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20年代的巴黎,富有的工業家喬治和妻子過著富足美滿的生活,但妻子一直閉口不提她當年在美國的一段舊情,原來她曾與一男子埃里克註冊結婚,卻不被法國政府所承認,妻子只是把這樁心事與妹妹交代過。孰料喬治在無意中與埃里克發生生意往來,眼看一場家變的危機即將發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薩賓·阿澤瑪 | Gilberte Valandray | |
奧黛麗·塔圖 | Huguette Verberie | |
皮埃爾·阿迪提 | Georges Valandray | |
加里·勒斯培 | Charley | |
朗貝爾·維爾森 | Eric Thomson | |
安德烈·杜索里埃 | Récitant du générique/Himself | |
Isabelle Nanty | Arlette Poumaillac | |
Daniel Prévost | Faradel | |
Darry Cowl | Madame Foin | |
Bérangère Allaux | Une jeune fille | |
Françoise Gillard | Une jeune fille | |
Marie-Antoinette Lacquière | Une jeune fille | |
Gwenaëlle Simon | Une jeune fille | |
Nina Weissenberg | Une jeune fille |
職員表
製作人 | Bruno Pésery |
導演 | 阿倫·雷乃 |
副導演(助理) | 洛朗·埃爾比埃 |
編劇 | André Barde |
攝影 | 雷納多·貝爾塔 |
剪輯 | Hervé de Luze |
藝術指導 | Jacques Saulnier |
美術設計 | Jean-Michel Ducourty |
服裝設計 | Jackie Budin |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演員們很多都是雷奈的老班底,他們同樣必須真實表現片中的許多歌曲和台詞,表演上很有喜感,整體氣氛歡快愉悅,音效和服裝非常出色。當然新意和創造力欠奉,畢竟雷奈早過了創作的全盛期。
影片評價
《不要吻在唇上》是無心插柳的意外:因為籌備中的影片阻滯重重,阿倫·雷奈乾脆另起爐灶打開法國20年代輕歌劇的寶庫找題材——大戰剛剛結束,慶幸生還的蟻民瘋狂寄情於食色性,歌台舞榭空前蓬勃,用華麗繽紛提供窩心的現世安慰──要是不飽暖,也不會思淫慾。
傳統上,電影是一個「建構真實」(Constructed Reality),透過不同的方法,令觀眾內化於電影中,投入電影的世界,意圖讓觀眾相信眼前看到的是真實而不是電影。觀眾從電影院走出來,為電影的劇情而哭,其實是代入了電影中的後果。然而,亦有不少導演利用不同的方法,拒絕觀眾代入,或者告訴觀眾電影的「真實」只是一個建構出來的話語(discourse)。Lar Vons Trier的《Dogville》擺明車馬是要讓觀眾看到整個場景都是布景、一間屋連門也沒有,是一種拒絕觀眾代入的方法。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嚴禁嘴對嘴》(Pas Sur La Bouche)的歌舞劇形式,亦是一種拒絕觀眾代入的方法。
《不要吻在唇上》從一開首,已經採用類似「說書人」的方式,拒絕觀眾代入電影之中。電影未進入故事前,旁白已經告訴觀眾「下面是一個輕鬆歌舞劇」,如「說書人」一開首便說這是一個關於甚么甚么的故事,拒絕了從開始的代入。這種類似「說書人」的方法,是連貫著整套電影的。傳統上,為了使觀眾代入「建構真實」當中,演員是不會望鏡頭的。換句話說,鏡頭/觀眾對演員來說,是不存在的;而觀眾則透過鏡頭本身作為自己的眼睛,慢慢代入電影中。
《不要吻在唇上》中,導演卻多次讓演員望向鏡頭/觀眾,阻止了觀眾的代入。此外,演員亦採取話劇中,踏前一步向觀眾道出心中想法的形式,其實是抽離了電影的世界,面對著觀眾。觀眾代入電影中,很大程度上是透過鏡頭的窺探、想像,逐漸代入某角色/電影世界之中。當演員望向鏡頭/觀眾,即阻止了觀眾由想像進入代入的過程。在故事完結後,演員唱歌,並問觀眾為什麼還未離開電影院,再一次提醒觀眾,現在的位置是電影院,剛才的都是建構出來的故事,同樣拒絕觀眾的進入。
此外,《不要吻在唇上》的歌舞劇形式,出現在電影上,亦阻止了觀眾的代入。《不要吻在唇上》中許多對白都是唱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當說話和歌唱混合在一起,歌唱相對於說話來說,做成一種不自然的狀況,在適當的位置拿捏著這種不自然,可以拒絕觀眾的代入。《不要吻在唇上》中的對白和歌唱的相互關係,有點像Francois Ozon的《八美千嬌》(8 Femmes),都把有機會代入的觀眾抽出來。另一方面,《不要吻在唇上》的舞蹈,某程度上是一種較放、較誇張的方式,例如芝貝躺在沙發上唱著和情人調情的情況,或者Eric Thomsan避開四侍女之吻的一段歌舞,舞蹈相對於原本的動作,猶如歌曲相對於說話,一種較放、較誇張的表達,亦阻止了觀眾的代入。
在電影的發展早期,電影嘗試脫離劇情,營造不同的視覺效果,亦透過「建構真實」,使觀眾內化某些意識形態,如充滿東方主義論述(Orientalist Discourse)的荷李活電影。然而,當藝術媒體發展,漸漸互相吸收其它藝術媒體的特點,例如劇場更講求「戲味」,演員減少向觀眾敘述;電影亦正吸收其它媒體。正正就是互相吸收的過程,打破了媒體的局限。《不要吻在唇上》做的,就是電影和歌舞劇的融合。為了藝術發展的前途,盼望「衛道之士」不要再指責媒體的相互吸收與蛻變為數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