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等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3戶通自來水,有63戶通電,有5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2.0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戶(分別占總數的57.14%和36.51%)。該村到盈章公路為土路,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41輛,機車3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5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5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2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萬元,占總收入的68.7%;畜牧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25.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75頭,肉牛10頭);林業收入0.1萬元,占總收入的0.05%;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2%;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5%。農民人均純收入42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和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67%)到省外務工0人。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75.00畝(其中:水田655.00畝,旱地120.00畝),人均耕地2.80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玉米、蔬菜等農作物。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水稻、玉米等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水稻、甘蔗和養殖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科學種植和養殖等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3戶,共鄉村人口283人,其中男性137人,女性146人。其中農業人口283人,勞動力165人。該村是一個純傣族村寨。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7人,參合率98%;享受低保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6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下緩線國小,小學生就讀到下緩線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弄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7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多次被州、縣、鎮級政府評為先進等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由於該村是民族村,民眾受教育程度較低,生產力落後,科學種植普及率低,產業調整步伐較慢,仍然只種植傳統產業,沒有開拓創新的精神,發展緩慢。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利用自身優勢多發展訂單產業,和科學種植、養殖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