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實施方案

《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實施方案》於2009年2月3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以滬教委科〔2009〕2號印發。《實施方案》分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建設內容、組織實施4個部分。上海市教委啟動實施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的五大工程,即“綜合建設工程”、“人才培養工程”、“知識創新工程”、 “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和“國際交流與合作工程”,因此項工作啟動於2008年,簡稱“085”工程。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文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文 號:滬教委科〔2009〕2號
發布日期:2009-2-3
執行日期:2009-2-3
各高等學校: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進一步提升上海高等教育服務國家和上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於2008年起啟動上海高校發展定位規劃和學科、專業布局結構最佳化調整工作。各高校根據該項工作的整體要求和工作部署,認真研究制定了學校的發展定位規劃,確定發展目標,明確建設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深入開展,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決定在此基礎上啟動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現將《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
請各高校根據方案的要求,針對本校定位發展規劃中擬重點發展的學科、專業領域,認真組織各類工程中的建設項目,並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管理,以保證“085”工程的順利實施,促進高校的內涵發展,推動本市高等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員 會
二○○九年二月三日
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實施方案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上海高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綜合實力有較大提升,上海高等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在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上海高等教育發展已進入以內涵建設為主的戰略機遇期。前一階段,各高校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分析形勢,總結經驗,展望未來,發動師生員工,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研究制定了2008-2020年學校發展定位規劃,確定了發展目標,明確了建設任務,並在三級重點建設的框架內,根據“扶需、扶特、扶強”原則,理清了學校近期重點建設的學科與專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決定實施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以推動高校發展定位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上海高等教育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上海高校發展定位規劃確定的建設目標,著力推進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加快提升上海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
以提升上海高校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為宗旨,最佳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結構,提升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增強上海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和全國的能力。
以推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為突破,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推進高校科學管理、民主管理、創建現代大學制度,增強高校依法自主辦學能力。
二、建設目標
1.進一步完善各類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增強上海高校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服務於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知識創新體系;引導上海高校走創新型、開放型和特色型的內涵發展道路,建設若干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和一批國內領先特色院校。
2.加強分類指導,促進在全市高校範圍內形成“校校獲支持,校校有發展,校校有特色”的發展局面。形成上海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布局結構最佳化調整良性機制,改革市教委學科、專業和隊伍建設專項資金的管理方式,創新政府資源配置的方法。
三、建設內容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啟動,實施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的五大工程,即“綜合建設工程”、“人才培養工程”、“知識創新工程”、 “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和“國際交流與合作工程”,鑒於此項工作啟動於2008年,簡稱“085”工程。
(一)綜合建設工程
圍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985”創新平台、國家級示範性高職和部市重點共建、市政府與行業重點共建等專項計畫的實施,重點推進若干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和一批國內領先特色院校建設,增強上海高等教育參與國家任務的綜合實力。進一步促進民辦高校的發展,提升上海高等教育整體水平。
主要建設計畫:
1.高水平大學攀登計畫:重點實施 “985工程”、“211工程”、“985”創新平台和“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等國家建設項目,推進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建設和有國際影響高水平特色院校建設。
2.行業高校提升計畫:完善與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繫制度,通過實施與行業主管部門的重點共建計畫,大力推動市屬高校成為行業內高水平學校,擴大其影響力。
3.民辦院校促進計畫: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重點實施行業主管部門與市教委共建計畫,推進上海民辦高校有特色高水平發展。
(二)人才培養工程
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核心,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重點,全面貫徹實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進一步增強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構建和完善各類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主要建設計畫:
1.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以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核心,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的實施,重點開展學位點建設、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博士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建立研究生訪學制度、開展研究生學術論壇和暑期學校等,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提升高校研究生培養能力。
2.本科教育質量計畫:以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開展教育高地、實驗實訓基地、課程體系和教材等建設,構建學科專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機制、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改革本科生培養模式,增強高校本科生的培養能力。
3.高技能人才培養計畫: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通過需特強專業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等專項工作,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增強高校培養上海城市發展所需的套用型、技術型人才的能力。
(三)知識創新工程
以推進高校知識創新體系建設為重點,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堅持“扶需、扶特、扶強”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批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學科。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知識創新能力、增強服務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支撐力。
主要建設計畫:
1.重點學科建設計畫:以提升高校重點學科水平為核心,著力構建國家、省市、學校三級重點學科體系。按照“扶需、扶特、扶強”的原則,加強對國家、省市和學校三級重點學科建設,建立和完善學科評價體系,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2.科技創新支撐計畫:以增強上海服務國家戰略能力為核心,按照“比照銜接”的原則,瞄準國家專項戰略,通過市級培育項目(基地)建設,學科發展關鍵基礎設施等建設,增強上海高校綜合競爭力。
3.產學研聯盟計畫:以增強高校服務區域社會經濟能力為核心,積極推動產學研全方位、多層次合作,鼓勵和支持學校與企業設立聯合研發基地,興辦大學科技園、共建產學研聯合基地等多種形式,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4.繁榮哲學社會科學計畫:以促進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繁榮為核心,通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精品計畫、和專題資料庫等建設,使高校成為國家和區域重要思想庫和智囊團,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大繁榮大發展。
5.文化傳承與引領計畫:以增強高校文化貢獻力為核心,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大師工作室、藝術創新平台、名家力作等建設,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大繁榮提供強力支撐。
(四)師資隊伍建設工程
以增強高校師資隊伍綜合能力為核心,集聚和造就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通過建立和完善特聘教授制度,從國內外吸引一批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度,進一步加強高校與產業部門合作,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調整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教師資源配置,強化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主要建設計畫:
1.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計畫:以培養和引進優秀學科帶頭人為核心,通過實施“東方學者”、高校創新團隊等專項計畫,集聚一批優秀學科帶頭人和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團隊,提升上海高校的師資隊伍水平。
2.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以提升青年教師業務能力為核心,通過實施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和拓展項目、出國留學基金、海外師資培訓基地建設等,進一步營造有利於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工程
以提高上海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為目標,推動高校國際交流項目的深入展開和全面提升。重點引導上海高校與國外知名大學開展合作與交流,積極推動上海高校與國外知名高校開展學科前沿領域的高水平科研合作與交流。
主要建設計畫:
1.國際交流計畫:重點加強上海高校與國際知名大學多方位的合作,擴大上海高校國際化視野,通過教師交流、學生互換、課程交流、合作辦學和孔子學院等多種形式,提升高校國際交流能力和辦學水平。
2.國際合作計畫:以上海友城為重點,進一步深入推進中外高校的科研合作,探索開展在學科前沿高水平國際合作,提升上海高校的學科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上述五大建設工程由15項計畫構成,每項建設計畫又由若干建設項目組成,依據遴選標準和組織實施的特性,將建設項目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項目:以國家項目的建設要求為依據,以國家項目的遴選標準為標準,由市教委組織統一遴選後,或經統一遴選並進行重點培育後,上報參與國家層面的競爭和建設。
第二類項目:以學校發展定位規劃中“扶需、扶特、扶強”原則確定的重點建設學科專業為基礎,由學校內部統一遴選並組織實施,報市教委認定後備案。
第三類項目:市級層面的一般項目,由市教委按分類指導後則在同類學校之間進行比較、遴選。
四、組織實施
1.項目組織實施的原則是學校為主、政府引導、強化需求、分類指導。
學校為主,進一步確立學校是學科建設與結構布局最佳化調整主體的理念,確立學校在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主導權和統籌權;
政府引導,市教委將根據國家、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和上海高等教育整體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建設項目的遴選和支持,引導學校有效實施發展定位規劃;
強化需求,重點支持與國家和上海社會、經濟和文化緊密相關的學科和學校發展急需的支撐性學科;
分類指導,市教委將針對不同類型的學校,按照“不同的發展目標、不同的建設任務、不同的政策支持、不同的考核指標”的管理理念,充分考慮各校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已有的基礎、特色和優勢,積極支持各類學校錯位競爭、和諧發展。
2.項目組織實施辦法:
第一類項目:集中申報、統一遴選、好中選優、績效評價。
第二類項目:學校規劃,校內競爭,政府立項,績效評估。
學校規劃,學校要根據發展定位規劃與學科專業結構最佳化調整總體方案,研究確定建設項目、建設周期、配套資金等,制定推進措施,確保學校發展規劃的有效實施。
校內競爭,學校在對此類項目的組織遴選中,一定要建立起與此相適應的校內競爭機制、論證制度和監督制度,做到事前公告,事後公示,從制度上保證項目遴選的公開、公平、公正,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設。
政府立項,市教委將常年受理學校申報的建設項目,並納入市教委的項目庫。市教委根據年度經費額度、學校學科間的錯位發展和面上平衡等因素,在與學校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各校每類項目中啟動建設的數量。入選項目由市教委正式立項後啟動建設,並統一冠名“上海高校××××工程重點建設項目”。
績效評估,建設項目以學校為主實施日常管理,結題時,市教委組織結題績效評估。對管理規範、建設成效明顯的學科和專業在後續建設過程中優先立項並提高資助額度;對管理不力、項目績效不明顯的學科、專業和高校,將暫緩設立新的建設項目。
第三類項目:集中申報、統一遴選、同類比較,績效考核。
此類項目將依據各項目建設的具體要求,由學校統一組織申報,市教委按分類指導原則,組織專家在同類學校中進行比較遴選,並在同類學校中進行績效評價比較。
市教委將另行公布建設項目指南相應的管理辦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