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詞語】下碇稅
【拼音】xià dìng shuì
【解釋】唐代對外洋商船靠岸停泊所征的稅。
歷史資料
《新唐書》中有“蕃舶泊步有下碇稅”的記載。
《唐大詔令集·大和八年疾愈德音》:“其嶺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所稱舶腳,即下碇稅。唐代政府對外採取開放政策,許多外國商人來中國做買賣,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廣州等城市成為通商口岸,於是國家在這裡設有市舶使,專門負責檢查出入船舶,徵收關稅。
元和年間(806-820年),外國商船進入港口,市舶使除檢查船上裝運貨物外,還向船主徵收“舶腳”,也稱為下碇稅,相當於現代的噸稅。宋有破水腳錢。明清稱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