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盧餛飩

簡介

東陽江清澈美麗、源遠流長,貫穿東陽全境,把東陽分成南北兩半,俗稱“南鄉”和“北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養出了一方的美食。東陽餛飩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東陽的上盧餛飩,更是聞名遐邇,四鄰八鄉的人都喜歡到上盧來吃上盧餛飩,許多遊子回到家鄉,首先想吃的就是上盧餛飩。網上風傳,上盧餛飩乃是“全國第二大餛飩”
在東陽市江北街道上盧菜市場裡,有許多當地的特色小吃,有紅皮的白切羊肉、蘿蔔麥餃等,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上盧餛飩”,每家小吃攤用的都是老式帶抽屜的餛飩擔,現剁新鮮肉餡現包餛飩,柴火鍋灶燒得又紅又旺,下鍋幾分鐘後,熱氣騰騰的餛飩就到了客人面前。這些地地道道的傳統民間美食不僅吸引了當地人,而且來自東陽城裡甚至義烏市區的食客也時常慕名而來,開著“賓士”、“寶馬”到這簡陋大棚里吃上一碗地道的“上盧餛飩”。

做法

上盧餛飩的選料十分講究,肉選用豬前腿與頭之間的五花肉。五花肉精多肥少,軟硬適中。如果選用腿部的肉,無論是後腿還是前腿,均太硬,吃起來乾硬,不適合。肉餡中必須添加薑末和胡椒,以增加香味。麵皮是手工擀出來的,至於採用什麼麥面倒不十分講究,但必須要手工製作,否則不夠韌。
其實主料和配料都十分簡單,取之方便,配製也不難。那為什麼單單上盧的餛飩與眾不同呢?其中還有原因。
上盧餛飩燒制很講究。上盧餛飩採用原始的鍋台,用松柴爿燒火。松柴爿多出自嶺北和羅山一帶山區的岩上松。岩上松樹齡長質地堅硬且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熱量逼入皮薄餡嫩的餛飩內。因此,上盧餛飩不是煮的,而是氽的。上盧氽餛飩,所用的鍋蓋的是小杉木鍋蓋。杉木有淡淡的香味,透氣性相對較好。杉木鍋蓋的大小與一般家用鍋蓋也不一樣。一般家用鍋蓋很大,邊沿與鍋沿吻合,而上盧氽餛飩的鍋蓋只有鍋子的三分之一大小,蓋著時,下到半鍋,與鍋壁只隔了一圈水,杉木鍋蓋浮在鍋中,像一制美麗蝴蝶。呵呵,餛飩下水,烈火旺燒,浮起鍋蓋,撈出餛飩,盛入放好配料的碗裡,一碗美味就可以享用了。當然,你如果要想味道再好一點,可以加點油渣(當地人叫豬油殼)和辣椒粉。

飲食氛圍

“上盧餛飩必須得在上盧吃”,其中也是有原因的。餛飩煮得太熟不好吃,不便帶回家,然而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吃餛飩的氛圍。上盧是一個集鎮,過去農曆每月的三、六、九日就有集市,嶺北的毛柴,陳泉頭的菜秧,楊溪後溪的索粉,湖心塘的索麵,藤塘、缸窯的缽頭醬缸,湖倉、下盧的大米六穀,等等,都被肩挑車推運到集市上來交易。整個集市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趕集的人做好了買賣,有了點零錢,就吃一碗餛飩,權當點心;有的再添個麥角,充當午飯:這也是對自己艱辛勞動收穫後的一份犒賞。吃的人多了,餛飩挑子也就不斷地多了起來,以至形成了上盧特有的餛飩排擋。你看,賣柴火的把獨輪車或者柴沖搭拄望牆上一靠,大聲吆喝:某某麽麽或者某某嫂嫂,來一碗餛飩,多放點辣椒!買好缽頭醬缸把貨物就地一放,一屁股做在四尺條凳上,拿出旱菸袋雙肘支在粗八仙桌上,邊往菸斗里塞菸絲邊大聲說道:來碗餛飩,少放點豬油殼!攤主一聲“好勒”,不一會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餛飩就端上了桌。整個排擋,十幾家餛飩鋪子熱熱鬧鬧地經營開來,那氣勢讓經過的人不吃也難,更何況還有許多衝著吃碗餛飩才幫著大人去趕集的跟屁蟲呢!集市人氣旺,吃餛飩的人自然就多了。吃著餛飩,談著天,在一片熱氣氤氳之中,那才叫過癮呢!用我們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多么有文化啊!餛飩文化啊!
現在農村已逐漸從農耕經濟轉向工業經濟,原始的集市交易逐漸過渡為國際化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集市的規模比過去小了,集市的熱鬧氣氛比過去淡了,但餛飩鋪子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多了起來。四鄰八鄉到上盧的人不是趕賣毛柴畚箕,而是專門來吃餛飩的。停在餛飩鋪子旁邊的再也不是獨輪車,取而代之的小汽車,許多還是外地牌照的小汽車。時不時還會出現幾個金髮碧眼的女郎,邊熱辣辣地吃著餛飩邊撲哧撲哧地喊“OK,OK”。
上盧餛飩,越做越紅火的鄉村美味。什麼時候,你也去嘗嘗?大餛飩5元一碗,小餛飩2元一碗。是人民幣,便宜著呢!諸暨城關有兩條線路可走,過嶺北,56公里,沿途經過石壁水庫,公路依山傍水而建,路況相對較差,車技好的可以一露身手。另一條路是廿里牌上諸永高速,轉入甬金高速,東陽六石下高速即到,最多1小時,近著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