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傳承。現今在大陸福建省寧化縣,廣東省陸豐縣、陸河縣、揭陽縣,江西省,湖南省,及臺灣省新竹,桃園,台北,花蓮,台中縣東勢,高雄美濃...等地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
由其以新竹縣,湖口、竹東、北埔等地,於台灣光復時期,隨政府由大陸遷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到地的原味,當年雖然隨著戰亂及貧窮,但那群客家人從大陸來台時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飯工具『擂缽』,至今仍有老一輩的仍寶貝著他的吃飯工具保存至今。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製作方法
先用二兩綠茶茶葉置於擂缽中,以擂棍磨擂之(請看影片示範一)、(示範二),擂時加少許冷開水,以潤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繼續擂,待擂至茶葉、芝麻都成糊狀後加入花生,繼續擂,直到花生全不擂散了,再加入香菜或九層塔或雞頭刺等一種配料青菜後,繼續擂至全部擂成茶漿即可,全部擂制過程約需15分鐘以上,因為在擂茶過程中,須使用雙手力量持續,常會汗流浹背,由其初學者,更因力量不知均衡控制常擂了兩三分鐘就頻頻休息了,因此老手知道如何控制力道,所以不用換手,即可一氣呵成。因此;擂茶就可達到運動健身的功能。
在研擂過程中,會有擂棍成分也同時磨入擂砵中,因此擂棍要求一定要用可食性樹材,如芭樂樹、油茶樹所制的原因和目的,因擂棍成分與擂茶及其他配料一同食下,正發揮『擂茶』的效果。擂棍為研製擂茶的不二之法。
研擂好的茶漿,約沖泡1500cc開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適量糖,如要鹹食則可加入適量鹽,但正統擂茶則以鹹食為主。如此一鍋又香又濃又保健的擂茶茶湯已大功告成了。
鹹的擂茶 甜的擂茶
吃法
一、吃清茶:即以勺舀茶湯入中型碗中,不另加配料直接食用,如您工作勞累,出汗很多者,以此方法喝熱茶,包您立即解渴,身心舒暢。二、加料吃茶:先將米香或米鐺放入中型碗約1/3,再以勺舀茶湯入碗中加至七分滿,再加入撥完皮的熟花生,在加入各種炒青菜,炒豆子等配菜即可食用,食之,莫不令人咋舌,嘖嘖稱讚是人間美味。
三、擂茶拌飯:以半碗飯,加入各種青菜配料,再用勺舀茶湯混合食用,如此吃得飽又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