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教後感”結集,它記錄了來自城市、更來自農村的“90後”一代大學生彷徨、躁動又不失純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僅收錄了2006至2010這五年間,王小妮在海南大學人文學院開設影視寫作課程期間的教學筆記,還摘選了部分學生作業和郵件。作為一位詩人,王小妮有更為敏銳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種種經驗,也耐心觀察著年輕學生們的精神和思考狀態。她深深地理解學生們的焦慮:“面對現實,批評今天的大學生太急功近利是最無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們不焦急,不知道養活自己和改變父母的生活,反而有問題。”她反對學生們使用僵化的“好詞好句”,讓他們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讀詩歌、表演小品,喚醒最親切鮮活也最原初的感覺。她尤其關注那些出身底層和農村的學生,提醒他們自己的經歷就是一個寶庫,不必急於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氣”。王小妮的文字,讓我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重新想起“理想主義”這個幾乎被遺忘、又被誤讀無數的辭彙。
作品目錄
前言
2006 我該給他們什麼才能安心
1、下面的眼睛
2、鄉村少年們
3、一支禿筆
4、在一節課的同時
5、要去看看雷成虎的家
6、溫暖
7、古惑仔
8、滾到兩米以外的一隻雞蛋
9、余青娥的作業
2007 投入感情是最重要的
1、八十個學生
2、專業
3、哪兒來的優越
4、誰認識羅密歐、朱麗葉
5、好詞好句
6、恢復語言原本的活力
7、這么寫算不算流水賬
8、惡搞
9、他們印象中的詩歌
10、什麼是詩意
11、讓我們開始使用活語言
12、一篇關於細節的作業
13、課上作業
14、張濤的質疑
15、機器崇拜
16、問題最多的小姑娘
17、他們看似安靜的心裡都在想什麼
18、今天沒有課,好無聊
19、賣力氣
20、有人說,這個課輕鬆
21、新聞
22、物傷其類
23、自我意識
24、到大二就好了
25、責任
26、“吸血鬼”
27、鐘點工
28、錢
29、我又說,錢不是最重要的
30、彩票中獎的刺激
31、午休。突然
32、“幸運”的王寶強
33、睏倦
34、要一個模式
35、詫異
36、哈哈,同一首歌
37、失望
38、“導演”來電話
39、溫暖
40、糖
41、去年《上課記》的反饋
42、最後一課(之一)
43、最後一課(之二)
44、單純
2008年1月15日補記
2008 我們都是主角
1、第一節課
2、有人去了文理科實驗班
3、新聞
4、一個小事件
5、鼓掌
6、我們的班長
7、在角落裡
8、女生們
9、我不喜歡老師
10、黃菊的故事
11、大地和土豆
12、霍亂來了
13、考試真不是個好東西
14、在太陽下面
15、困惑
2009 抵抗陳規戒律
1. 迎新
2. 牆
3. 舉手
4. 點名和作弊
5. 割裂的人
6. 軍訓
7. 方言和詩意
8. 一篇演講稿
9. 我的動力
10. 補記
2010 在生活的角落,每一個孩子都在發光
1. “90”後長大成人
2. 一場演講比賽
3. 詩歌課
4. 認識兩個詩人
5. 一本書的傳遞——北島《城門開》
6. 新聞和歷史
7. 學生名單和一盤散沙
8. 發問
9. 給大四上課
10. 迷茫
11. 學習的權利
12. 做客
13. 李亞駒
14. 晏恆瑤
15. 鄧伯超
16. 梁毅麟
17. 田舒夏
18.盧小平
19.何超
20. 余青娥
21. 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師
22. 關於夢想
23. 考試和作弊
24. 你會說出真相嗎
25. 背景
26. 唯有生命真實可貴
附錄 1:學生作業
“回家”四篇
“軍訓”兩篇
賣糧
大地沉沉—— 一個大學生的“人物”作業
我想,我正在飛
附錄 2:學生郵件
王文慧的信
俞曉龍詩歌《自由》
鄧伯超《我們沒有北——文字篇》
作品思想
這是第一次有教育者用敏感而生動的語言記錄90後學生思想和生活的各種細節,學生們被前所未有地關注著。作者鼓勵90後學生不受成見和扭曲思想誤導,建立健康明亮的常識體系,過更快樂和有力的學生生活。
作品影響
2012年,該書入選新浪2012年度中國文學好書榜。
作者簡介
王小妮,1955年生於長春市,曾隨父母到農村插隊和作為知青插隊前後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學中文系,後做電影廠編輯。1985年遷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任教。曾出版過多部詩集、隨筆集和小說。近年作品有:《我的紙里包著我的火》(詩集)、《世界何以遼闊》(詩文集)、《安放》(隨筆)、《一直向北》(隨筆)、《傾聽與訴說》(隨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