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上猶客家門匾習俗
所屬地區: 江西 · 贛州 · 上猶縣
申報人/ 申報單位:贛州市上猶縣
遺產級別: 省
民俗簡介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在江西上猶縣,百分之八十的民居都有客家門匾。這種客家門匾就是在民居大門的門額上製作一塊長方形匾框,選取與自家姓氏相關的成語、典故或體現房主理念的一個詞語鐫刻其上,有的還配上吉祥圖案,融書法、繪畫藝術於一體,其內容或展示客家人遷徙發展的歷史,或敘述先輩的嘉德懿行,或表達房屋主人的行為處事準則,意在褒揚先輩功績,垂訓後人創業,在造就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優秀品德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民俗內容
進入上猶縣境,這裡的家家戶戶門額上都繪有精巧別致的匾框,匾框裡面寫有四個大字,琳琅滿目,熠熠生輝。這就是2006年6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上猶客家門匾”。常言道,一方一俗,“客家門匾”就是上猶的奇特風俗。走進上猶鄉村,你不必問路人,只要看村裡的門匾就知道村裡有幾姓人,各自是從哪裡遷徙來的,是什麼人的後裔。那么,秘密在那裡呢,秘密就在“門匾題詞”里。
雖然“門匾題詞”有四個字,但絕大多數隻要看前面兩個字就行了。舉例如下:
一、以姓氏來源為題詞。如“版築家風”(傅姓)。
“版築”代表傅姓。據史料記栽,殷商王武丁(約公元前1335-1246年)時的宰相原先是一位從事“版築”工作的奴隸。(版築,就是用兩塊木板夾土築牆,土裡再加些麥秸,以杵搗土,使之粘結結實,層層加高,即成一堵堵厚實的土牆,與我們贛南的土牆差不多。)武丁上任前,曾在民間遊歷,在一個建築工地上遇到了一個從事“版築”的奴隸,這個奴隸很有思想和見解,武丁從他那裡學會了不少本領,並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武丁曾說過:“如果有一天我能當上國王,就任命你做宰相。”後來,武丁真的當上了國王。為了推薦“版築” 奴隸出來輔佐治國,武丁通過先王成湯託夢的方法,叫來宮廷畫師,畫出“版築” 奴隸的頭像,叫人到今山西平陸東面的“傅岩”這個地方找到了這個奴隸,並真的讓他當了宰相。“版築” 奴隸到任後,提出他的“建邦設都,政事要醇,治亂罰惡,”“輔治開花,畏天保民,成始成終。”的政治主張,先是將朝中不幹事還壞事的亂臣以過論罪逐個清除,之後又在全國開展土地擴耕、廣種黎谷,大力發展家禽家畜養殖,發展農業,還大力發展冶煉、陶瓷業,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後來,殷商很快由弱變強,形成了國泰民安的大好形勢。由於“版築”奴隸是從“傅岩”這個地方找到的,武丁就賜他為 “傅”姓,叫他傅說,傅說的後裔就姓傅。
二、以“郡名”作題詞。如“太原傳家”(王姓)。
“太原”是秦漢時的郡名。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歷史上王姓是太原郡的望族之一,題詞中的“太原”就代表了王姓。所謂郡,是古代的行政區。如秦朝初期,中國分36個郡,西漢初期,中國分103個郡。從歷史上說,每一個姓至少都在某一個郡里是較有名望的,該姓在寫門匾就會用這個郡名來代表該姓。這種題詞在上猶占較大比例。
三、以姓氏堂號為題詞。如“紫荊傳芳”(田姓)。
“紫荊”是田姓的堂號,來源於田姓三兄弟分家的故事。 隋朝有三兄弟為田真、田慶和田廣,自兄弟仨都結婚之後,就決定要分家,把家產分成了三分。還打算將庭院中那棵開滿花朵的紫荊樹砍成三段。第二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荊樹,一夜之間全部枯萎雕零。三兄弟見到這個情形大吃一驚,此時開始痛切地懺悔:“為什麼手足之情要這樣分離?連樹都覺得傷心、為之涕泣、都不想再活下去。”哥哥神情肅穆地說:“樹木原本就是同氣連枝的,正是因為聽說將要被砍成三段,它們才會如此悲傷,我們竟然連樹木都不如啊!” 又說:“我們為什麼不能繼續從前的生活呢?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我們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要想重振家業,就要通力合作,和睦共處,團結一心 。”於是他們把分家的契約在紫荊樹前一同燒毀,決定繼續同舟共濟,共同經營幸福的生活。第三天,當太陽早早地爬上枝頭的時候,弟弟打開窗戶一看,驚訝地發現紫荊樹葉子又綠了。” 從此之後,他們兄弟更加友愛、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再也不提分家的事了,美麗的紫荊樹繁茂如初。
四、以各姓先輩名人為題詞。
1、以先輩的名、號為題詞。如“紫陽世澤”(朱姓)。
“紫陽”,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朱熹的別號。
2、以先輩的隱居地為題詞。如“富春流芳”(嚴姓)。
東漢餘姚人嚴子陵。在年少求學時與劉秀是同學。後來,劉秀做了皇帝,便派人四出尋訪嚴子陵到朝廷做官。嚴子陵接連三次回絕,答道:“讀書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進入仕途呢?” 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煩,他索性帶著家人,遷居到桐廬的富春江邊種田、釣魚。
3、以先輩的官職為題詞。如“四諫遺風”(余姓等)
北宋,余靖與歐陽修、王素、蔡襄同任知諫院.成為“四名諫”。 余靖積極提出各種諫議,主張要變更盡依“祖宗故事”的舊法。倒如舉人才、去冗兵、冗官、寬租賦、厚農桑、省佛事、節國用等建議。涉及人事、治民、邊政、刑法、租賦、御盜等多方面。上述種種,都為范仲淹、富弼等人後來推行“慶曆新政”的改革措施提供了先行的理論基礎和輿論準備,余本人則是“慶曆新政”的積極參與者。
4、以先輩的任職殿閣為題詞。如“東觀流徽”(黃姓)
東漢黃香,做官後,初任郎中,漢章帝召見了他,讓他入東觀(國家圖書館)讀盡皇家藏書,後任尚書郎,又升為左丞相。
5、以先輩的傳說為題詞。如“六印征祥”(凌姓)。
北宋凌策,雍熙年間進士。傳說初登第時,夢見有人送他六顆印章和一把劍,後來果然六次到劍外(四川省北部有劍門關,關南的蜀中地區稱“劍外”。)任職,為官精審,所到之處均有政績。官至工部侍郎。
6、以先輩的涵養為題詞。如“臥雪高風”(袁姓)。
東漢大臣袁安,曾客居洛陽,恰值大雪,洛陽令巡行至他門前,見他關著門沒有行跡,就命人掃雪入內,只見他僵臥在屋裡,問他為什麼不出去串門,他說:“大雪天人們都在挨凍,不好去麻煩別人”。洛陽令便認定他是賢人而舉為孝廉。明帝時,袁安歷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嚴明著稱。
7、以先輩的才華為題詞。如“奪席遺風”(戴姓)。
東漢戴憑,學《京氏易》。十六歲,郡舉薦其為明經,後徵召為博士,任侍中等職。元旦之日,光武帝在朝廷聚會百官,令群臣能說經者互相詰難,有解經不通者,就奪其席以讓通者。戴憑遂奪五十餘席,京師皆言“解經不窮戴侍中。”
8、以先輩的言論為題詞。如“三省流芳”(曾姓)。
《論語》“學而篇”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以重要人物的讚譽評價為題詞。如“金玉家聲”(傅姓)。
北宋傅堯俞,二十歲中進士,任監察御史、中書侍郎。他為人厚道,寡言少語,與人交往,不設城府。任兵部尚書時,皇太后稱讚其為“傅侍郎清臣一節始終不變,真金玉君子也”。人們也稱讚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所在地區
上猶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西部,全縣轄14個鄉鎮,國土面積1543.87平方公里。公元952年(南唐保大十年)置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客家搖籃贛州市屬的純客家縣之一,具有十分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
傳承意義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形式,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廣泛的民眾參與性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實屬罕見,堪稱客家文化的一塊“活化石”,對研究家族史、客家遷徙史和民族史以及客家文化的演變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上猶縣委、縣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撥出專款進行搶救、保護,但由於眾多建築民居的自然消失和現代人生活方式、居住條件的變化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使客家門匾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以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為契機,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保護和弘揚,使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