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土鄉下宮村
概述下宮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土鄉中部,距鄉政府所在地3.5公里,北鄰前坂村,西鄰下坂村,南鄰西洋村,東鄰溪東村。源自苦竹和源自水尾的兩條小溪在本村與前坂村交界處匯合,流經下坂村匯入赤土溪,經水頭入於舊鎮鎮境內,為浯江上游。
政區沿革與姓氏原流下宮村原名下間,雅稱霞間,性數據油氣地質勘探。1961年7月為赤土公社的下宮大隊,1984年9月改為下宮村,轄下宮、下塗、頂塗、田仔坪、和安6社。現共有1670人。
下宮、埔丁2社為林姓聚居地,祖先來自路下。頂塗、下塗、田仔坪3社為涂姓聚居地,祖先來自莆田江口。
林、塗兩姓聚居地中有少數其他姓氏,為後來者 。
全村水田1310畝,農地784畝,並有山坡地。主要農作物水稻、甘蔗及荔枝、龍眼、余柑、香蕉等水果。
飲用井水。用電燈照明。電視、電話逐漸普及。
下宮小水學,校園面積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667平方米,設7個班級,學生225人,教師9人。
有清代土樓三座。其中一座名詒安樓。
原有荷山庵,久書屋圮廢。1987年就原址興建聖能寺。寺邊小山原有一片“風水林”,保護完好,野禽常駐機構來棲息。1994年6月劃周圍一帶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村內有百年樹齡的楓樹一析。
下宮村信佛氣氛比較濃,全村有男女十多人出家於本地聖能寺及廈門南普陀等處。
福建省惠安縣張坂鎮下宮村
【地名含義】
據惠安縣地名辦公室稱:古代,村民在媽祖宮的下端建宮,故稱下宮村。
【歷史沿革】
明、清及民國時期隸屬惠安縣安普二十五都管轄。建國後至1958年,先後隸屬於惠安縣崇武區、東園區、張坂區;1958年9月,屬於惠安縣上游公社下宮大隊;1961年10月,政社分開,屬張坂人民公社下宮大隊;1984年10月改為下宮村民委員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本村隸屬惠安縣張坂鎮,鄰近張坂鎮行政中心,依山臨海,東鄰上塘村、七一圍墾,西至群力村,南到南面山,蓮內山,北至張坂村及張坂開發區街。距惠安縣城約二十五公里,距泉州市區三十公里,境內有通港路、杏崇路通過,並與324國道連通。
【人口、土地面積】
下宮村區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全村有1281戶,人口4644人,外來人口25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700多畝。
【村容村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的居住條件逐漸改善,磚頭、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日漸增多,以往的石頭厝逐步被改造。綠化、美化逐步增加,村中主要道路鋪成水泥路,安裝電燈,村民家庭垃圾袋裝化,主要垃圾集中點定期清理,衛生面貌逐漸改觀。正在為建設一個經濟、社會發展,村莊文明、清潔,村民富裕的下宮村而努力。
【氣候與物產經濟】
下宮村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常青,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20——22攝氏度,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村民從事農業種植業、石材加工業、建築工匠作業,建築修飾業、小商販、入廠打工等等,總產值不斷增加,村民年均收入8000多元。
【域內設施】
有張坂鎮中心國小、中心幼稚園,學生數1300人,教職工55人。有下宮村衛生所,老年人協會村文化活動二廳三場。
【下級組織】
下轄:東垵、新槐、赤石、典當、頂厝、磚仔門、東頭、下街8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