝而成的《狼族盟約》,影片由文森特-卡斯爾擔綱主演。莫妮卡·貝魯奇也因在該片中的精彩表演而獲得美國奧斯卡科幻、夢幻和恐怖片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此後,莫妮卡又在根據連環漫畫改編的影片《埃及任務》中飾演艷麗誘人的尼羅河女王。在2003年,莫妮卡繼與《驚情四百年》一片中另一主演基努-里維斯合作後,出演了《黑客帝國》的續集《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和《黑客帝國3:最後戰役》。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不是關於一個漂亮女人失去美貌的故事,而涉及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身份確認。它的主題源於擔心自己所熟悉和親近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得陌生的恐懼。主人公讓娜看著圍繞著自己的世界一點一點發生變化,她的環境在未知中失去平衡,自己的臉漸漸變成別人的面孔。導演想把這種對自己體內正在發生的變化有所感的焦慮用影像表現出來。

《不要回頭》劇照《不要回頭》劇照

主人公讓娜的焦慮和對真實的渴望是粗暴的,她想看到真實,為了獲得真相她寧可讓自己的直覺經受痛苦的扭曲。導演表示,他曾經需要了解這種充斥著暴力的情感紛亂,但接下去,暴力並不是吸引他的元素。他相信他的人物和觀眾都不希望只看到暴力。他不喜歡刺激,也不喜歡驚悚效果。我只是將自己融化在情感之中,並將此與觀眾分享。

拍攝過程

瑪麗娜·德·范對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表演節奏上的迥異風格深有體會,蘇菲非常多變,她用她的身體在演戲,她的行動敏銳而神經質。攝像機很難抓住她的眼神和表情。她總是在奔跑,漸行漸遠,像一個不安定的存在,有點怯生、謹慎,卻又非常容易親近;而莫妮卡則非常不同,她更為莊嚴,非常樂於奉獻。

《不要回頭》劇照《不要回頭》劇照

說是兩位美女同台飆戲,實際上影片中兩者的交集很少。除了影片結尾處的一次對視,二人基本是一人一半劇情,蘇菲演前半部,莫妮卡演後半部。由於日程的緣故,莫妮卡的戲先一步開拍。對此導演叫苦不迭:“莫妮卡扮演的是蘇菲這個人物後來的樣子,所以還不知道蘇菲會怎么演而先拍莫妮卡的部分可真是個苦差役。

演員選擇

在確定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擔當女主角之前,導演瑪麗娜-德-范首先想到的人選是艾曼紐·德芙和碧翠斯·黛爾。當時確定的片名叫做《否則》。
在蘇菲·瑪索的電影生涯中,她已經成為過一次莫妮卡了。實際上,蘇菲本是電影《靈石會議》主要角色的首選,而最終為後者替代。《靈石會議》的導演紀洛姆·尼克樂在他之後的電影《鑰匙》中給了該片導演瑪麗娜-德-范一個小角色。

後期製作

開拍之初,瑪麗娜自問是否有能力指導擁有如此多經驗和名望的演員,而交流過程中,她立即在兩位女演員身上找到一種尊重和樂於傾聽的意願,這讓她很有安全感。

《不要回頭》劇照《不要回頭》劇照

問及這兩位歐洲美女的魅力從何而來,同樣身為女人的導演瑪麗娜評價說,這源於她們內心的力量。

【自我認同——人類永恆的主題】

《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不要回頭》是法國女導演瑪麗娜·德·范的第二部長片作品,在讓人側目的處女作《切膚》七年之後才問世。這七年當中,她在兩部電影中出演了角色,為一部電影合作編劇,並導演了一個短片《散步》2007。

瑪麗娜·德·范似乎對討論自我身份的確認有著恆久的興趣。影片的主題源於被揭掉面具的恐懼感,源於擔心自己所熟悉和親近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得陌生的恐懼。主人公讓娜看著圍繞著自己的世界一點一點發生變化,她的體驗從那些最習以為常的事物開始,從餐桌的位置到一隻眼睛的顏色。一點點小的變化發生,然後整個現實揭下我們所熟悉的面具。她的環境在未知中失去平衡,自己的臉漸漸變成別人的面孔。導演坦承,“這一段過程很吸引我:一個人不得不接受自己體內的陌生者,兩張面孔為了獲得承認,在同一具身體內展開戰鬥。”

導演想把這種對自己體內正在發生的變化有所感的焦慮用影像表現出來。讓娜面容的變化傳達出她正在經歷某種激烈撼動著自我認同的東西。這正是導演啟用兩個女演員飾演同一個角色想要達到的效果。

瑪麗娜·德·范將這部影片與自己的處女作《切膚》聯繫起來:這兩部電影都是關於一個焦慮的人,在與自我的關係中,仿佛面對一個無法確知的對象。我是誰?陌生於我的他者又是誰?我和他者之間區別在何處?在《切膚》中,主人公通過自殘、通過同自己身體的交鋒來實踐這些問題。而在《不要回頭》中,瑪麗娜想將這種焦慮以更為彌散、更為切近也更為粗暴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都可以退後一步觀察自己的身體。看著自己的面容發生變化,我們每個人都沒辦法冷靜地袖手旁觀。當自己的面孔改變著我們關於親密的認知,這種動搖真是顛覆性的。但是同時,這又是一種最日常、最基本的經驗,在衰老過程之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經歷著這樣一種體驗……

《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主人公讓娜的焦慮和對真實的渴望是粗暴的,她想看到真實,為了獲得真相她寧可讓自己的直覺經受痛苦的扭曲。導演澄清道,“我需要了解這種充斥著暴力的情感紛亂,但接下去,暴力並不是吸引我的元素。我相信我的人物和觀眾都不希望只看到暴力。我不喜歡刺激,也不喜歡驚悚效果。我只是將自己融化在情感之中,並將此與觀眾分享。”
【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同台飆戲】

一開始,瑪麗娜·德·范還沒有考慮到女演員的人選,讓娜的面孔讓她聯想到的是某種相當抽象、頗具可塑性的影像,“我經常想到的是一些靜物的形象,人們為了重塑它而將之摧毀,留下陳舊的遺蹟和嶄新的開始。”關於選角,瑪麗娜特別提到,“除了優秀的女演員,我需要在兩種美麗之中找到完美的平衡,以避免觀眾對讓娜的恐慌產生誤解——這不是關於一個漂亮女人變醜、失去美貌的故事,而涉及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身份確認。”

確定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這兩位國寶級女演員之後,製片方向她們發出了邀請,製片方不僅將劇本、還把瑪麗娜·德·范的第一部電影《切膚》寄給她們。導演解釋說,“讓她們看到我的第一部電影很重要,這不是誘惑,而是消除隔閡的方式。她們看了《切膚》便會了解我是怎樣一個人,有了共同的興趣才能走到一塊。”讓瑪麗娜頗感得意的是,蘇菲和莫妮卡很快便表現出對劇本和導演處女作的好感,三個為電影所寵愛的女人開始了一段結伴之旅。

《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瑪麗娜·德·范對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表演節奏上的迥異風格深有體會:“蘇菲非常多變,她用她的身體在演戲,她的行動敏銳而神經質。攝像機很難抓住她的眼神和表情。她總是在奔跑,漸行漸遠,像一個不安定的存在,有點怯生、謹慎,卻又非常容易親近;而莫妮卡則非常不同,她更為莊嚴,非常樂於奉獻。她以一種非常節制的方式在表演,不那么現實。她通過她的眼睛來表現內心。她寧靜的臉龐讓人想起謎一般的蒙娜麗莎,對我來說這是一張珍貴的王牌來展現影片義大利部分人物的奧秘。

說是兩位頂級美女同台飆戲,實際上影片中兩者的交集很少。除了影片結尾處的一次對視,二人基本是一人一半劇情,蘇菲演前半部,莫妮卡演後半部。由於日程的緣故,莫妮卡的戲先一步開拍。對此導演叫苦不迭:“莫妮卡扮演的是蘇菲這個人物後來的樣子,所以還不知道蘇菲會怎么演而先拍莫妮卡的部分可真是個苦差役!總體來說,我要求蘇菲在她表演的20分鐘裡儘量放慢節奏。我們得讓蓄電池(蘇菲)和聖母瑪利亞(莫妮卡)之間的轉換不那么突兀。”

1+1的結果可能遠遠大過於2,銀幕上兩位女演員的面容融合在一起的場面非常驚人:容貌的變形表現得既美麗又可怖,那張有點莫妮卡又有點蘇菲的面孔因其不對稱和畸形像極了一個動物,而這卻是兩張美麗而精緻的面容的混合體。這種美麗的失勢對於表現影片的主題很重要,它讓人聯想到潛藏於自我、在面容之中卻不為人發現的痛楚。影片通過3D技術對臉部特徵進行重構,相關的特技工作花費了十個月之久。

《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三個美麗女人之間的電光火石

導演瑪麗娜·德·范自言沒有太多指導演員的經驗。開拍之初,瑪麗娜自問是否有能力指導擁有如此多經驗和名望的演員,而交流過程中,她立即在兩位女演員身上找到一種尊重和樂於傾聽的意願,這讓她很有安全感。“看著她們的專注和敏悟我簡直入了迷。她們似乎給與我百分之百的信賴!我從未跟這樣容易相處的女演員共事過。她們如此溫柔、細膩、高貴,她們之間對彼此表現出的興趣交流著一種令人陶醉的能量……這讓我興奮極了!”

問及這兩位歐洲頂級美女的魅力從何而來,同樣身為女人的導演瑪麗娜評價說,這源於她們內心的力量。“美麗還不足以抓住眼球。越是對一切都活躍且專注的人就越能被影像銘記。莫妮卡和蘇菲不僅對自己,對其他人也都很專注。她們很善於傾聽,她們永遠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建起橋樑。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對她們的美麗目不轉睛。她們打動了我們。”

花絮

《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在確定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擔當女主角之前,導演瑪麗娜-德-范首先想到的人選是艾曼紐·德芙和碧翠斯·黛爾。當時確定的片名叫做《否則》。

在蘇菲·瑪索的電影生涯中,她已經成為過一次莫妮卡了。實際上,蘇菲本是電影《靈石會議》主要角色的首選,而最終為後者替代。再爆一點料,《靈石會議》的導演紀洛姆·尼克樂在他之後的電影《鑰匙》中給了本片導演瑪麗娜-德-范一個小角色。

劇中心理醫生的角色由導演的兄弟阿德亞安·德·范飾演。在《切膚》中他曾扮演一名實習生,也曾參與瑪麗娜的師兄弗朗索瓦·歐容的影片《失魂家族Sitcom》的拍攝。

英國導演尼古拉斯·羅伊格曾在1974年拍攝了一部奇幻電影也叫《不要回頭》,其中的大部分情節也在義大利取景。

坎城亮相:《不要回頭》入圍了第62屆坎城電影節官方選片中的午夜場特別放映環節。

影片賞析

蘇菲·瑪索自己都不敢說是法國演技最好的女演員,同樣莫妮卡·貝魯奇也離義大利偉大女星的地位尚有距離。但這並不妨礙她們倆成為歐洲最具人氣的女人。崇拜症似的美貌,區別於好萊塢的成熟魅力,超越於普通意義的性感,讓這兩個女人占據了各大娛樂媒體的封面。國際化的路線很成功,都已年過四十的法國、義大利女人,也不滿足於充當花瓶。畢竟再瓷實的肌膚無法抗拒皺紋變成裂痕,尋求演藝形象和表演類型的突破,瑪索和貝魯奇再走不同的路,本無交集。這一次的《不要回頭》,至少觀眾看到了她倆的努力,誰更迷人,一比既知。
不再年輕的蘇菲·瑪索,這兩年已經開始初執拿導筒,反響波瀾不驚,遠不如她做演員受關注。貝魯奇在美國和法國影壇頻繁出沒,也試圖突破花瓶定勢,接下幾部考驗演技的劇情片,可結果並不理想。歐洲的女演員,當成她們倆這樣也算是極品,借一部電影名來說,就是《只怪你太美了》,在一眾同年齡段女演員中,美貌壓過了演技,總與“偉大”二字隔洋嚮往。與花瓶相對的是才女。有趣的是,《不要回頭》的導演瑪麗娜·德凡就是這些年法國電影圈進步頗大的“小才女”。德凡年紀並不大,卻是Femis科班出身,自身形象也顯可塑性,常在弗朗索瓦·奧宗等師兄弟的片子裡編劇、出演,可算是頗具才華,能導能編能演的新銳女影人。《不要回頭》只是德凡的第二部長片,上一部處女作《在我的皮囊里》贏得圈內和觀眾的廣泛好評,這一次再接再厲,作為新人直接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展映單元,糾集兩位頂級美女,和眾大師同台,前途頗為看好。
這部《不要回頭》的立意,還真可以用德凡前作的名稱來概括:兩個相貌、身份完全不同的中年女人,法國人讓娜就“藏在”義大利人瑪麗娜的“皮囊”里,從沉睡到覺醒的過程。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的女作家讓娜,在面對創作困境時,身體突然發生巨變。不單是自己的相貌軀體,就連身邊的親人,環境都通通抹去,詭異得不明所以。女主角只得重溯回憶,帶領觀眾一起尋找緣由,一切都是從回憶錄開始,而記憶里失去的,正是自己童年往事。影片中的迷惑變成了詭異的懸念,時空關係完全錯亂,蘇菲·瑪索陷入了超現實的迷霧中,觀眾也跟著兜圈子,最終才發現導演的意圖,像是看了一場變臉魔術秀。
影片在敘事上的刻意迷亂,如果用正常的手法講述並不複雜,但德凡顯然不甘心如此保守簡略。《不要回頭》里運用了先進的電腦特效,模擬出蘇菲·瑪索逐步變化成莫妮卡·貝魯奇的每一個階段。而且這種變化要伴隨著劇情,而不是一個鏡頭幾秒鐘就可完成的,影片中有十幾分鐘,讓娜的臉一半是蘇菲,一半是莫妮卡,兩個美女的面部特徵生硬地拼貼在一張臉上,變得怪異且醜陋。 這種完全不符合常理的造型,外人卻毫不驚訝女主角的變化,人物和環境的一再變幻,已經模糊了真實和想像的界限。德凡在影片中,其實引用了“心理重現”的方式,像很多成功的驚悚片一樣,觀眾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女主角的錯覺。包括她自己的相貌,母親和丈夫孩子的模樣,家庭出身等等,讓娜必須從童年誕生地去尋找,就像心理醫生的催眠一樣,從記憶深處找回自己。《不要回頭》所做的就是拍下這個過程,主觀與客觀混淆,真實與錯覺並立,靈魂與肉體重合又分離。
這是個不俗的劇本,可惜德凡的處理過於魔幻,有為了炫技而炫之嫌,弄混了蒙太奇和敘事。有時候觀眾需要自己琢磨因果邏輯,填補漏洞,本來是件好事,結果處理的有點繞,前半段故布疑陣,顯得累贅且拖沓。這種尋找家族史秘密的立意,很像早期的阿莫多瓦,尤其是讓娜從照片中認出生母,毅然前往義大利南部的段落,成為這個懸疑故事的真正轉折。熟悉此類題材的觀眾,已經可以猜出事情的由來,逐漸接受導演的處理方式,再從女孩的視角來陳述就順當多了。相比之下,阿莫多瓦的懸念就設的明朗工整,不用魔幻的特技,也能通過戲劇手法造出魔幻的效果,德凡的這部《不要回頭》則顯得“機械化”了。
作為商業片,影片的最大賣點還是兩位歐洲頂級美女的“對決”。影片中由於只是一個女人在變化,其實並沒有多少對手戲。一人一半劇情平均分配,蘇菲演前半部,莫妮卡演後半部,僅有結尾處的一次對視,算是完成了靈魂對肉體的“交接儀式”。至於誰的演技更好些,各家冬粉自有評判。個人以為,相比之下蘇菲的疑惑和恐懼更多些,有更多更重的戲份可以發揮,觀眾的情緒也隨同她的心理表演而調動。到了後面莫妮卡回義大利的尋找,故事已經順暢明朗,再輔以童年記憶的閃回,留給表演上的空間並不多了。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讓娜變臉的過程,通過3D技術對臉部特徵的重構,眼部和鼻樑的精妙化妝,讓觀眾們見識了電影史上最完整最細緻的“變臉魔術”。原來美女也是一場“真實的謊言”。
遺憾的是,相對保守的法國影評人們並未贊同導演瑪麗娜·德凡的煞費苦心,也一點都不給兩位女明星面子,《不要回頭》公映後的評價並不高。應該說,觀眾對於這么個懸疑題材還是報以很大的好奇心的,這不是一個平白直訴的乏味故事,演員形體的異化,甚至帶有一點cult風味,算是難得的嘗試了。然而問題就在這裡,把《不要回頭》當藝術電影看得影評人們,覺得導演和編劇故弄玄虛,賣弄特技;而把影片當商業類型看得觀眾,又無法完全接受其表現手法,缺乏簡單易懂的敘事邏輯。或許是期待高了點,最後的票房並未有預期的理想。但若僅此就給兩位女星下一個評語,尚為時過早。畢竟她們倆為了首次合作,表現地很賣力,在風韻猶存的歲月里,用這種“破相”的對決方式留下銀幕痕跡,這已經需要份勇氣,還是對得起影迷們多年的追捧和迷戀的。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國家 時間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  --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  --
北京銀都線上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中國 -- 
MarsProduction --  2009
BIMDistribuzione -- 2009
WildBunchDistribution -- 2009
Cathay-KerisFilmsPte.Ltd.  -- 2009
EncoreFilms  -- 2009
Cinéart 比利時 2009
E1Entertainment -- 2009
IFCFilms 美國 2009
DeltamacEntertainment 中國香港 2010
ZonLusomundoAudiovisuais  -- 2009
EuroVideo 德國 2009
ParamountHomeEntertainment 巴西 2011
AudioVisualEntertainment -- 2010
ComstockGroup  -- 2010 
Film1   -- 2011

發行公司

公司名  國家
EntreChienetLoup 比利時
SamsaFilmS.a.r.l 盧森堡
StudioUrania 義大利
ExNihilo 法國
WildBunch 法國
AteliersdeBaere 比利時
RadioTélévisionBelge 比利時
比利時  --
PôleImagedeLiège   --
法國第4電視台 法國
TPSStar 法國
FilmFundLuxembourg 盧森堡
RégionWallone   --
ApuliaFilmCommission 義大利
RegionePuglia  --
Eurimages   --
MEDIAprogrammeoftheEuropeanUnion  --
Cinémage2   --
BanquePopulaireImages8  --
UniÉtoile5   --

獲獎記錄

年份 獎項 屆次 獲獎對象 是否獲獎
2009年  坎城電影節非競賽單元 第62屆 《不要回頭》 入圍

評論

很明顯,導演瑪麗娜·德·范想憑藉《不要回頭》的明星陣容和勃勃野心躋身於電影大師之列。然而,她的敘事手法缺乏新意。瑪麗娜-德-范是一位出色的導演,卻在法國影壇無法被歸類。 ——《正片》雜誌

捕獲人的氛圍和兩位巨星的信手拈來,讓我們能夠寬恕導演的愚笨(尤其在結尾處)和相襯之下黯然失色的男搭檔。 ——《20分鐘》

那些指望導演的新片能跟《切膚》媲美的影迷可能要失望了。影片的處理不如後者深入內心,結構更為鬆散……撇開這些不談,我們還是支持這樣一次自由而反叛的藝術嘗試。 ——Dvdrama網站

一切都平平,瑪麗娜·德·范太過在意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金蟬脫殼的特技效果,有點忘記了她的電影,讓影片淪為女演員的展示秀。 ——《ELLE》

正方評價

蘇菲·瑪索扭曲的面部變幻為貝魯奇的畫面頗為懾人。該片的故事讓人不禁聯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電影網評)
影片在敘事上的刻意迷亂,如果用正常的手法講述並不複雜,但德凡顯然不甘心如此保守簡略。影片中有十幾分鐘,讓娜的臉一半是蘇菲,一半是莫妮卡,兩個美女的面部特徵生硬地拼貼在一張臉上,變得怪異且醜陋。這種完全不符合常理的造

《不要回頭》劇照《不要回頭》劇照

影片的最大賣點是兩位歐洲美女的“對決”。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讓娜變臉的過程,通過3D技術對臉部特徵的重構,眼部和鼻樑的精妙化妝,讓觀眾們見識了電影史上最完整最細緻的“變臉魔術”。(騰訊娛樂評)
捕獲人的氛圍和兩位巨星的信手拈來,讓觀眾們能夠寬恕導演的愚笨(尤其在結尾處)和相襯之下黯然失色的男搭檔。影片的處理不如後者深入內心,結構更為鬆散。(騰訊娛樂評)

負面評價

這是個不俗的劇本,可惜德凡的處理過於魔幻,有為了炫技而炫之嫌,弄混了蒙太奇和敘事。有時候觀眾需要自己琢磨因果邏輯,填補漏洞,本來是件好事,結果處理的有點繞,前半段故布疑陣,顯得累贅且拖沓。(寶安日報評)

《不要回頭》劇照《不要回頭》劇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