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緬甸

上緬甸

緬甸地理、歷史分區,指該國中部和北部地區。莽瑞體自稱為上下緬甸之王。1852~1885年間,下緬甸(由該國最南端邊緣地區構成)成為英屬緬甸時,比較強調上、下緬甸之分。1885年,上緬甸亦歸英國統治。與沿海的下緬甸不同,上緬甸被視為該國的心臟地帶,大致與緬甸的乾燥地帶一致,因為它所依傍的阿拉乾山脈屏擋了雨水的降落。這裡是緬甸人在該國最早定居的地方,也是緬甸國王的統治領域。伊洛瓦底江幹流流經該區,將上緬甸一分為二。

緬甸地理、歷史分區,指該國中部和北部地區。與“下緬甸”相對而言,兩者間無明確界線。一般指緬甸距沿海較遠的中部北部廣大內地,包括馬圭、曼德勒、實皆等省和欽、克耶、撣、克欽等邦。

傳統上,中國對上緬甸地區影響很大,上緬甸曾經在歷史上屬於中國領土,元朝設緬中行省隸屬於雲南等處行中書省;明朝設緬中宣慰司、三宣六慰隸屬於雲南三司(即都揮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直到清朝末年才割讓給英屬印度(後劃給英屬緬甸)。在二戰時期,中英美共同開闢緬甸戰場,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地域也在上緬甸,第五軍推進的地域就限於東枝、同古一線的緬甸中部地區,因為英國不願意讓中國勢力滲透到下緬甸地區。在上緬甸撣邦的四個特區,居住者有很大一部分是漢族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