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蘇州

這些移民只能在夢中讓自己的靈魂重歸故鄉,從中得到一點慰藉了。“上蘇州”、“到蘇州”便是因此逐漸成為睡覺的代稱詞的。

蘇州閶門移民

元朝末期,公元1343年,黃河決口,次年受災區不斷擴大。1351年朝廷強征民工15萬挖河使其恢復故道,加重了淮河流域受災區的負擔,人民四散逃亡。元末農民起義興起,江淮地區更是戰亂頻繁,人口銳減。到了明朝建立之初淮河流域已是人煙稀少。
據《明史・卷二》記載,自洪武三年起,朱元璋為改變其家鄉的荒涼景象,發展經濟,用行政手段從江浙等地移來大量富室巨賈;並採取措施招誘流亡農民墾荒屯田,由官家發給耕牛、種子,允許將所新墾之地作為自己的產業,免稅三年或永不起科;他還遷徙長江下游的蘇州、松江、嘉興、湖州及杭州的無業農民到淮河流域開墾。龍崗光緒歲丁酉年重修《陳氏宗譜》載“一世祖伯汜公……其原籍姑蘇閶門人氏,明太祖定鼎鍾離,招殷戶以實畿內。公遷居石樑,同伯仁公家眷七十二口來白馬湖而居焉。”金湖縣閔橋鎮《德行堂閔氏宗譜》載有“我族奉徵召……於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80年)初春由士仁兄弟帶領族眾離開蘇州,經江陰西港渡江北上,直到高郵州府驗證”而安居。

上蘇州

如今,在蘇北一帶方言中多少還能看到吳語的影子。如金湖方言中in和ing,en和eng不分,入聲字較多,甚至還保留了少量古音濁聲母,如“董”字。金湖文史專家李義海說,金湖方言中受吳語因素的影響比較多,這發端於明初趕散人口這一重要的歷史背景。李義海介紹,過去金湖農村人蓋房子,地基一定要比自家的耕田高,這個就留有蘇州移民的痕跡。而且在飲食習慣上,過去金湖人和蘇州一樣也是偏甜的。
如果金湖人說:你怎么還沒“到蘇州”呢?不要以為是問你到了蘇州沒有。這句話在蘇北揚州、高郵、興化、鹽城、泰州、淮安一帶都可以聽到,在蘇北,民間俗語稱睡覺為“到蘇州”。可以想像,人間天堂的蘇州與一片荒涼的新家,因為“洪武趕散”,這些移民只能在夢中讓自己的靈魂重歸故鄉,從中得到一點慰藉了。“上蘇州”、“到蘇州”便是因此逐漸成為睡覺的代稱詞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